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一句话

2014-11-25 18:27沈继才
师道 2014年11期
关键词:女博士二本赵老师

沈继才

十多年后,在一个严冬,我走向一个街道的尽头,转了个弯,来到曾经在那念过书的小学,问询一个老师的住处,原来他还住在那里。

我拎着两件礼品,敲开了他的家门,是他,还是那样温和的笑容,还是那样俭朴的衣着,只是头上添了许多白发。他依稀记得我的面相,说变化太大了。我说出自己的名字,他恍然间记起了很多,连忙拍拍我的肩膀,引我入室就座。

我坐在桌旁,他急忙给我拿糖,又给我嗑瓜子,他将近退休的年龄了,手脚都还挺利索,看到老师如此,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好多。接着,我们面对面地展开了话题。简单而愉悦的谈话,填补了相互沟通少所留下的空白。

这么多年过去了,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都依次读完了,命运的轨迹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然而,当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时,对自己的前途如何是茫然不知的。就像许多农村娃一样,我在学校尽情玩,一有时间就去放牛,学习上的事很少上心。村里大我好几岁的孩子大多都辍学到南方打工,也许我有一天也会被这种潮流裹挟而去,加入打工者的行列,懵懵懂懂地度过宝贵的青年时代,而不会去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而就是在那时,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杨老师给我说了一句话——你将来是考大学的料,听后,感觉一下子有目标了,有希望了。放学后,我回家把老师的话讲给了爸爸听,他微微地笑了。

如今大学急剧扩招,人们也许无法理解,在十几年前,从农村考上一所大学,是相当不容易的,对于整个村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在很多农村娃眼里,大学生是神圣且遥不可及的。老师的这句话给我鼓舞的同时,也让我一直铭刻在心,至今还念念不忘,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在那个时候可以看出我的命运之路?也许并不神秘,只不过,是老师随口说出来的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但在孩子的心灵里,好像种下了一粒种子,在时间的土壤中,正一天天萌发。

我的天资并不卓越,也不是来自什么书香世家,在我的记忆里,小学之前没受过什么启蒙教育,也没有读过童话之类的故事书,精神营养极度贫乏。这些造成了先天不足,在学习之路上,总觉得处于竞争的劣势。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主要是靠踏实和勤奋,比别人更用心一些,而且从来没有厌学情绪。

在初中,我学习一直处于中上等水平,可到了高中,竞争更加激烈起来,成绩不再突出,在任课老师看来,考上大学希望不大。在一次次考试中,我也尝到过受打击的滋味,情绪也间断性地失落过,也对前进的路产生过怀疑,偶尔有徘徊,但始终没有退缩。在孤独、彷徨、无助时,我与杨老师通过几次信,从他的回信中,我获得了精神的力量。

高中三年,繁重的学习任务伴随着青春的骚动,我毫无怨言默默地坚忍了下来。而那些小时的玩伴,大多没念完初中,就赶着潮流去南方打工了,我并不为所动,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当然,在这一路上,也带着家人、亲戚、朋友的鼓舞和期望。我主要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对知识的渴求,未知的世界像磁石一样抓住我的心,对此我不曾厌倦过。但正是杨老师的话点燃了我学习的热情,使我走上艰苦的求学历程。

付出总会有回报。高考时,考得不是太好,也不是很差,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并且比平时的成绩好很多,超出二本录取分数线,但因报考失利,又卷土重来了一年。再战,虽然不是十分理想,毕竟走入了大学的校门。当我考上大学时,我没有忘记小学时的杨老师,我深深地感激他!他的预言,我用努力和行动得以验证,我敬佩他的眼光,我感谢他在我身上看到的光芒和寄予的厚望。

然而,当我进入大学校园时,一切变得太快了。短短数年之间,大学生就从“天之骄子”沦落为“打工仔”。虽然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刚起步之时,就有所谓“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热议,但那时候大学生毕竟还算凤毛麟角。大学生的急剧贬值,我们这一代人可谓“遭遇其时”。自大学扩招以来,如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号称数百万之众。竞争的激烈、房价的暴涨使众多大学生一毕业就步入低收入聚居群体的行列,成为“蚁族”的一员。

