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的设计

2014-11-25 06:26唐春莹
教师·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层次性笔算情境

唐春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通过有效的练习,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数学课程内容的特性及教学实践,数学练习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设计练习在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因年龄小,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稳定,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练习,创设练习情境,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练习变成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实验情境、互动情境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有效练习成为可能。例如,在学习《加倍与一半》时,结合课例教学,设计“买一送一”“打对折”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让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并练习加倍与一半的知识;学完《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情境,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等。

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把课本中的一些练习内容转化成一个个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活动情境,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实践、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二、设计目的性、针对性的练习在设计学习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确定练习题。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例如,在教学《加倍与一半》时,其教学重点是对“加倍与一半”概念的理解,并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加倍或一半。教学中,在设计了超市“买一送一”的情节引出加倍概念后,出示练习。首先是图形题的加倍:△△

△加倍

加倍○○○○

○○○○,接着出示数字的加倍:7加倍();()加倍10。命名学生的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加倍。又如《6的乘除法》中,有些同学做题速度比较快,针对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6=()÷()=()÷()=()÷(),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自己往下编。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一般来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都要经过模仿—熟练—创造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既要避免过多的单调的重复,又要减少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习题,以免影响练习的积极性。设计练习时要从直观到抽象,先基本后变式,有坡度、有层次地进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和收获。例如:《笔算加法(进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针对全部学生,做基础练习。第二层次:学生从练习中得到启发,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找出错误原因,并用正确的方法计算)第三层次:将习得的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这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的一般方法,从而减少错误率。

除了练习要有层次外,学生也要分层。俗话说“十根手指有长短”,同样,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老师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基础题,全班都做;提高题,“优生”都做,“差生”尝试做;拓展题,“优生”尝试做。这样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打击“差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设计效果及时的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练习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所涉及的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在数学练习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动力,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是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此外,无论是练习的深度、练习的方式都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各自学习能力最大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次性笔算情境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