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鸡西市露地秋季大白菜绿色栽培技术

2014-12-07 05:14王秋王成云
长江蔬菜 2014年7期
关键词:软腐病播种期定苗

王秋 王成云

近些年来黑龙江鸡西市的蔬菜生产面积急剧萎缩,蔬菜的价格飞涨,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又被提上日程,市民渴望吃上营养、健康的蔬菜。秋季大白菜是我市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针对大白菜需肥量大,抗逆性差,软腐病、霜霉病、病毒病发生严重,传统的防病治虫技术使大白菜受到污染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重点推广抗病优良品种、深耕细作、育苗移栽、合理轮作、平衡施肥、生态控制、少用农药、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1 品种选择

要选择优质、高产、高抗或多抗的大白菜品种,同时品种的生育期越短越好,如金粒达、改良城杂五号、龙江第一菜、秋魁、关东抱心王、西白4号、西白13号等。

2 地块选择

大白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但以保水保肥能力强的轻砂壤土为宜,要求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可耕层50 cm以上,同时要求土壤微酸至中性。

从茬口上讲,尽量不要与十字花科作物重茬或迎茬,也不要与十字花科作物邻作,特别要与早甘蓝地离得远些,并做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

3 整地施肥

无论是晒茬地还是复种地,先按原垄蹚一遍地,然后按667 m2在沟中均匀撒施发酵好的人、畜、禽粪4 000 kg以上;沟底深松,深度30~35 cm;每667 m2向沟中均匀撒施氮磷钾复合肥80 kg或磷酸二铵30~40 kg和草木灰40~50 kg,之后破垄夹肥。

沟底深松,一方面可把粪肥与垄沟的土拌匀,避免常规施肥偏浅,造成苗期根部土壤中的肥料浓度大,易伤根导致软腐病和后期多数根穿过了粪肥层,肥料起不了作用的弊端;另一方面加深耕作层,可起到保水、保肥和通气的作用,而且打破了犁底层,又起到了排涝、贮水和让地下深处的水无阻碍上升,极大地改善了土壤墒情。

4 播种

4.1 播种期

大白菜从种子发芽到莲座期的适宜温度为20~22℃,结球期所需的适宜温度为15~20℃。然而秋季大白菜播种时正值高温季节,播种越早,遇到的高温天气也就越多,病害也就越重,即使是比较抗病的品种也不利于其生长。也就是说,在7月中旬播种的品种易发病虫害,而在7月下旬播种的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就避开了一些高温天气,从而也避开了一些促进发病的条件,容易获得成功。

一般可根据大白菜品种的生长期来推算适宜播种期。黑龙江省的中南部地区应从9月30日往回推算。例如鲁白七号大白菜的生育期75天,播种期应为7月14~16日;586大白菜的生育期65天,播种期应为7月24~26日。

4.2 播种密度

秋季大白菜适当密植可以减轻病害,尤其是霜霉病的发生。因为霜霉病在温度大幅度起落的情况下容易大发生,尤其是在莲座后期到结球初期。适当密植后,在大白菜莲座的中后期,植株间的叶片就已经连接起来,这些叶片在遇到强光、温度急剧升高时就像遮阳伞一样使田间的温度上升缓慢;当温度剧烈下降时,这些叶片又可像棉被一样起到保温效果。一般品种的播种株行距为60 cm×40 cm。

4.3 播种量

播种量过大或种子没撒开,小苗会成簇而出,间苗以后小苗容易倒在地上,受高温烘烤而老化,将来容易诱发软腐病。一般秋季大白菜宜垄作,在垄上用锄头顺垄刨长条埯,埯的最小直径15 cm以上,每埯均匀撒播20粒左右,然后覆土1.5 cm厚。

5 田间管理

5.1 间苗

间苗必须及时,分2~3次进行,在2~3片真叶时,每埯保留3~4株苗。6片叶时定苗,每埯只留1株。定苗时要注意拔除杂株,保留无病株,并尽量留在正位上。

5.2 追肥

大白菜最适合使用尿素等酰胺态氮肥。追肥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6片真叶期进行,定苗后马上铲地,在距苗埯15 cm的地方刨坑,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之后起垄覆土;第二次在莲座期末至结球初期,在两棵白菜中间刨坑,坑深7~8 cm,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覆土。两次追肥之间间隔20天左右。在雨前进行追肥效果更佳。

