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2014-12-02 03:17刘梅臣广东省梅州蕉岭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梅州514100
吉林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组间胰岛素血糖

刘梅臣 (广东省梅州蕉岭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梅州 514100)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法来有效的改善其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有效的减轻胰岛素抵抗[1-2]。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可靠方法,以便为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总结了我院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相关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37~55岁,平均年龄(46.56±4.56)岁。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于三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夜间22:00时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对照组于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夜间22:00时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前后的FPG、2h-PPG、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3]。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过程中,在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当处理计量资料时,采用t检验,当处理计数资料时,采用χ2检验,认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结果如下:在FPG和2 h-PPG两项指标上,实施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两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两项指标水平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比较详细情况请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前后的FPG、2h-PPG水平比较结果一览表(±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前后的FPG、2h-PPG水平比较结果一览表(±s)

组别 例数 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h-P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5 12.45±2.21 6.11±1.24 19.01±3.90 8.01±1.88对照组 55 12.44±2.18 6.49±1.90 18.99±4.01 8.59±2.11

2.2 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结果如下:在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指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905,P=0.0000);在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28,P=0.0000);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5,P=0.0261)。具体数据比较详细情况请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结果一览表(±s)

表2 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结果一览表(±s)

组别 例数 平均血糖达标时间(d)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IU)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例(%)]观察组 55 5.11±1.29 34.78±5.44 2(3.64)对照组 55 8.09±1.77 40.35±4.44 9(16.36)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导致其临床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二是胰岛素抵抗[4]。并且这两个方面的病理生理基础一直伴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全过程。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和病例报道结果中,我们总结得知:在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践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对糖毒性进行有效的迅速解除,从而显著的减轻胰岛素抵抗,而实现有效保护胰岛素细胞功能的目的,最终有效的延缓了2型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和发展。

既往的临床上关于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的相关同类研究结果显示[5-6]: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实施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比较优势。门冬胰岛素实际上属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它是将人胰岛素B链28位的脯氨酸用门冬氨酸替换形成。从临床应用实践上分析,门冬胰岛素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治疗过程中的起效时间较快,一般来说患者实施注射后15分钟之内即可起效;并且起效后达到药效峰值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大约30-60分钟后就可达到峰值,这一变化特点和规律恰好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吻合。而地特胰岛素在进入人体后,在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其中的绝大部分可与白蛋白可逆性进行结合,靶器官分布也延缓。因此,采用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实施临床治疗的作用时间迅速,持续时间长久,低血糖事件发生控制效果更佳[7-10]。

从本文研究的比较数据上分析,我们的研究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这个观点和说法:首先在患者临床血糖控制情况上,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均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临床优势,并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与阐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靠性更高。

[1] 王 斌,丁明超,王 鸿.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4):1131.

[2] 施慧玲,李 焱,刘珊英,等.四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6):496.

[3] 张 兰,何继东,欧阳晓波,等.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2):3418.

[4] 李新英.双“C”强化后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适时性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9):901.

[5] 丁 琼.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2,33(1):33.

[6] 郭清华,柳红芳,陆菊明,等.不同病程初发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反应[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3):241.

[7] 张丽敏,叶苗苗,吴慧芬,等.不同病程初诊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反应[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407.

[8] 连鹏杰.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0):1960.

[9] 黄勍栋,蔡国龙,严 静,等.重症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60.

[10] 傅汉菁.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如何应用胰岛素进行短期强化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4):254.

猜你喜欢
组间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