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区划改革促瓮安城乡一体化

2014-11-25 19:16熊昌华
当代贵州 2014年30期
关键词:瓮安行政区划县城

熊昌华

2013年,瓮安乡镇变少了,项目变多了。

这一切变化与瓮安县2012年启动的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密不可分。瓮安县总面积1973.8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乡镇存在着规模小、人口少、财力分散、资源利用率低、竞争力弱的问题。

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适度扩大乡镇规模,促进乡镇由“量多面广”向“适度集中”转变,有利于优化配置资金、矿产、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成产业集聚,集约化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交通、水利、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等社会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有利于城市科学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发展,加速人口集聚,生产力集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12年3月瓮安县开始实施乡镇区划改革,制订实施“一城四区”规划,即以银盏为中心的工业产业集聚区、以猴场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区、以平定营为中心的生态产业区、以县城为中心的行政商贸区。着力解决区域中心不突出、产业资源不集中、乡镇比例不协调等问题,形成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按照“一城四区”县城总规,瓮安县先后完成了城市部分功能分区的控规以及修规编制工作,重点对城市路网、北部新城、南部新城、现代商贸物流等开展了修编及专项规划。

科学规划,战略性地调整了瓮安的发展布局。经过乡镇区划改革后的瓮安,城镇化建设更是迅速推进,城镇化率已达43%;更重要的是,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社会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展现出良好势头。

产业布局上更加科学,区域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例如,翁水街道办事处依托富水桥绿色视频工业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猴场镇以古镇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大力发展旅游业,江界河镇背靠乌江,全力打造水运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行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全县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由原来的23个减少到13个,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节约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园区产业发展快速推进,新建的珠藏镇、永和镇、建中镇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强,在全县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良好格局;资源优势实现共享,城乡一体化效应明显,各镇(乡、街道)办公中心向县城靠近、向区域中心集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与边远地区的共享;政府职能得到延伸和更加细致高效,撤镇分设办事处,对行政中心进行分割,缩短了服务半径,基层工作人员得到充实,并建立了相应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方便群众办事。

“以前的瓮安县城,一条街走完,巷道狭窄,很像一个棚户区。”家住西门河畔的退休老人陈大爷想起县城旧貌,感慨颇深。“年久失修的道路往往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旁边的西门河因为污水流入、垃圾乱丢,一年四季都臭哄哄的。”

当地不少市民回忆,那时县城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破旧脏乱。“如今,垃圾没了,河不臭了,楼高了,景美了,休闲的地方也多了,生活更加方便了。”

“瓮安通过乡镇行政区划改革,为城镇建设铺路,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优化配置,重要的是以此为依托,逐渐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民进城进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瓮安县委书记蒋映生说。

据瓮安县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至2015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112亿元以上,人均达2.39万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达到15亿元以上。

在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后,瓮安集聚了诸多发展要素,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个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小”县城,正在迅速崛起。(责任编辑/岳 振)

猜你喜欢
瓮安行政区划县城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县城买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邯郸—邢台城市团整合发展探讨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一保定”的融合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