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分析①

2014-12-07 00:52王彦杰常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胸围男女生肺活量

王彦杰 常生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大事,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每年都监测本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及主要的健康问题,以掌握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国家政策提供基础资料。

为了掌握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为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和科学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推进以学校体育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我国自1985年以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6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1985~2005年,我国共进行了5次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20年的学生体质监测表明,学生体质状况喜悦之中有忧虑:学生在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呈增长趋势,身体发育的匀称度不断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好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却连续20年持续下降;城市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检出率不断上升。[1]

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数据统计分析已经结束,调研结果表明学生体质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营养状况进一步改善、居住在乡村的小学生蛔虫感染率继续降低。调研结果还显示,7~18岁中小学生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爆发力素质等指标的持续下滑趋势已经得到控制,相对于2005年有了不同程度改善。爆发力素质出、柔韧素质出现好转;耐力素质显现“跌”停状态;力量素质呈现继续提高的趋势。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 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

1985~2012年以来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总体形势是好的,体质增长迅速,部分指标增长幅度之大、之快令人鼓舞,但有些指标20年来几乎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下降状况,这实在是令人担忧不已。[2]

1.1 身体形态发育呈持续上升态势

从总体趋势上看,1985~2012年江苏省7~17岁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1.1.1 身高

(1)1985~1995年,7~17岁年龄段的城市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3.31cm和2.63cm;7~17岁年龄段的乡村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4.08cm和3.04cm。

(2)1995~2005年,7~17岁年龄段的城市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2.25cm和2.63cm;7~17岁年龄段的乡村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3.38m和3.35cm。

(3)2010年与2005年相比,7~17岁年龄段的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0.9cm和0.8cm;2012年与2010年相比,7~17岁年龄段的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高了1.4cm和1.3cm。

1.1.2 体重

(1)1985~1995年,7~17岁年龄段的城市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长4.28kg和3.14kg;7~17岁年龄段的乡村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长2.32kg和0.93kg。

(2)1995~2005年,7~17岁年龄段的城市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长6.75kg和3.74kg;7~17岁年龄段的乡村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长4.29kg和3.57kg。

(3)2010年,7~17岁男女学生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2kg和0.8kg;2011年,7~17岁男女学生平均体重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0.3kg;[3]2012年与2010年比,7~17岁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上升了1.1kg和1.0kg。

1.1.3 胸围

(1)1985~1995年,7~17岁年龄段的城市男女生平均胸围分别增长1.14cm和1.39cm;7~17岁年龄段的乡村男女生平均胸围分别增长1.16cm和2.60cm。

(2)1995~2005年,7~17岁年龄段的城市男女生平均胸围分别增长3.21cm和2.20cm;7~17岁年龄段的乡村男女生平均胸围分别增长2.61cm和3.18cm。

(3)2011年与2010年相比,7~17岁年龄段的男女学生平均胸围增加了0.3cm;2012年与2010年相比,7~17岁年龄段的男女学生平均胸围分别增加了0.8cm和0.7cm。

1.2 学生的身体机能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

2012年各学业阶段男女学生平均肺活量高于2010年水平。如,7~17岁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分别上升了164ml和150ml,这一结果显示,我省学生生理机能总体上较2010年有所提高。

1.3 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1985~2005年江苏省城市男生肺活量略有增长,但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肺活量指标均呈下降趋势。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自1985年以来学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速度指标、力量耐力指标持续下滑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与2010年比较,2011年江苏省学生身体素质总体上得到进一步提升。[4]2012年,江苏省学生身体素质总体上较2010年有所增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四个学业阶段学生的速度、上肢力量、耐力、下肢爆发力、柔韧性等反映身体素质的绝大多数指标有所提高。

1.4 视力

2011年学生体质监测视力数据显示7~22岁学生近视率为67.9%,比2010年增加了4.4%。2012年,江苏省7~22岁学生的平均近视率为73.8%,比2010年的63.5%上升了10.3%。江苏省学生近视率仍维持在高位水平。

2 结语

江苏省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身体素质总体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肺活量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视率却高于全国水平。“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一味的只是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的身体状况,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和责任,[5]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和社会各界一定要重视和关心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加大体质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工作,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乐趣并养成锻炼习惯。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亲力亲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孩子。家长不要一味的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学校也不要一味的怕担责任而畏首畏尾,社会多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和关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青少年将会更加茁壮的成长。

[1]邓及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原因之我见[J].教师,2012(25).

[2]苏立新.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二十年调研结果的研究分析与对策[A].第四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7.

[3]杨贵仁.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

[4]姚大林.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社会学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1):68-71.

[5]王峰.就学生体质看未来[J].科技信息,2012(6):311-312.

猜你喜欢
胸围男女生肺活量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成年酉州乌羊体尺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学校费心防早恋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
大学生肺活量与身体素质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