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要素在城市区志中的体现

2014-11-24 22:25张军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体现生态文明城市

张军

[摘 要]城市区志作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在前进的时代面前,无论是响应中央号召还是贯彻《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生态文明都应成为城市区志记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安徽省16个省辖市为例,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资源节约、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7个方面对城市区志中生态文明篇的记述内容进行概念性的探讨,试找出共通的大体框架,利于编纂成全面、客观、系统的城市区志。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体现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1)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在发展和前进的社会和时代面前,地方志也要与时俱进,生态文明也应成为地方志记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要求续志“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安徽省16个省辖市,共有43个市辖区,即城市区。多数城市在世纪交替前后,相继提出打造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低碳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的规划,既反映了江淮大地人民希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愿望,也给续志丰富了记述要素、拓宽了记述空间、深化了记述内容。本文仅对城市区志中生态文明的记述要素进行基础性地探讨。

一、记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首先记环境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城市区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等环境资源的管理制度。每个城市按照基础性功能、产业、居住、生态、社会、文化等发展对空间的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和区域划定,每个城市区都有不同的区域规划,这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市辖区与市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相对独立并从属于市的关系,可供记述的特色制度较多。淮北、合肥、铜陵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果显著。水资源对于很多城市区来说都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因此,城市区志可以从水资源综合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农业节水发展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等内容来记述。

其次记法律补救制度。主要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有的城市区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半工半农的特征还比较明显。池州市贵池区被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安江流域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绿色提升全面展开。在生态补偿制度上要记淠史杭、大别山灌区水系,对下游水质的供应,从建设到后期的养护,生态林、蓄水对沿岸百姓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再次记公众参与制度。生态文明造福人民,也需要公众积极参与。转变消费的观念和行为已日渐增多。各城市区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随着居住在城市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以适度消费代替过度消费、以绿色消费代替盲目的高消费、以注重精神的消费代替盲目攀比的物质观念,逐渐被多数人接受。

最后记政府责任制度。主要记各城市区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记各城市区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还有各城市区新建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施情况。以及对各城市区加大执法和监测力度,巩固和提高达标成果,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抓紧抓好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记述都不能遗漏。

二、记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首先记区域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城市有大小,城区也有大小,甚至有的相差较大。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宿州市埇桥区2868平方公里,人口170万,而最小的铜陵市铜官山区仅30平方公里,人口仅5万。“同样是区,有的是城市中心区,有的是城郊区(原来的市辖县改为市辖区),有的是相对独立的城市区。”(2)虽是城区,互不相同,各有特色。城市是一个完整的主体,城区只是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建设模式、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远景规划等。每一城区都要遵循城市的总体布局,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方向安排住宅区建设、主要公共建筑、道路交通、供水排水、防洪防汛、能源发展、邮电通信、园林绿化、环境规划等。农业比重较大的区往往将农业规划为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就是各城市区的特色。

其次记空间结构。安徽13.96万平方公里,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平原、丘陵、山区地貌明显。安徽省较大湖泊有巢湖、太平湖、女山湖、菜子湖等,碧波荡漾,形成山水画卷安徽。生态文明方面,中科院皖江产业中心2012年4月在铜陵正式运行,为皖江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湖泊开发成效明显,《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获批实施。淮南在生产空间上,山南重点建高新区和低碳区,山北至淮河以南重点建加工区和服务区,淮河以北重点建重化工业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合肥董铺和大房郢水库水源地土地整治。各城市空间结构有层次,有重点,区志记述既有内容,也有特色。

再次记开发强度。各城市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总要求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不是所有的门类都要分区属和区域,在需要并立记述区属和区域时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3)亳州经济上打造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千亿元现代中药产业,500亿元白酒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200亿元煤电煤化工产业。阜阳组建了“七大片区”建设指挥部。铜陵制订并实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把铜基新材料作为首位产业来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保持全省第3位。虽名城市,活动也都在区境。各城市区经济发展也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黄山近几年成功举办纪念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三十周年、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第四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国际登山大会、国际山地车节等一系列重大节庆赛事活动。铜陵郊区在农业开发上,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农业、节水农业、清洁农业。