我所读的大学是河南的一所二本学校。当我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我隐约感受到校园的环境与氛围并非如我想象中的象牙之塔般美好。打从入学开始,就不断有师兄师姐谆谆告诫就业、择业的紧迫性。据师兄师姐说,“985”、“211”高校的学生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更遑论二本的学生。每到招聘季节,学校操场上的招聘会上排长龙的景象比比皆是,走进招聘会的人群,时刻有湮没在求职大潮之感。寒窗十年,辛辛苦苦挤进了大学,可毕业后待遇甚至还不如中学辍学的同学,面对这种形势,困惑与焦躁不安油然而生。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他所生活的中国乃是一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鲁迅先生所说的“大”,当然不是大小意义上的“大”,也不仅仅指波澜壮阔恢弘大气,而是指“不是死,就是生”的历史转型期。那时候的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多数年轻人思考的是天下兴亡的大问题。虽然也不免为时代潮流所裹挟,许多人生活也常常步履维艰,但他们具有大时代的人所特有的大情怀,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对个人命运的忧虑总是为关心国事民瘼的激情所取代。即便一生困厄,也可以过得很坦然。要说波澜壮阔,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也可无愧于此种形容,世界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样,这个时代也有属于它的各路英豪,像马云、俞敏洪、马化腾这样的经济精英也不断涌现。可这个时代依然只能算是“小时代”,因为大多数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为个人生存而斗争的琐屑事情上,今天的年轻人少有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心曲和“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豪气。我们向往个人幸福的“彼岸”,可面前横亘着就业与买房等难以跨越的大山。大情怀固然杳无踪迹,小幸福同样遥遥无期。成为“蚁族”的一员,似乎就是许多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难逃的宿命。

在这种历史形势下,一度为人津津乐道的“读书改变命运”,似乎已经过时。人们甚至在调侃、嘲讽的意义上谈论知识与命运的关系。我刚进大学校园没多久,就多次听到同一个笑话:据说,某女博士童年时期曾得一位算命先生推算,她将在26岁结婚生子,可到了34岁女博士依然“待字闺中”。沮丧失落的女博士质问算命先生,得到的答复是“读书改变命运”。这个笑话流传甚广,调侃的似乎只是女博士,可背后却折射出人们对读书、知识的看法已然改变。

所幸的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大学的班主任赵老师。赵老师本科和我就读于同一学校,算是我的师兄,可他努力不懈,在求学之路上不断攀登,当我们相识时,他刚取得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到母校任教。或许同样来自农村,性格也一样老实憨厚,我们很谈得来。每当我为困惑与焦虑攫住之时,总会向他求教。虽然他也曾指导我阅读马克斯·韦伯的《学术与政治》、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等思想深刻的书籍,但对于我们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他从来没有讲一些诸如“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不在于获取财富,而在于涵养智慧”等无关痛痒的空话,而更多地站在我的立场,帮我分析形势,提出一些安身立命的建议。印象最深的是赵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你是农村家庭出身,没有什么背景,单靠二本的文凭在今天的社会可能很难立足,要想改变命运,比较便捷的道路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名校的研究生。”那时候我虽然也喜欢读书,但从没有过读研的想法。赵老师一语点醒了我。在赵老师的激励下,我在大三下学期逐步找准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南方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人生的轨迹又发生了改变。从内地小城市到沿海大都市,领略到别样的人文景观和山水风光。又三年的读书时光,心灵从中得以滋养和充实,也更认清了自己的现实处境和人生抉择。

研三那年,我也曾步赵老师的后尘,报考了华东师大的文学博士,但在进入复试环节,并且只要参加复试即可被录取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放弃的原因是我无法漠视父母的两鬓斑白,不愿他们再像过去那样含辛茹苦地生活,哪怕只是四年。是时候由我来挑起家庭的重担了。如今,我已是一所小有名气的民办学校的教师。尽管远远称不上成功人士,但年薪将近十万,所在城市房价又不高,这已足够我在纷乱无序的时代雍容面对生活。我想,我未必需要复制赵老师的人生,但他所说的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轨迹,我却一直牢记在心。

和许多同龄人相比,我或许是较为幸运的。上学这条路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而这背后,有杨老师在我心中播下的一粒种子,更与赵老师的真诚开导与鼓励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是他们让我充满信心,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 )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女博士二本赵老师
赵老师的眼睛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超级难写的字
女博士的休斯敦记忆(二)
娶一个智妻
女博士的“反击”!脱口秀《娶妻当娶女博士》走红网络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掉眼镜!女博士平均恋7.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