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结合“两头甜”

2014-11-25 19:38杨海燕彭美玉
当代贵州 2014年30期
关键词:玉屏示范园区茶花

杨海燕+彭美玉

连片的油茶林郁郁葱葱,茶树间套种的中药材射干花开艳丽,芳香四溢。阡陌纵横的观景大道上,游客络绎不绝。

玉屏自治县茶花泉景区作为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和100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品牌优势,以“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把山水田园风光和现代特色农业相结合,将景区建成集观光、休闲、体验、科普为一体的省级综合4A级景区。

“农”“旅”的有效结合,推进了景区升级增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生共赢,为玉屏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油茶品牌引领产业发展

玉屏是贵州传统的油茶产区之一,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称,全县现有油茶面积18.4万亩。依托良好的油茶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玉屏县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并将其作为茶花泉景区高效农业产业的主打品牌。

园区按照“一轴、四区、一中心”布局,即以玉朱公路为园区主轴,打造油茶高效产业示范区,山茶属物种保育及油茶文化观赏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综合加工及物流区,以及集培训、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玉屏虽是油茶之乡,但大部分油茶林已老化,茶油产量不高。为此,园区一方面加紧改造低产老油茶林,一方面大力新造油茶林。先后引进长林系列、湘林系列等优良油茶品种49个,完成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1.05万亩。

针对油茶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的特性,园区探索出“一业为主、多业共生、长短结合、配套发展”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中国油茶之乡”这张名片,高标准建立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开展林下种植中药材和林下养殖,引进推广特色水产养殖,以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率,打造特色产品,构建“绿色、有机、生态、循环”的园区建设新格局。

观光农业点亮景区旅游

在今年国庆黄金周里,茶花泉景区旁边的农家乐店主姚茂仙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客人都是满座,公路两旁小车都停不下。”姚茂仙难掩内心的喜悦。自从茶花泉景区开放后,游玩观赏的客人越来越多,景区附近的农家乐也日渐火爆,姚茂仙家每天的收入都在千元以上。

将茶花泉景区中的相关建设项目与油茶产业示范园区中的茶花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等项目打捆整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可以增加油茶示范园区的旅游观赏价值。

景区选择一批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和奇花异果等观赏价值高的花卉苗木,对主干道、机耕道和旅游步道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实现一步一景、步步是景,四季有花、季季有果,使景区提档升级。

在旅游功能设施建设上,景区重点做好大门、道塘湿地景观、停车场、茶花园休闲观光厅等项目的规划、实施,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满足游客需求。

在加快景区建设上,成立了贵州茶花泉文化旅游传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对茶花泉景区建设的主要投资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和加强农业企业入住景区,加快制订景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型微企、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不同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景区建设,鼓励基层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到景区领办创办农业企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毕业到景区创业就业。

农业园区和茶花泉景区的有机融合,发挥了叠加效应,成为园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奇招,实现了园区的转型发展。(责任编辑/杨彦荣)

猜你喜欢
玉屏示范园区茶花
玉屏县气候季节、雨季及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等气候变化特征
我眼中的茶花
茶花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园区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思考
湿润气温?助推油茶业快速发展
玉屏县召开2016年下半年老干部座谈会
玉屏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茶花泉探景
一片痴心付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