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刊视点

2014-11-25 19:25
当代贵州 2014年30期
关键词:笼子权力公众

《求是》

2014年第18期

落细、落小才能落实

《求是》2014年第18期“红旗论坛”栏目《落细、落小才能落实》一文强调工作细节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用这种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就是落实。落实必重落细、落小,适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作风,作为一项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覆盖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融入于社会各个领域,贯通于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众多细小环节。因此,必须从小处抓起,从点滴抓起,抓住不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必须在落细、落小上下真功夫。落实必重落细、落小,也适用于个人。一些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收受小礼物、小红包开始,越陷越深,最终身败名裂,悔之晚矣。重视落细、落小,是应用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需要。我们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反“四风”,都要从整体出发,努力把握各个细节,着力关键之点,突破“短板”之累,环环紧扣、共相协调地推进。如此件件叠加,项项积累,次次集聚,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任任接力,代代相继,一定能成就人民向往的伟业。

《新湘评论》

2014年第18期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新湘评论》2014年第18期“话题·时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文认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有“制度笼子”,其次要把权力“关住”。除了编织更为坚实、致密、合体的“制度笼子”外,还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只有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立法,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才能真正遏制腐败。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过程,也应是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关”并不是让权力在笼子里僵死或“睡大觉”,而是要让权力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是要让掌权之人不专权、不越权、不谋私,不沦为“苍蝇”“老虎”。这是取信于民的关键,也是实现廉洁政治的根本。

《瞭望》

2014年第37期

干部任前公示如何不“缩水”

《瞭望》新闻周刊2014年第37期“时评”栏目《干部任前公示如何不“缩水”》一文指出,要让干部任前公示不“缩水”。首先,各地组织部门依据法律和《干部条例》规定,纠正公示期“含当天”的错误做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五个以上工作日”的公示期,给予公众更充分的监督空间。其次,进一步完善《干部条例》,明确干部任前公示的具体内容。现在许多地方干部公示只在简单介绍干部自然情况后,标明现任某职,拟任某职,内容过于简单。而要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公示内容除了干部自然状况外,还应当写明其主要的任职经历,方便公众有效监督。最后,进一步扩大任前公示的范围。应充分利用当地媒体广而告之,保障公众知情权,筑牢民意监督“墙”,防止“带病升迁”,提高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新世纪》

2014年第36期

地方债管理的突破

财新《新世纪》周刊2014年第36期“财新论衡·时论”《地方债管理的突破》一文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刚刚修订的《预算法》标志着以透明、规范的地方债逐步替代地方平台融资模式的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这可以明显降低地方政府面临的期限错配和由此带来的流动性与违约风险,同时将大大提升地方债务融资的透明度。另外,地方债市场“用脚投票”的机制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加强对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新的《预算法》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公布资产负债表。它有助于实质性提升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约束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冲动,从源头上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将有助于中国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猜你喜欢
笼子权力公众
大象和我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逃出牢笼的袋鼠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持刀人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