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边阳镇:行政区划改革让古镇新生

2014-11-25 19:17王铁清熊雪松
当代贵州 2014年30期
关键词:产城行政区划小城镇

王铁清+熊雪松

昔日有贵州“四大旱码头”、黔南“八大古镇”之称的边阳镇是黔南州罗甸县的北部重镇。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罗甸县按照“一城两区”规划思路,在边阳镇大力实施镇园合一、产城互动,深度推进产业融合,有效整合多种资源,使这个曾经久负盛名商贸重镇重新焕发生机。

“边阳镇今天的定位,不仅是当初的商贸‘旱码头,更要做罗甸融入黔中经济区发展的‘桥头堡和次中心城镇,罗甸北部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三化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说。

增大小城镇发展“体量”

行政区划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围绕新的发展定位,罗甸县委、县政府规划了占地15.68平方公里、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的边阳工业园区,并出台了《原边阳镇、罗沙乡、栗木乡三乡一体化总体规划》与《边阳大道修建性详细规划》,作出边阳镇走产城互动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惠罗高速建设为切入点,规划构建大边阳与周边乡镇的交通骨架,为拓展区域发展布局;以边阳镇工业园区建设为推手,通过引进房开、生态移民、微企招商等方式为小城迅速崛起集聚活力;抓实“镇园合一”,将区划调整后并入边阳的周边集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为一体的高效农业与水电循环经济等产业列为大边阳产业发展序列,为推进“产城互动”铺好前进道路。

行政区划改革开端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快速磨合,形成合力,打开局面。拥有前沿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政策优势、丰富的人口与产业优势的边阳镇以区划改革为新起点,围绕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坚持全面等高对接,全力以赴抓发展、倾心尽力惠民生、千方百计保稳定、与时俱进抓党建,在快速融合中展示了新的发展态势。

2013年,边阳镇城镇化率达到3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2.86%。而行政区划改革后的边阳镇(由原来的边阳镇、栗木乡、罗沙乡、交砚乡、董王乡合并组建)辖区总面积达到522.16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人。镇长唐荣良介绍,行政区划改革后,边阳镇对接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三化”深度融合、“镇园合一”推进、“产城互动”一体的主导向,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地块破碎、纵深切割大、用地成本高的难题,罗甸县始终坚守用地红线,保护集中连片的良田好土,边阳镇采取挖山填沟、挖高填低的措施,实施向山要地610亩,有效解决了园区企业和1000户集中安置用地的问题。

融合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

坚持把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高度融合,同规划、同建设,避免出现有城无业和“空心园区”、“空心城”。县委、县政府单独出台了加快边阳镇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支持边阳镇发展,由县里面出资修建标准厂房,搭建起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对入驻孵化园的小微企业,第一、第二年免收厂房租金,第三、四、五年按每平米每月象征性收取3元、5元、8元租金,对稳定就业达50人以上的免收租金。对不愿入驻孵化园的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推动企业落地建设。

治忠竹制品厂是首批在边阳园区小微企业孵化园进行开发的6家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竹筷等制品,产品技术要求不高,刚好为进入园区的劳动力找到了就业的渠道。

罗甸县许多在外的农民工赚到钱后,就回到园区购买商品房,既实现了进城梦,又可在家门口就业。家住边阳镇镇下坝组的村民林建萍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在这里的收入和去外面打工差不多,现在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如今,在治忠竹制品厂就业的当地群众就有40多人。

为了满足企业创业与群众就业的多重需求,罗甸县还给出了不限身份、不限户籍、不限资来源的“三不限政策”,吸引各方人员入住、投资。目前,边阳工业园区一期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入住企业18家,酒店、餐馆等服务业近60家,直接拉动就业2265人。同时,将扶贫生态移民安置房、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同步进行统一规划、捆绑开发,积极引导人气向新区聚集,一下子吸引了7家房开商组团开发建设边阳河滨文化园、千景花园、富安生态园、新都汇等楼盘,两年内商品房就从空白发展到10万平方米的规模。目前,已有479户农村群众搬入边阳生态移民安置区,居住环境改善了,就业问题解决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正在稳步推进。

