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生态系统的数字档案馆构建

2014-12-04 12:29苟俊杰李维娜郝智慧
办公室业务 2014年16期
关键词:档案馆主体数字

文/苟俊杰 李维娜 郝智慧

一、知识生态的内涵

作用和联系,以形成促进知识生长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知识生态学这一术语是由George Pór在1991年提出的,他运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思想,创造出了知识生态学这一术语。George P ór(1991)认为,知识生态学是一门跨学科领域,侧重于关注知识的创造利用共享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并包括和社会各方面间联系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自我组织的知识生态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以及知识间的流动转移和创新。

George P ór(1997)又提出“知识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能够同时创造、整合、共享和使用知识的关系、工具和方法”。George P ór(2000)指出“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一个跨学科领域,主要从关系角度和社会角度研究知识的创造与应用;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开发和培养一个自组织的知识生态系统,为信息、思想和灵感彼此交融并相互滋养提供一个基础结构。George P ór(2001)再一次提到“知识生态学”是研究和促进知识创造系统的部分和整体与另一个系统的方式,它为组织提供一种从组织成员协作技术中获取最大化利益的研究框架。国内学者汪社教和沈固朝(2007)认为,知识生态就是指知识在一定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状态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陈建东(2009)则认为知识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知识管理,其最终目的是形成知识管理的生态效应。

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得知,知识生态学是生态学与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它强调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动态性、自组织性。它认为知识生态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内部的人、知识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并不断处于有序的变化之中,形成一个相对的平衡态。知识生态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更关注知识同人与社会的相互

二、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知识生态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就是设计和支持自组织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把知识放在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来考虑,人和知识、文化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知识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能源,其中包括知识本身的进化,复杂的知识运动过程。George P ór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由信息、灵感和洞察力、人与组织能力构成的自组织系统;彼此相互作用,相互滋养,从而获得提高”。John Seely Brown(1999)指出:“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知识生态系统,它在根本上是动态的并且通过多样性获得健全的发展”。Thomson(2007)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由人、制度、组织、技术以及知识创造、解释、分布、吸收和利用等知识流程组成的复杂的多面系统”。David Bray(2008)将知识生态系统定义为:“纳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在知识技术、动机先例、知识转移与行为结果之间寻找其适当的‘位置’”。国内学者田庆锋和常镇宇(2006)借鉴组织信息生态模式,将组织视为一个知识的生态系统,组织中不同的知识资产则是生态系统内不同的知识种群,这些知识种群在组织内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布,彼此具有互动竞争的关系,并且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演化。叶培华和徐宝祥(2008)认为知识主体与其外部环境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整体,把知识主体与知识环境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叫做知识生态系统。梁晓莲等(2010)将知识工作者视为有机体,将各有机体彼此间相互作用,并与知识系统的组织环境相互影响的功能系统定义为知识生态系统。程利敏(2013)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在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中,人、知识和基础设施之间在创建、利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创建和发展知识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创造和传播知识,并鼓励生态系统间各实体的学习”。

综上所述,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知识管理的各要素,也包含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随着知识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进行演化。同时,知识生态系统具有适应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三、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生态学表现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收集、采集、捕获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事实上,数字档案馆本身已经具备了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数字档案馆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知识服务平台。因此,数字档案馆需要构建动态有序的知识组织结构,促进知识流动更加灵活和便捷。而知识生态学为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知识作为流动的基础,通过知识的转移共享创新,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价值。在知识生态模式里,每个知识主体因子(用户或数字档案馆)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但是相互之间又有联系,通过相互间动态的操作和访问,使知识有效地流动起来,不仅可以共享信息,还可以共享相关服务。知识生态学实际上是以知识的流动为核心,将数字档案馆作为传播工具手段和平台,构成了一个以人为节点,以知识为物质能量的社会网络。从而使数字档案馆由静态的档案信息资源提供转向动态的知识服务,形成一个高效的知识交流体系。

(二)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复杂的多维体系。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多因子体系,包含诸多的因素: 档案馆工作人员、普通用户、学者、大量异构的数字信息资源、技术支撑、组织管理……这是由数字档案馆的主体、客体和相关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数字档案馆中,主体是多样化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背景和知识文化,并具有主观能动性;客体是各类数字信息资源中所包含的知识,各种知识相互关联,并伴随着更新、发展和创新;相关环境,如国家政策、社会生活、文化背景等,也是多元化和不断变化的。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数字档案馆及其诸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体现了知识生态系统的复杂特征。

