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软实力”为核心的文科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2014-11-30 02:41艳,李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科学生文科生软实力

李 艳,李 海

(1.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075;2.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640)

当今社会,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有两个转变:一是从“技术”向“技能”进而向“素质”转变,二是从重学历向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转变。高职院校文科专业的培养与理工科专业的培养有所不同,其专业特点是没有对应的行业和职业,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大学生软实力的提高,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1 文科学生培养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1 文科学生的特点

文科生培养的是以“人”为工作面向。文科学生富有激情,思想活跃,喜爱参加各种活动。“动脑”多于“动手”,智能重于技能,协作赛过单干。[1]文科学生表现活跃,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极其踊跃,愿意竞选干部的学生较多。目前在校的文科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女生超过男生的现象,有些专业女生的比例特别高。有些专业如学前教育专业、英语专业等明显以女性为主。专业知识的学习较为轻松,一般不是特别难懂,可以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过关,在校自由支配时间较为宽松,因此,文科生容易形成记忆、背诵等一些机械的学习方法。此外,文科生主要培养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这与理科学生进行实验、在数据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同。

1.2 文科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时间较少。文科生大多停留于学校的活动,对自己的专业实践不够。一方面是文科有许多专业就业面宽,没有基本对应的行业、职业和岗位,无法找到与自己专业完全相匹配的实践岗位,社会实践的作用有所减弱。另一方面,文科专业缺乏必要的技能要求,没有标准化的上岗要求,社会上也没有机构能够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造成学生对技能的要求削弱,无意中忽视了社会实践时间。因此,高校对文科生的培养大多是理论与书本的学习,文科生动手与动脑的能力普遍得不到重视。

“软实力”过“软”。理工科的学生培养的是技术或技能,能动手操作的“硬实力”。文科学生培养的是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很难进行测试和考察,体现为素质型的“软实力”。由于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集体式、团队式的培养,很难照顾到个别要求,在对软实力的培养上不能兼顾学生的个人定位、就业方向、个人兴趣等,学生的软实力差别很大。不同的人关注点不同,软实力的表现也不同。由于软实力的“软性”弹性太大,常常显得实力体现不够,软性有余。

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缺乏。人才市场需要的是有诚信、职业道德感强、能独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责任心强的人,现在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有的娇生惯养,有的依赖性强,有的技能不过关等,这些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素质还有待提高。

专业设置不合理,职业规划不到位。很多文科专业与社会需求不是很吻合,高校常常是因人设专业、因人设课程,专业培养远离人才市场的需要,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导致学生以毕业为目标。加上学校不断扩招,文科专业因办学成本较低规模扩大,师资队伍缺失足够的职业能力培训,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牢固。此外,高校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师对相关课程重视不够,课程内容笼统、不实在,效果不理想。

2 文科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文科生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因此,职业核心能力涵盖内容多,覆盖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成立“职业核心能力发展中心”,负责设计和开发全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制定相应的管理与运行制度,并组织实施该类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

文科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是基础,课程的构建需要根据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构建;活动载体是灵魂,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的主阵地;培养体系是中心,体系内容决定了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基础;培训基地是“硬件”,可以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注入活力,是学生在校职业能力培养的扩展;职业核心能力发展中心是组织、管理、协调的部门,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设计、形成、考查进行“量体裁衣”,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共六种能力(见图1)。

图1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内容

3 文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思路与实践

3.1 充分利用课堂、实践和团队三大载体

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团队建设是培养文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活动载体。具体如下:

一是课堂教学内容整合化。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进行课程化,开设相关内容的必修课、选修课,以及专题强化培养。如《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等,通过理论和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二是实践活动过程职业化。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渠道。对此,学校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精心开展层次丰富、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全面开展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社会调查、学雷锋、义务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锤炼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是学生团队建设项目化。(1)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以项目的形式,向全校学生进行招投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分团委为单位、或自由组合团队,各队分别以活动方案汇报、现场回答教师提问的形式进行竞标。在此过程中,学生团队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和方法能力(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的优点和不足,让教师们看到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价值。(2)将“榜样校星”或“学校好声音”学年学生工作颁奖典礼的筹备工作交给学生运作。将颁奖典礼工作分成节目策划和舞台设计与宣传两部分,分别由两队学生团队负责,辅导员指导学生团队工作。

例如,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形成了独特的“HAPPY 356”学生工作人才培养体系。“HAPPY356”表面的含义是快乐每一天,也表达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追求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快乐发展。“HAPPY356”学生工作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1)培养学生的五项特质,即:Healthy——健康,Ambitious——笃 志,Painstaking——勤 奋,Polite——知礼,Youthful——阳光。(2)开展“三美五进六能力”(“356”),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即语言美、行为美、形象美(“三美”);进教室、进图书馆、进宿舍、进饭堂、进第二课堂(“五进”),引导学生努力锻造六项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将学生软实力培养工作课程化、科学化,提高学生礼仪素质、文明修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3.2 建立文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基地”

学校与相关教育基地合作,联合成立“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基地”,[2]这是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实践载体。学生在培训基地进行短期的培训,按照职业的相关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训练。学生经过培训,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证书,主要是通过培训基地促使学校进行课程改革,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达到学生素质提升的目的。

3.3 探索“四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四课整合”指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就业指导等四门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和搭配,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基础素质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以心理健康品质课程为例,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师辅导与朋辈辅导相结合,学生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咨询室与宿舍区相结合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教师导向与学生干部相结合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新生心理适应素质拓展活动与日常心理咨询工作、525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专项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有机结合,形成有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3.4 紧扣不同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特色

各系实行“三个三”培养体系,即坚持职业素质教育“三深入”,实施职业核心能力“三贯穿”,做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三件事”。如国际商务系以国际商务旅游节为特色项目,以系列比赛(翻译大赛、创业营销设计大赛、商务、旅游体验一条街、导游礼仪形象大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等)为主要亮点,各项活动主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将具有商务和旅游专业特色的各项比赛,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活动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双核能力;二是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打造具有职业氛围的商务、旅游平台,让学生体验商务旅游活动中的职业角色,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三是学院品牌优势与地区项目的有机结合,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国商系办学特色。

总之,要紧扣本专业学生特点,全员参与,通过打造优质课程,组织专业对接的课外真实项目实操及竞赛,狠抓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企合作,提供经费场地保障等途径,以能力培养做驱动,以活动项目为载体,精心设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分阶段、分类别、专人负责、专人指导,师生对接,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个过程要实现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4 结 语

职业核心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增强就业能力的关键,它能极大促进全校的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3]文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于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与人合作共事等诸方面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不在于结果如何,而在于培养的过程。正如对小学生进行论文训练一样,结论如何已显得不重要,训练的过程才是成长的过程。这样,学生走入社会才会不仅仅成为一个“行家”,而且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合作者、创业者。

[1]周龙军.高职文科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0):120-122.

[2]宋 翎.高职文科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探索,2012,(2):110-113.

[3]李建英,许海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述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77-80.

猜你喜欢
文科学生文科生软实力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如何提高高中文科学生数学成绩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浅谈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与策略
独立学院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针对文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