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4-12-03 04:40黄秀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浮力笔者教学法

黄秀杰

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带动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问题式教学成为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能够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行为,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显现.

初中物理作为科学学科,比较枯燥无味,以问题来诱发学生,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精心设计,借以来确保问题的有效性,促使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是通过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人们思维的源泉,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诱发人们行使某种探究行为.“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通过一定的问题来诱发学生行驶自主探究的行为,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升一定的技能.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构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快速地转化相应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初中生本身有着好奇心理,注意力有限,需要不断地刺激他们的精神才能够行使主动探究行为.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构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究.

1.通过实验观察来构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温度计”时,笔者出示多个温度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出问题:液泡是作什么用的?玻璃管内的那根线为什么很细?怎么读温度计?让学生结合问题有意识地去观察仪器,进行思考,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认知.

2.整合教材内容,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为背景构建问题

例如,在讲“浮力”时,笔者鉴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浮力概念认知的错误性以及模棱性,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漂浮物体和上浮物体都受浮力,并提出研究问题: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不受浮力?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在思维上对浮力的认知产生矛盾性,进而主动探究,总结物理浮力概念及其规律:一切侵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垂直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气)体等内容.以此来纠正学生“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的错误观念.这样,不仅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诱发学生进行提问,深化问题式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单一的教师提问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对此,笔者尝试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权和空间,诱发学生进行提问,借以来促使学生由被动地回答转化为主动地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深化问题式教学.

首先渗透问题意识,让学生了解到提出问题是一种本能对知识求知欲的表现,是值得表扬和称赞的.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通过“看谁动脑了”的活动来让学生了解提问的重要性,进而对物理知识善于思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自由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出问题,之后结合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和数量来评比学生谁动脑子了,以这种娱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提问.

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笔者在诱发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声音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媒介作用,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认知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有的学生提出“声音是怎样形成的?”等等,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进而凸显了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

三、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问题,而问题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其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目标性.让学生通过问题掌握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进而对物理知识逐渐的深入探究,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而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学生探究的内容才会朝着教学目标方向靠拢.

例如,在讲“声音传播的物理现象”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针对性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怎样才能听到声音?真空中我们是否能听到声音?声音传播本质上靠什么?这样设置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掌握物理知识.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有效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推动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浮力笔者教学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神奇的浮力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