(三)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有序的自适应体系。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自适应系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能量不断被耗散,同时又不断补充进新的信息和能量,以维持整个知识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这种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得系统按照一定的方向生长进化。数字档案馆也是一个开放有序的自适应系统,不同的知识主体、知识主体与知识、知识与知识环境、知识主体与知识环境等都存在知识的流动和交换,各要素间实质上是依靠知识来维系最本质的运转。而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知识体系的构架又会通过反馈调节使知识组织重新获得稳定。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的自适应机制,实际上是一个新知识代替老化知识,各要素间为避免知识生态失衡重新调整演化的自我恢复功能。

四、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内涵与构成

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生态学的性质和学科和新概念来阐释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对象及研究特点。一般而言,我们可以简单认为,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就是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它依托数字档案馆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起来的致力于为更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完善、更人性化、更有针对性服务的生态化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它可以利用自身运行机制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协调数字档案馆内部各要素,使其以更优化的方式存在,同时作用于知识、知识人以及知识环境,进而促进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推动馆内知识资源的利用更趋于生态化、有序化和高效化,在一定程度上赋予数字档案馆的知识以生命体的特征,即形成有机知识体、自组织知识体和进化知识体。

根据知识生态理论,结合数字档案馆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体系应由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和知识环境三个主要因子构成,计算机技术、软硬件平台等作为辅助因子嵌入其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以知识客体为基础,知识主体为中心环节,与知识环境不断交流和共享的知识交流和人际交往网络。

(一)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主体。根据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知识主体承担和扮演角色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生态因子:知识形成者、知识管理者和知识利用者。知识形成者、知识管理者和知识利用者控制着数字档案馆的一切活动,直接决定着数字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其中,知识形成者是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生态因子。虽然知识形成者不直接参与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和运作,但是他们直接影响着整个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建设,决定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当然这里的知识形成者已经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形成者,而是包含了数字档案馆中一切数字资源的最初形成者,甚至包含图书、音频、视频等。知识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管理、领导和控制等方式来确保数字档案馆正常运行。知识管理者需要通过科学地管理、有效地组织,充分挖掘和发挥各个生态因子的功能,使数字档案馆的资源配置最优化,从而使数字档案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知识管理者直接参与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和运行,促进信息资源向知识的转化,是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是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知识主体的核心。知识利用者是数字档案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数字档案馆服务的对象,是指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管理及其他各种活动中,需要利用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个人和团体。

需要说明的,以上各类知识主体一般可以集聚为不同类型的集合。具有相似存在目标 、特定知识能力的个体的集合就是知识种群。不同的知识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构成了知识群落。例如,数字档案馆的教师用户可以集聚为教师种群,数字档案馆的学生用户可以集聚为学生种群,教师种群和学生种群的相互作用就组成了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教育群落。

(二)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客体。在数字档案馆中,知识作为生态体系的客体,尽管是由人所建构的,但它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实体存在,不同于建构知识客体的人类主体。数字档案馆中的知识资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产生、发展、利用、到重构、创新等。数字档案馆中的知识是组织有序的,是从海量信息中重新鉴定筛选、构建、加工、创新的,是适应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的。它是动态的知识流,通过整合、共享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带来实际效益,产生新思想和新的价值。

这就要求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客体包含的数字信息资源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这需要通过整合传统档案信息资源与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不同类型的数字信息资源,结合技术优势,建立数字信息知识资源库,提高知识资源的质量。

(三)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环境。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是指围绕数字档案馆发展而变化,影响知识主体与知识客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三个层次。宏观环境是指那些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带来机会或造成威胁的主要力量,它从大的范围着眼,处于数字档案馆所面临环境的最外围。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教育环境和科技环境等)和自然环境两大生态因子。中观环境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像宏观环境那么全面和广泛,但却更加直接迅速,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影响巨大,主要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行业协会、传统档案馆和其他信息机构等生态因子。微观环境是指数字档案馆的内部环境。它是保证数字档案馆正常运行,并实现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目标的内部条件和内部氛围的总和,主要包括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机制、档案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文化等生态因子。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知识环境一方面为知识主体和知识客体提供了良好的进化土壤,另一方面又不断受到知识主体和知识客体的反作用进而实行自身改造。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和知识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也使得数字档案馆必须依赖知识生态体系而存在。