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边阳工业园区发展定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集聚区,贵州省南部资源深加工基地和生物产业基地,支撑罗甸县跨越发展的重要工业经济增长极,促进“四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区。行政区划改革后,组建了边阳工业园区党工委,赋予工业园区党工委结合边阳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挖掘边阳的发展潜力。管理机制的创新,减少了管理层级,行政效能和工作业绩得到了不断提高。

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三横两纵”的路网体系基本确立(“三横”是指规划中的FAST专用公路以及建设中的边阳大道、栗木大道,“两纵”是指101省道、开工建设中的贵百高速公路),水、电、路、讯网、管道等逐一接入,建成园区展示中心和一批标准厂房。

通过推行“走出去”招商和以商招商、定点招商的策略,边阳镇良好的环境建设,强烈的服务意识,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各地客商竞相前来洽谈,投资开发。目前,共洽谈意向性投资项目35个,已签约项目19个,到位资金2.65亿元。边阳工业园区一期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入驻企业20家,正盟电子、富豪电器、好花红电器、治忠竹制品厂等项目已陆续建成投产,另外还有玻璃加工厂、塑料制品厂、节能灯厂、家具厂等多家企业正在申请入驻。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达到2.5亿余元。

提增小城镇发展“动能”

作为全省“5个100工程”和全州“5个20工程”示范小城镇,边阳镇小城镇建设紧紧围绕构建罗甸县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以行政区划改革为契机,立足“镇园合一”,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均衡化延伸,实现了小城镇“主板”的换代升级。当前,已有高速公路、安置区、商贸城、综合停车场、互通加油站、物流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标准化卫生院、公租房、廉租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6亿余元。仅是道路一项,就完成了干线、支线9条,近10公里。与此同时,涟江提水工程、污水收集及处理管网、垃圾填埋场等配套项目陆续铺开。

整齐划一的商住楼群,宽阔笔直的集镇大道,错落有致的生态移民小区,宽敞明亮的标准化厂房,让这个占全县总面积六分之一、人口四分之一的新边阳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示范小城镇建设对于聚集产业、提增城镇化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在小城镇建设中,边阳镇不断创新资源整合途径,坚持走“项目捆绑节资、以地生财融资、闲资置换筹资、外延扩张争资”的新路子,有效完善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吸引农村人口迁入1500余人,吸纳农民进城购房投资6000多万元,吸纳个体投资3200余万元,吸引外来签约项目19个,资金2.6亿。

立足本地农商氛围浓郁的特质,边阳镇按照“镇园合一、产城互动”的要求,将小城镇建设的落点放在经济结构支撑上,努力寻求新的增长极。集镇商业街增至5条、商业小区增至9个、商业门面增至872个,同时还建成14400平方米商贸大楼一栋。

立足流动人口多、消费潜能巨大、市场需求旺盛的实际,边阳镇积极引导培育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共有酒店、餐馆等服务企业近60家(其中星级酒店三个),物流运输线路22条,运输车辆123辆,网购快递点8个。在小城镇建设的拉动效应下,直接拉动就业2300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行政区划改革后的乡镇,并不仅仅是面积、人口、生产总值上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以区划调整改革为支撑,提升它所承载的发展战略和整体功能,加速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激活发展潜能,促进融合发展。”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兴华说。

打破旧格局、建立新体系。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镇园合一、产城互动” 的积极探索实践,边阳镇“一体两翼三区”的发展新格局迸发出勃勃生机,在一系列的“破”与“立”之间,边阳镇的“势力范围”得到有效延伸,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1>2的叠加效应初步呈现,特色产业互补,对周边的辐射力明显增强,进一步促进了边阳镇作为罗甸县“北部”经济板块的形成,成为罗甸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责任编辑/岳 振)

猜你喜欢
产城行政区划小城镇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浅谈华夏幸福产城融合恰逢其时,资本运作格局分析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邯郸—邢台城市团整合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