最后记城市化主体。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区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记述方法上要重视以城市化与人口流动背景记事。因果记述,点出背景,写出关联,把静态记述变成滚动性动态记述。”(4)对于城市区中外来务工者,尤其要引起重视。据统计,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8%,其中加工制造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68%;建筑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建设建设、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续志要以人为本,尤其要注意普通人物,在记述时不能视而不见。

三、记好资源节约

首先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安徽经济主要以电子信息和家电、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农产品加工业等万亿元大产业,纺织鞋服、食品医药等5000亿元以上产业为支柱。相比较而言,资源消耗较多,节约资源对各城市区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马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位于马鞍山市内。马鞍山近年来实施9个重点节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6座计划关闭小高炉全部关停;东部污水处理厂竣工投入运营,新建污水管网39.8公里,污泥处置中心、有机生物处置中心完工,4台燃煤发电机组脱硝设施建成运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其次记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安徽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钢铁、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工业主导产业为重点。各城市区相继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铜陵是个资源型城市,在资源节约上铜陵有色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铜化集团突破百亿元,全威铜业、精达铜材跻身“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

再次记企业节约。资源节约是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赢得新优势的主攻方向。推进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不仅是责任担当,更是大商业机遇。安徽省属工业企业14家、建筑企业3家、贸易企业6家、投资及金融企业6家、农业及社会服务业企业4家,全部分布在各城市区,其与城市各区虽没有直接隶属关系,但在其属地上,记述时也不能遗漏,只是侧重点不同。池州、铜陵、淮北等循环经济和低碳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最后记农业节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各类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和地耗考核评价体系。确定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时序,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各地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努力改变大水漫灌的落后方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行先进的节水技术,兴建拦水、蓄水、调水枢纽工程和节水灌溉、生态集水工程。

四、记好自然生态系统

首先记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城市的人口、资源、能量和信息高度集中,工业化、信息化和文明程度高速发展。不得不承认,随着人类过度的开发,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在减弱。各城市区都在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如实记述很多城市区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有的甚至非常突出的事实,是存真求实的表现。淮北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并已造成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实施地下水压采。部分城市区在农业生产上不涝既旱。

其次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安徽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有沿淮调蓄洪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皖西大别山水库上游水源涵养与森林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皖东南江河源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三个省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涉及较多城市区。多数城市区积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省已建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做好长江和淮河流域生态防护林,大别山区六大水库周围及其上游水源涵养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山区生态系统恢复。

再次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省列入国家平原绿化建设范围的有14个市,已占绝大多数。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合肥市过去5年新建、续建11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城区污水主干管1628公里、覆盖率达98%,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巢湖总体水质由劣V类转为V类,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45.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2%,成效明显,成绩斐然。宿州市谯城区加大对黄河故道南部荒漠化地区的治理与开发,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及其支流水利等自然资源。一些生态系统保护突出的人物也需要记载。如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军转干部、全国模范公务员称号的六安市金安区绿化办主任周世友。

最后记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良好的生态系统承载人民较多幸福,可记述的要素也较多。太平区的黄山,集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马鞍山2012年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再次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居84个参评地级市第2,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居全省之首,科学发展指数居全省第2,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7.1%。铜陵2012年成功举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省第三届体育大会,是全国幸福家庭试点市、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全国慈善百强城市。

五、记好环境保护

首先记环境保护主要标准。城市是人类集中聚居的场所,是人类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和集中体现,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城市区志应是一部完整、严谨的而又具有特色的区情文献资料的科学著述。1988年国务院环保委决定,建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包括环境质量、污染治理、环境建设三大方面二十个指标,其中的环境质量各项指标有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七项。这七方面内容应作为记述城市区志环境保护的参考。

其次记污水和废弃物处理。“城市区志资料收集常因区辖城变化大,辖区面积呈现出不稳定、境内单位多头管理、条块结合,经济成分增多,相对困难较大”(5),安徽省煤炭、火电、冶金、化工、建材行业发达,很多企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淮北与沿淮平原生态区积极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推进沿淮调蓄洪生态功能区建设;淮河生态防护林、平原农田林网。两淮煤矿塌陷区生态复垦。淮南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构筑“三山鼎立”的绿色屏障体系、“三水环绕”的绿色河湖体系、“三城互动”的绿色景观体系、“三矿并举”的绿色矿区体系、“三农共建”的绿色乡村体系、“三路协调”的绿色长廊体系。

