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营文化建设为载体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2014-12-04 12:29郭晓鹏
办公室业务 2014年16期
关键词:部队思政政治

文/郭晓鹏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军队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军和革命战争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强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给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现实变化的契合能力削弱,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凸现”,因而,加强军营文化建设,是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路径选择。

一、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转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是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生成和变迁的真正原因。新时期,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所赖以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现实基础和环境的变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困境主要是在对其教育对象作用发挥的有效缺失,主要体现在大众层面的士兵和相对的干部群体两个方面。

(一)教育客体层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广大士兵作用的减弱。在部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客体)是士兵。新时期,一方面,广大士兵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仍然逃脱不了消极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对广大官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价值观念多元化态势和利益多样化价值取向对马克思主义主导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广大士兵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缺失。随着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利益关系的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这些矛盾在部队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有所表现。随着普通士兵个体利益诉求实现难度的增强和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广大士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产生了怀疑,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士兵群体的作用日益弱化。

(二)教育主体层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部队干部群体作用的缺失。在部队中,干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也承担着教育士兵全体的重要职责。干部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要运用部队公共权力,管理部队公共事务。干部群体的思想文化对整个部队的思想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而,加强干部群体的思想文化和价值领域的教育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最早运用于军队建设里。在革命年代和建设初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干部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夺取革命的全面胜利和社会主义的建设发挥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和社会的整体转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有效解决部队干部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遇到的工作积极性不足这一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利益的存在使部队干部更多地带有“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干部自身也存在着种种合法的利益需求,并会谋求这些利益的最大化。而部队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组织目标至上,没有去考虑个人需求;只有生硬的精神激励,少有物质和利益激励;只讲单纯奉献,不讲实际回报;重视统一灌输教育,轻视个人精神需求。这使得新时期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干部群体不能发挥有效激励的功效。同时,作为学历较高的部队干部人员无形中会与社会中其他不同行业的人员进行对比,往往会产生一种落差感,这也是最近几年希望转业的干部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部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其特定历史条件下带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但是随着其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的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面临着社会层面和部队层面的诸多困境。在新时期,如果改革创新部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部队传统思政模式的转型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文化建设是部队传统思政教育转型的必然选择

基于部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依赖的基础的变化及其面临的诸多困境,在新时期,部队传统思政教育需要根据实践基础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传统思政教育面临着艰难的转型过程。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中明确规定,军营文化熏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可见,军营文化建设是部队传统思政教育转型的必然选择。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和内容来看,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因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就是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部队官兵的头脑,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意识形态是文化范畴内的一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意识形态的灌输,所以,从思政工作的意识形态领域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显的文化特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途径看,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一是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文化传承、文化控制等功能。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先进文化建设和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功能十分明显。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民主方法、理解解释方法和意义沟通方法等方法都具有文化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的,而文化是内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深入心灵,深入人的头脑,受众才情愿接受、认同,并顺利实现内化,最终实现行为自觉,这种教育才会有效果。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要收获这样的效果,就必须采取文化的教育方式,通过有效沟通和理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交人,以交流、参与、对话等民主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建设人、为了人,人才能理解和接受。

(二)文化对思政的超越。基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文化应是思想政治在新时期的创新和超越。

一是内涵上的超越。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灌输,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干部群众的思想通过外在的宣传、灌输发挥作用。而文化则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内在方面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更加容易社会化。

二是在功能上的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用主要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化,主要是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灌输到干部群众的意识中,用以指导干部群众的思想认知和生产生活。而文化则超越了思政,具有更加广泛的功能。尤其是文化具有传播和辐射的功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是方法上的超越。传统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强制灌输的方法,这一点是基于普通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较低的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的。而进入新时期,人民群众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想和文化更加多元,依靠传统的强化灌输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需要。而文化则更加注重通过引导、规范的方式,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教育功效。

四是时间上的超越。党在军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我们党成立之后产生和发展的,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延续相比,时间非常短。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下的局限性。而文化则具有传承性,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许多文化理念和思想对今天的政治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如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我国古代历来强调“以民为本”,“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至理名句流传了几千年。这与我们当前提出的“以人为本”也是有着共同之处的,所以应批判性继承。再如儒家的“入世”思想。儒家悲天悯人的入世情怀的精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这套系统的步骤,属于伦理道德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

五是空间上的超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外来文化越来越显得相互脱节甚至相互抵触。但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在近代人类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西方的民主观念、法治观念、开放意识和理性精神等优秀的思想文化,都是经过上百年的西方实践检验的,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值得学习借鉴。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吸收其精髓的理念,其具体形式、作用方式、制度模式等都应该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应予以批判性吸收、创造性吸收。

三、以军营文化建设为载体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军营文化建设是部队传统思政教育转型的必然路径选择。而文化是思想的载体,人们是通过文化的交流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和教育的。因此,部队需以人文关怀为支撑点,以军营文化建设为载体,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文关怀为支撑点,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纵观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价值合理性的怀疑和质询,很大程度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的文化性,一度片面重工具价值轻个体价值、重政治服务轻精神导向,导致其文化性弱于政治性。因此,从人的实践存在和文化蕴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构,必然会考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文化境遇、精神诉求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关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纬度之一,其基本涵义是对人的身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从人的社会化角度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使社会个体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以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并使社会个体获得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获得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因此,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理解、关心官兵的角度,紧密结合形式任务和官兵的实际思想关注和发挥官兵的潜能,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

其次,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文化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指党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官兵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与一定社会或阶级相符合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但是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作用过程中忽视文化的作用,就如同无根之木,很难发挥作用。文化本身就具有渗透力,因此,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应与军营化建设相结合,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操作性,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应以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读书演讲、文艺演讲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用好历史、荣誉等教育资源及各种文化设施,建设富有浓郁战斗气息的军营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军营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把教育内容与文化有机结合,让教育对象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官兵群体的工作和生活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建设,实现官兵自身的价值,满足官兵的利益诉求,从而提高官兵积极性,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军营文化的构建过程,实质就是官兵接受先进的价值观,积极铸造部队形象的过程。它使部队文化建设的管理理念、道德理念、发展理念、行业作风、行为规范等诸多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构建先进的军营文化,渗透到官兵的学习、管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克服思想工作容易出现的“两张皮”现象,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部队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俄部队军演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儿在部队又立功
思政课“需求侧”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