五、基于知识生态系统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

根据知识生态学的基本原则要求,将知识生态学的概念应用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管理过程,即可构建知识生态化的数字档案馆,但仍需要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目前,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少,民生档案信息少,特色档案信息少,档案信息利用率不高。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客体,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重点加强数字档案、民生档案和特色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广泛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多样化、特色化、民族化,满足知识主体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数字档案馆信息系统设计各异,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来源广泛,数字档案信息异构现象严重,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重点加强数字档案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数字档案馆建设效率,避免数字档案馆重复开发,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保持信息生态平衡。

(二)“以人为本”,凸显知识主体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在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人”而不是技术。人的信息意识的强弱、信息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知识生态系统的好坏。为此,有关数字档案馆管理部门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首先应该加大对档案工作人员教育与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信息素养,增强其信息服务意识,规范其信息行为,提高其信息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努力形成在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环境作用下,档案工作人员与所属部门、 档案工作人员之间、档案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要保持信息流转及时、高效和顺畅。

另一方面,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生态系统的核心目的是知识服务和利用,因此要建立专业性的知识种群,也就是说,要构建同一专业学科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的知识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非正式团体”,形成数字档案馆人际交往的知识网络。在这样知识种群中的每个知识个体都具有共同的愿景,彼此间共享知识,形成知识积累,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价值,带来整个领域的发展改变。与此同时,不同专业学科的知识群落之间也相互交流互动,引起知识交叉,从而扩大了自身专业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三)转变管理模式,延伸管理目标。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档案馆不断演变为数字档案馆,档案馆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革,由最初的实体管理、内容管理向知识管理迈进。作为知识管理的高级阶段,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和现有的知识管理模式也有显著的不同,它突出整体和系统的特点,强调生命周期特征,具有输入、输出、内化、外生、学习、认知等动态的交换关系,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应以知识生态作为其主导管理模式,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要素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有机体、知识资源和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的数字档案馆管理主要目标仍然集中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即使已经有少数数字档案馆尝试进行知识管理,也是更多地关注知识组织和开发。知识生态下的数字档案馆除了对知识进行管理研究以外,还特别注重知识个体的发展,知识种群的演化以及知识网络的形成。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要求我们直接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对知识的积累、传播、利用和转化等环节的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平衡协调状态进行控制。通过与知识环境保持的开放性的交换关系,做到数字档案馆管理与环境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动态地实现数字档案馆的知识资源积累、知识资源服务和知识资源创新。

(四)促进知识资源流动,建立知识共享机制。一个静止的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必然是一个不断老化走向死亡的系统。在动态的知识系统中,各种知识要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数字档案馆只有在与其内外部环境的知识互动过程中才能获得高效、动态、创新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与其内外部各要素的知识交流活动成为可能,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创新。当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逐渐吸收更多的知识资源,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它就会通过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创造进行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活动。

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流动,必然要求建立完备的知识共享机制。知识生态共享机制是对现有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和存储的知识发现过程;是通过知识传播交流从而扩展知识量的知识分享过程;是对分享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单元集中进行处理的知识重组过程。数字档案馆要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交流网络系统,将显性知识和隐性分散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捕获、交流和共享,形成知识创新、知识进化和知识整合为核心的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共享平台。

(五)加快文化生态建设,构建良好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环境。现代生态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着眼点是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问题,目的在于通过生态环境的优化,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生态功能。档案馆文化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馆的文化氛围。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目标也是数字档案馆知识生态系统所要求的。在数字档案馆实践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实现人际关系的高度和谐,采取有效方式为各知识主体(特别是档案馆员和知识用户)提供立体化、多方位的成长空间,有利于使他们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在知识生态系统中体现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实现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及知识环境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统一和良性互动,把亲和、融洽的精神贯注在每一个有机的因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链”。

猜你喜欢
档案馆主体数字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答数字
数字看G20
when与while档案馆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