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模式下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思考

2014-12-03 04:38朱小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师应新课程

朱小艳

今年接触高一,感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课题.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自学和创新的能力,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实行课改势在必行.根据实际教学实践,对新课标数学教学过程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心得,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反思.

一、加强教师、学生、教材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新课标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教师要积极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数学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教师要全面的面向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心智、健全人格形成)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采取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媒介,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多样化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创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

二、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协调者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种死板教条、灌输式教学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教学中要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可以说,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只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就可以的,而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作为组织者,教师要致力于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作为引导者,教师应致力于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致力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三、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获取知识,整节课下来很疲惫,而新课程则要求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他们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与幸福,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真正的实施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个研究课题或让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实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让爱走进课堂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教师将不再是最好的教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以学生自身发展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教师要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师应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