5.3 灌水

一是应根据大白菜的需水量和降水量适时适量灌溉;二是应在早晚进行灌水,尤其是冷凉的地下水更不宜在晴天高温时灌溉;三是应分段灌溉。

灌溉虽然能解决大白菜的需水问题,但是充分利用地下水对大白菜的生长发育更有利。因为灌水一方面会使地温下降而诱发软腐病;另一方面,会造成土壤板结、肥料流失和病菌传播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自然水呢?一是垄低深松,二是勤铲蹚。

5.4 铲蹚

铲蹚的作用是除草、疏松表土、通气和保墒,同时有利于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发挥作用,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在一般情况下,铲地以始终保持地面土壤疏松为准,而且应勤铲蹚。也就是说在大雨或灌溉以后,要在垄沟见干见湿时抓紧时机铲地;如若刚刚铲完的地又被大雨把地面拍硬了,还要适时补铲;即使是在连旱天表土疏松的情况下也应加铲一次。只要垄沟含水量不是太高就要及时松土,同时在大白菜的整个生育期应蹚地3次,在定苗及莲座末期的追肥后紧接着蹚地,在封垄前应抓紧时机再蹚地一次。

6 病虫害防治

6.1 虫害防治

喷药时应先喷菜田的四周,再逐渐围攻到菜田的中央。也可将用杀虫剂处理的稻壳或锯末,在每个播种埯上撒一薄层,此法对跳甲等害虫有趋避作用,同时又可防止地表板结,利于出苗。

①跳甲 可用跳甲绝粉喷雾,或用10%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跳甲绝(20%甲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②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红蜘蛛和甘蓝夜蛾 可用阿维·高氯2 000~3 000倍液或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甘蓝夜蛾在幼虫3龄前用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③地蛆 我省中南部地区于8月上旬常发生萝卜蝇成虫,天旱延后3~4天,到9月初结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每7天喷施一次杀虫剂,打药时要喷到白菜的叶腋间尤其是叶片的背面。当发现白菜根部土面上有5%~10%的植株被产卵时(8月15日前后),灌根一次。

6.2 病害防治

①软腐病 白菜软腐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带菌肥料等自然传播媒介传播,从菜株的伤口侵入。

一是要防老化、保齐苗:如果大白菜播后一直是高温干旱天气,则即使播种2~3茬也不会保齐苗,另外由于地温及气温偏高,造成大白菜苗根的韧皮部变为红褐色及下部叶片不同程度老化,在遇忽干忽湿条件时会产生自然裂口。解决的最佳办法是配置喷灌设施,或与高秧作物间作、套种。二是要防虫伤:由于害虫本身带菌,而且可以造成伤口,因此从白菜幼苗期起就应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地蛆、甘蓝夜蛾等害虫;在莲座期至包心期应重点防治菜粉蝶和萝卜蝇在阴凉潮湿的叶片背面产卵和孵化,应结合叶面喷雾,灌根2~3次,以彻底消灭地蛆为害。三是要充分利用地下水:应垄低深松、勤铲蹚,以防止土壤忽干忽湿。四是要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应以轻病株及其周围为重点,着重喷外层和中层叶柄的正面及外叶叶柄的基部,常用药剂有农用链霉素 (200单位)+0.1%磷酸二氢钾,或用50%的DT杀菌剂1 000倍液、可杀得(氢氧化铜)1 500倍液,从莲座期起每7天喷1次。

②霜霉病 主要靠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发病时用72%克露(霜脲·锰锌)6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5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喷1次。

③病毒病 最好选择抗病品种;种子用水浸泡4 h后,再用1.5%植病灵1 000倍液浸10 min,捞出后播种;及时防治蚜虫;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1 000倍液加20%病毒A 600倍液,或用83增抗剂100倍液,隔5~7天喷1次。

猜你喜欢
软腐病播种期定苗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