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①

2014-12-07 00:52傅晓王宏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原则差异

傅晓 王宏伟

(1.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2.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1 “因材施教”思想的概念阐释

从现代教育角度来分析,“材”在教学上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不同认知水平、生理特点、个性气质的学生;第二是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应该按照其发展的具体状况来进行;教学内容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实施。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观方面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1]以学生情况为主体的具体性和个体性差异存在为前提,证明具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就是因材施教的客观依据所在。教人“因其材”,才能使人“尽其材”,这正是因材施教原则的真谛。因材施教的实质性内涵,便是因势利导。这样的教育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发展,是事半功倍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本质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潜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获得成功。因此,“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手段之一。

2 因材施教原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目的与意义

2.1 因材施教的目的

2.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身体条件、体能、技战术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同学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身体锻炼。因材施教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未获得成功体验的沮丧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1.2 提高教师的效率

通过学生对学习情况掌握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与练习,使不同水平层次上的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运动水平提升的喜悦,这样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效率,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2.1.3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灵活的布置场地以及合理的安排器械的使用,这都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动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教师教育加大了难度。因此,通过因材施教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

2.2 因材施教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因材施教是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而今推广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形式改革中与学校教育存在了很大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灌输性教学模式为主体,忽略了学生主导作用以及个性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方式。因此,针对大学生学习水平存在的差异与个性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策略,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及个性发展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 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主体参与性原则、全面发展性原则、民主开放性原则、全面发展性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实践探究性原则。这些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全面学习内容为主体,通过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运动技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并通过实践探究性练习掌握运动技术,获得身心的健康。

4 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影响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要进行因材施教,首先要弄清楚“材”是具有多面性的,就是学生在兴趣、爱好、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其次还需要各式各样外界条件的支持,要对影响因材施教的因素和条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条件加以研究,根据这些情况提出适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体育教学的个性化趋势和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4.1 影响因材施教的外部条件

因材施教的本质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情况进行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受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如场地、器材、天气、教师水平等。

4.2 影响因材施教的内部因素

个体间在生理上的差异性表现在性别、身体素质及生理机能等方面。其中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方面,这几项素质差异状况是教师所要了解的,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确定学生素质差异的分布状况,是合理设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授课计划、选择合理教法、设定合理进度的依据。

个体间的差异除了生理与心理方面外,还存在于许多方面。如在个体与社会关系中,个体间体育价值观就是个差异点,其中有的学生将体育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此外,从体育知识、技能获取的差别看,不同的学生间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而这些差异也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其个性的发展。需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学生情感的深刻性、动力性、稳定性,给予学生以一种克服困难而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动作难度要因人而异,灵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特点,控制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个体间意志品质的差异,教师应掌握其意志品质差异的分布状况,根据不同的意志品质运用不同的练习,需注意安排些可以提高意志品质的教学内容,例如速度游戏、循环练习等。

5 体育教学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策略

想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便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生按照因材施教原则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清楚地了解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3]结合实际情况,在高校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因材施教原则。

首先,教师需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与联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具体情况。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就不能只顾着教,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学,注意学生的反映。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的研究离不开活动,与学生的个性,不以任何方式在人类活动中,人格以及人们的意识,产生于活动后。”[4]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意教,却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且能熟练运用,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会很难。因此,面对高校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教师与学生见面少、交流少、沟通少的情况,使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是教师对“材”的认识和分析的关键。[5]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注意个体差异,而且还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6]体育教师应了解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如全班目前体育知识的水平,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态度;同时又要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只有全面了解学生,专门性的对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依据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和在性格、兴趣、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因材施教原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

6 结语

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根据学生对体育各项目兴趣爱好的不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不同、技战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之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是21世纪学生健康成长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1]何积德.浅谈因材施教原则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246.

[2]沈小丽.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14):142-143.

[3]胡明,俞学明.当代高校教育中的因材施教问题探析[M].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北京教育,2008.

[4]邢月丽.论如何发挥体育课对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6(13):1971-1972.

[5]彭丽华.浅谈因材施教原则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教育论坛,2005(24):196-197.

[6]沈晓明.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72-173.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原则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