再次记强制淘汰和企业重组。全省对与环境保护要求不相适应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实行关、停、并、转、迁,建立严格的产业淘汰制度,加强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环境监管,对污染严重的造纸、电镀、化工、冶炼、制革、建材等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淘汰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足和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资不抵债的落后企业。如神华收购皖能的沿江电厂、临泉化工、阜阳昊源化工、涡阳化肥厂等煤炭企业集团重组,还有航空科技集团的江淮同皖安机械厂合并重组,汽车行业的江淮同安凯等企业联合重组,还有跨所有制的重组如马钢与合钢、长江钢铁厂的重组。

最后记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安徽省围绕“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绿色安徽”目标。安徽省现有林地总面积440多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36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7%以上。(6)长江、淮河、巢湖流域生态防护林工程。各城市区城市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正逐年提高。生态家园建设,真正实现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建设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城市。重点是抓好生态城市、城镇生态住宅小区和农村生态型村庄建设。淮南全市林木覆盖面积83万亩、林木蓄积量281万立方米,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17个、绿色小康村87个,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2个,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六、记好循环经济

首先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安徽集中支持整机成套装备、智能电网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提高汽车规模化生产水平和零部件集聚配套能力;加快发展高精有色合金及深加工、高强优质钢和高端化工产品,提高产业链中高端产品比重。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最大限度地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物回用,建立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系。阜阳推广再生资源回收加工节能减排新技术,整合壮大华鑫集团、华翼集团、光武塑业集团等骨干企业实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其次记节能环保研发应用。具体内容有:推动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型电池、创新药物、非金属功能材料、软件及外包服务等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淘汰、关停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产业发展。以及在行业内形成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冶金、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推广废水“零排放”技术。

最后记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区志的记载内容发生了许多变化。到底什么是该记的内容,什么是可以忽略的内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7)2012年12月,国务院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业体系、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值得参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广泛开展群众环保活动,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记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首先记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安徽省是能源和原材料大省,资源型工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大,而其中加工链条短、综合利用程度低的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占比尤重。安徽省工业多数以初级产品生产加工为主,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全省经济基本上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煤化工和重化工都属于高耗能、重污染的产业,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非常大。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依靠投入和项目拉动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上来。

其次记发展现代农业和工业。安徽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水果、药材产量居全国前列。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南茶北果,砀山酥梨,蜂蜜,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安徽省在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旅游、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再次记优化产业结构。安徽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47.2:35.5:17.3调整为2008年的16:46.6:37.4,各城市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初级产品加工型经济向科技创新型、节能环保型、质量效益型经济的过渡和转型,拉长产业链条,进行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现代商贸业和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最后记经济转型。安徽现代金融、信息、物流等产业越做越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齐头并进,安徽再一次站在经济转型的大浪潮头。“城市区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定位是以对接和服务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而进行的”。(8)安徽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推进创新型经济转型。淮南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淮南缘煤而生,因煤而兴。提出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向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迈进。淮南坚持“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品倍增、产品附加值倍添,降低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

注释:

(1)《十八大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2)齐家璐:《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2期,“关于区志几个记述问题的探讨”。

(3)欧阳发:《安徽地方志论文集》第326页,黄山书社2011年10月第1版,“读田家庵区志的几点思考”。

(4)梅森:《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6期,“城市化是第二轮志书记述的重要内容”。

(5)张一雷杨杏芝:《城市区志编纂概论》第83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6)ttp://www.ahly.gov.cn/main/model/newinfo/newinfo.do?infoId=7657安徽省林业信息网。

(7)孙春丽:《山东史志》2012年第3期,“从山东已出版的城市区志看深化城市区志记述内容的努力方向”。

(8)方清李连秀:《福建史志》2011年第2期,“突出区情特色,科学设计城市区志的篇目”。

猜你喜欢
体现生态文明城市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