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4-12-03 04:45乔方儒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性原则情境

乔方儒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数学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数学课改实验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很多同行都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笔者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教师认真反思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随意探究,忽视内容的可操作性

在数学教学中,倡导探究式教学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探究,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认识水平能否适应于探究.其实,有些数学内容不需要探究,有些内容不可能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灵活把握,否则探究式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盲目探究,忽视探究的目的性

目前有些教师在组织探究性活动之前,既没有精心组织,也没有明确要求.问题一出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在探究过程中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花样探究,忽视探究的实效性

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境:凡是遇到探究,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前后座位的四个学生立即训练有素地围成团,开展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合适,问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几分钟后甚至一两分钟后,教师马上提问,学生的讨论就戛然而止,也不管学生的讨论是否已经结束,接着就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的结果,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化的状态,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合作探究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

4.曲解探究,轻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合理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边想搞探究教学,一边又怕学生不能探究,就在学生探究之前设置解决问题的路标,学生“途中”走“弯路”或“迷路”时马上提醒或暗示.或者有的干脆为学生准备一切,从学具、配套设施、规格乃至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都作了充分准备.还有些教师布置了任务,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后,就袖手旁观,即使走下讲台也很少参与学生的指导,或者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以为这是“放”.这些教师生怕自己的点拨会影响探究的效果,于是任其发展,使探究活动如天女散花,毫无目的.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使探究有材料有方向

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并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挑战性原则,要力求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出发,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和挑战性的内容.

2.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使探究有的放矢

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课堂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抓住探究的契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探究活动.

3.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和时间,使探究性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作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教师要设置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探究机会.

4.教师要适度地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使探究过程体现教师主导性

探究教学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形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思考:教师是否应当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值得讨论,哪些问题需要点拨或讲解,教师要及时做出最适当的选择.

教师引导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当然合理的引导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作深层次的挖掘,一些简单的问题还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也包括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形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原则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