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4-12-03 04:58青海张红霞
职业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施工图力学课程设计

青海 张红霞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基础平台+职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基础平台中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施工员等岗位应具备的基本核心能力之一——识图能力及结构构件的一般设计和计算能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团队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设置依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以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等为就业岗位群,该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一是落实专业培养目标,二是对接施工一线五大员岗位群并重点锁定施工员,三是实现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基本核心能力之一即:“识图能力及结构构件的一般设计和计算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能力素质要求,课程建设团队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知识及能力要求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集体座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为便于调查结果的分析,由团队老师分析列出了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调查时由被调查者按重要、一般、次要三个层次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价。从调查来看,实际工作中实用的知识如结构施工图识读、结构构造、建筑材料的材性及指标、规范及图集的使用等,其重要性得到被调查者的肯定,见图1。

图1 能力重要性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座谈时,他们普遍希望能通过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读懂结构施工图,能按图施工,并能够分析和处理施工中一般的力学、结构问题。同时我们也发现,企业专家所处的技术层面越高,他们对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就越高。课程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确定了课程22个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深度,并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从施工准备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均要求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具备施工图的识读能力。因此,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本课程以“识图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本着“力学与结构知识为施工服务”的理念,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一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优选教学内容;二是通过现场教学、模型制作、课程设计、识图实训等实践环节的贯穿,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实践性;三是结合课程性质,设计应知、应会分类考核,逐步实现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建筑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而不是设计人才,建工专业学生应获取的专业能力是施工能力,而非设计能力,《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工程意识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2],因此,我们按照“弱计算、重构造、强识图”的思路选取教学内容并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弱计算”就是弱化力学部分繁琐的理论推导及复杂的定量计算,注重学生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将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内容进行了精选和重组,教学内容沿内力——应力——强度——刚度——稳定性展开,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基本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概念,为结构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重构造”就是重视结构构造尤其是抗震构造的教学,将11G101图集中的构造详图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学习,为混凝土结构平法图的识读打下必要的基础。“强识图”就是在结构教学中,将施工图、规范、图集引入到课堂,以典型结构施工图为载体,将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结构知识的学习相结合,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结构知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二者相辅相成。

在砌体结构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是按照图2左侧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随教学内容的展开,按照图2右侧安排学生利用课余实间识读和抄绘典型砖混结构的施工图,教师在课堂上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这样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提高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图2 砌体结构教学组织

(三)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课内实践主要安排了实验、模型制作、识图训练、结构设计等环节,见表2。在本专业的《建筑识图综合实训》、《工种操作实训》、《综合职业能力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中都涉及结构施工图识读环节,这门课程的实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逐步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表2 课内实践项目

在制作钢筋骨架模型时,采用“项目教学法”,由教师提出明确的设计任务,学生分组完成设计后,根据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用铁丝绑扎钢筋骨架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图3为学生完成的某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图纸、模型评价表。

图3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模型制作

三、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实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根据专业调研,用人单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满意率有明显提高,改革过程中,提升了团队成员的高职教育理念,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1]胡兴福.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0-31.

猜你喜欢
施工图力学课程设计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互联网+”施工图联合审查的设计应用
力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