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2014-11-21 09:12徐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巡天航天器飞船

徐艳

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可将复杂化为简单,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高中数学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整合,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的整合

(一)教学的工具

教学的行动组要使用的软件为几何画板,同时运用Authorware7.0为课件集成制作软件.Authorware7.0提供丰富的变量、函数,结合其他的外部函数、控件等编写而成的,是集向导、教材和模板于一体的软件.

(二)教学内容

以“圆锥曲线”第二章选修2-1的内容为例.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复习课,主要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对圆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认知得到更好的提升.因此,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本文的教学内容为:①介绍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②动态地显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形成过程;③分析了1~3个典型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④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做出判断或猜想;⑤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学的实施过程

1.针对复习课程的特点,提出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前期知识回顾.设计两个问题:

①圆锥曲线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具体定义是怎样描述的?②

为什么圆锥曲线被称之为圆锥曲线呢?为什么不叫正方体曲线?

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圆锥曲线能够由平面圆锥去截而得?

多媒体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对去截圆锥,得到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

2.通过情景再现的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图片如下.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于9时 9分50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开始巡天飞行.该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选取坐标系如右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原点.近地点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6371km. (1)求飞船飞行的椭圆轨道的方程; (2)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5时59分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结束巡天飞行,飞船共巡天飞行了约6×105km,问飞船巡天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1km/s)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体现这种现实与数字的结合,突显多媒体的优势,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习兴趣.

3.深入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问题的延伸.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图片如下:

D(8,0),观测点A(4,0),B(6,0)同时跟踪航天器.

(1)求航天器变轨后的运行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

(2)试问: 当航天器在x轴上方时,观测点A、B

测得离航天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时,应向航

天器发出变轨指令?

课件中设计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的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通过运用课件教学,检测学习效果.

首先,这次教学课件的播放和教学是否让学生从神舟抽象的运转轨道上得到了理解,并且能够抽象出平面解析几何的高中数学模型.其次,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提供的数据来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去运用求轨迹方程或解方程.第三,通过布置类似的问题,检验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解题反思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对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整合的反思

①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对轨迹、椭圆、双曲线的理解更加深刻.②多媒体课堂比传统的课堂多了交互性.当然,更多的是教师与机器的交互,学生多数还停留在教师引导的程度,缺少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这样的交互形式,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这是我们以后课堂教学需要变革的地方.endprint

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可将复杂化为简单,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高中数学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整合,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的整合

(一)教学的工具

教学的行动组要使用的软件为几何画板,同时运用Authorware7.0为课件集成制作软件.Authorware7.0提供丰富的变量、函数,结合其他的外部函数、控件等编写而成的,是集向导、教材和模板于一体的软件.

(二)教学内容

以“圆锥曲线”第二章选修2-1的内容为例.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复习课,主要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对圆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认知得到更好的提升.因此,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本文的教学内容为:①介绍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②动态地显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形成过程;③分析了1~3个典型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④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做出判断或猜想;⑤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学的实施过程

1.针对复习课程的特点,提出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前期知识回顾.设计两个问题:

①圆锥曲线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具体定义是怎样描述的?②

为什么圆锥曲线被称之为圆锥曲线呢?为什么不叫正方体曲线?

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圆锥曲线能够由平面圆锥去截而得?

多媒体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对去截圆锥,得到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

2.通过情景再现的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图片如下.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于9时 9分50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开始巡天飞行.该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选取坐标系如右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原点.近地点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6371km. (1)求飞船飞行的椭圆轨道的方程; (2)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5时59分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结束巡天飞行,飞船共巡天飞行了约6×105km,问飞船巡天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1km/s)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体现这种现实与数字的结合,突显多媒体的优势,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习兴趣.

3.深入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问题的延伸.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图片如下:

D(8,0),观测点A(4,0),B(6,0)同时跟踪航天器.

(1)求航天器变轨后的运行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

(2)试问: 当航天器在x轴上方时,观测点A、B

测得离航天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时,应向航

天器发出变轨指令?

课件中设计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的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通过运用课件教学,检测学习效果.

首先,这次教学课件的播放和教学是否让学生从神舟抽象的运转轨道上得到了理解,并且能够抽象出平面解析几何的高中数学模型.其次,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提供的数据来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去运用求轨迹方程或解方程.第三,通过布置类似的问题,检验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解题反思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对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整合的反思

①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对轨迹、椭圆、双曲线的理解更加深刻.②多媒体课堂比传统的课堂多了交互性.当然,更多的是教师与机器的交互,学生多数还停留在教师引导的程度,缺少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这样的交互形式,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这是我们以后课堂教学需要变革的地方.endprint

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可将复杂化为简单,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高中数学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的有效整合,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的整合

(一)教学的工具

教学的行动组要使用的软件为几何画板,同时运用Authorware7.0为课件集成制作软件.Authorware7.0提供丰富的变量、函数,结合其他的外部函数、控件等编写而成的,是集向导、教材和模板于一体的软件.

(二)教学内容

以“圆锥曲线”第二章选修2-1的内容为例.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复习课,主要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对圆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认知得到更好的提升.因此,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本文的教学内容为:①介绍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②动态地显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形成过程;③分析了1~3个典型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④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做出判断或猜想;⑤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学的实施过程

1.针对复习课程的特点,提出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前期知识回顾.设计两个问题:

①圆锥曲线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具体定义是怎样描述的?②

为什么圆锥曲线被称之为圆锥曲线呢?为什么不叫正方体曲线?

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圆锥曲线能够由平面圆锥去截而得?

多媒体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对去截圆锥,得到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

2.通过情景再现的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图片如下.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于9时 9分50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开始巡天飞行.该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选取坐标系如右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原点.近地点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6371km. (1)求飞船飞行的椭圆轨道的方程; (2)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5时59分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结束巡天飞行,飞船共巡天飞行了约6×105km,问飞船巡天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1km/s)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体现这种现实与数字的结合,突显多媒体的优势,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习兴趣.

3.深入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问题的延伸.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图片如下:

D(8,0),观测点A(4,0),B(6,0)同时跟踪航天器.

(1)求航天器变轨后的运行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

(2)试问: 当航天器在x轴上方时,观测点A、B

测得离航天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时,应向航

天器发出变轨指令?

课件中设计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的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通过运用课件教学,检测学习效果.

首先,这次教学课件的播放和教学是否让学生从神舟抽象的运转轨道上得到了理解,并且能够抽象出平面解析几何的高中数学模型.其次,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提供的数据来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去运用求轨迹方程或解方程.第三,通过布置类似的问题,检验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解题反思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对多媒体与圆锥曲线教学整合的反思

①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对轨迹、椭圆、双曲线的理解更加深刻.②多媒体课堂比传统的课堂多了交互性.当然,更多的是教师与机器的交互,学生多数还停留在教师引导的程度,缺少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这样的交互形式,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这是我们以后课堂教学需要变革的地方.endprint

猜你喜欢
巡天航天器飞船
二手飞船
崔向群:巡天望远追星人
2022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乘上勇气的飞船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2019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18 年第三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18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巡天·观地·测月”梦想实现——“嫦娥三号”最新科研成果扫描
嫦娥三号进入第33月夜“测月、巡天、观地”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