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红色文化智慧推动民族复兴

2014-11-25 07:01徐海星张天明林茂申
当代贵州 2014年30期
关键词:邓小平贵州现代化

徐海星+张天明+林茂申

编者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如何从邓小思想中汲取智慧?党员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9月23日,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在贵阳举行,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石仲泉受邀出席。记者就以上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领导干部素质是关键

记 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从邓小平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石仲泉: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他看来,只有思想解放,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因此,不能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就能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其次是学习邓小平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思维,是邓小平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邓小平思想敏锐、目光远大,多谋善断、举要驭繁,总是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战略思维是邓小平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在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要有战略思维的世界眼光和思维方式。

第三是学习邓小平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精神。邓小平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正是坚持这种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今后,我们要继续弘扬邓小平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精神,去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

记 者:当前,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应该怎么做?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石仲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项极为宏大的工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些重大关系,邓小平对这些关系都曾有过论述。比如,他曾指出,改革就是要使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利,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因此,要处理好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利的关系,使权力真正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谋福祉,而不是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更不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让老百姓臭骂不止。这就是说,首先要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人生观。

再如,集权与分权问题。集权高效,是我们制度的一个优势,但是权力过分集中也会带来各种弊端,乃至走向反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制度方面的分权已不成为主要矛盾,但政治体制的分权还须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前的提下,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分权制衡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来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还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既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规范到“笼子”里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仅明确这个关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细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过去一个重要不足,就是原则性的规定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少,因而造成不少制度漏洞。贪腐分子就是利用制度漏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这个教训应充分汲取。

记 者: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关键的还是提高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党员干部需要怎样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

石仲泉:制度既是人制定的,又是靠人去执行的。没有高素质的干部和管理者,一切都是空话。这就要求 干部和管理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方面要求干部和管理者立场坚定,品德高尚。所谓“德”,过去对它的内涵,把握的不够全面。往往更多地注重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其实,除“政治之德”外,还有“道德之德”。一个时期,对“道德之德”,往往视为小节,重视不够。从落马的贪腐分子看,无一不缺乏“道德之德”,腐化透顶。因此,干部和管理者要两德双馨。另一个方面要求干部和管理者博学多识,真抓实干。这就是要有才干,有能力。光有才无德,不行;光有德无才,也不是党所需要得力领导干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定要以德为先、并德才兼备的干部。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担当大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贵州发展需要愚公移山精神

记 者:您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您如何看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评价?

石仲泉: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30多年的努力,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我们国家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的伟大征程,神州大地实现了三大飞跃,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飞跃;还有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飞跃。这三大飞跃,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外贸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贸国。

邓小平所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对邓小平的历史评价置于世界历史坐标,更加符合实际。

记 者:近年来,贵州经济增速保持了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以往时期的发展速度。2013年经济增速更是跃居全国第一位,贵州已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并朝着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的愿景前行。您认为贵州在发展中应保持怎样的精神?

石仲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很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什么邓小平要将实现这个任务的时间讲的那么长呢?这就是要考虑历史发展的艰巨性,甚至会有反复性。立足于困难争取顺利、立足于时间较长争取时间较快,使我们对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主动应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特别是追逐它的更高目标,像我们的列祖列宗那样称雄世界,需要相当长时间,很可能是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同步。当然,我们称雄世界而不是称霸世界,是和平崛起而不是掠夺他国,因此不存在什么“中国侵略论”。贵州的发展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样,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需要发扬不断接力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

既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又要红色江山

记 者:作为红军在长征期间转战时间最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如何服务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石仲泉:贵州是中央红军长征途径省份中所在时间最长的省份之一,遵义会议更是我党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巨大。

贵州就应该把红色旅游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培育。首先,最重要的是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好,保持红色遗址的原汁原味,如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会址要重点保护。还有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的几个渡口都要保护好。同时,要做好宣传,利用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营造声势,扩大影响,让更多人熟悉这段历史。

红色旅游文化市场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贵州具有特殊优势。贵州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极其富集,且独具特色。此外,还有不少古民居文化也很丰富。如果将所有这些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在全国肯定属于第一方阵资源大省。因此,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好了,对贵州的发展是叠加效应,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贵州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红色资源的江山,三者缺一不可。让三者齐头并进,贵州的发展一定能够走向前列,贵州构筑红色文化新高地大有可为。(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邓小平贵州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我的女巫朋友
红色读物
贵州教育出版社
邓小平“怕”回老家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