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属于童年

2014-11-27 02:35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狗尾草种菜芦苇

《广东第二课堂》的邮箱每天都收到大量自由来稿,稿件质量参差不齐,本栏目将不定期随选一篇学生来稿,以编辑的思路进行品读和修改。

编辑改作文与语文老师改作文有何区别呢?请细细体会吧。

建议:题目改为《虎英公园一日游》

纵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小联想。游公园确实是童年乐事之一,但仅仅是之一。原题目《快乐属于童年》,过于宽泛,不够贴近文章内容。

今天,万里无云,真是郊游的好天气。我们一家约了姑姑他们早早集合,准备好出游用品,欢快地乘着风儿出发了!

我们一路笑着、闹着,讨论着各种话题,不知不觉中车已经到了目的地——虎英公园。我们几个小孩迫不及待地冲进公园,一边嬉戏一边欣赏路边的植物。无意间,我们发现了许多“尾巴”——各种植物长出来的种子。有高高的芦苇,又细又长,一株株在风中摇摇摆摆;有软绵绵的狗尾草,大大的、圆圆的、比起其它草类就像个大胖子;还有好几种矮小的草,长得密密麻麻的。种子的形状各不相同,显得那么可爱。

品读:此段写植物的种子,亮点是具体地介绍了两种植物,一是芦苇,一是狗尾草。这说明小作者对植物的认识比较到位。如果只是泛泛地写植物的种子发芽了,长出叶子来,如何好看……这就显得空泛。写花草树木,要能精确地写出名字来,文章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立刻增强。

一直种菜的外婆不喜欢这些植物,尤其是草,可我们这些小孩却喜欢得不得了。我们三个人各自在池塘边折了一根芦苇来当“武器”,回到马路边玩起了“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于是,宽阔的马路边上出现这样一幕:三个孩子挥舞着芦苇,你追我赶,傻乎乎地大喊着“冲啊”“杀啊”“打倒敌人”“前进”……我们开开心心地笑着、闹着,把一切烦恼都丢到了脑后。

玩了好久好久,我们都已经喊累了,跑得没力气了,才停止了游戏。我的注意力被刚才求着妈妈摘下来的狗尾草吸引住了。狗尾草绿绿的、毛茸茸的,摸起来软绵绵的,真的很像小狗的尾巴,怪不得人们叫它狗尾草呢!

品读:以上三段,写人在公园里的活动,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一直种菜的外婆不喜欢这些植物,尤其是草,可我们这些小孩却喜欢得不得了。”这句话,看似平常,但确是很好的一个段落开头。两组人物登场,特点对比鲜明,老人组的外婆不喜欢草,小孩组的我们仨喜欢玩草。因为外婆是种菜的,所以不喜欢草。这很真实,轻轻带一句,文章的真实感随之而来。很多时候,我们强调作文要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哪里来?就是从真实的描述中来。

我还在湖边看到几丛竹子。我记起我们语文老师也曾经提过竹子,说她小时候最喜欢在小山上把竹壳捡回家当柴烧,很容易就能点着火,还能烧得很旺。当时老师还提醒我们不能带火种上山呢。

品读:这一段写竹子。一般同学写竹子,会写竹子的翠绿,竹子的用途。可是本文作者写的却是竹子的壳。这就很特别,更好的是,作者随即联想到了语文老师的童年回忆。这增加了生活的气息,也丰富文章的层次和内容。可以说,这一小段是本文最闪亮的片段。

阳光依然灿烂,我们在欢歌笑语中结束了郊游,愉快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责任编辑 张家瑜

猜你喜欢
狗尾草种菜芦苇
海底能种菜?
石磨豆腐
芦苇
狗尾草
芦苇
种菜
芦苇筏
自种菜,更安全?
狗尾草和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