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皮瓣移植在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2014-12-09 05:26熊俊林周华黄毅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2期
关键词:改良修复

熊俊林++++++周华++++++黄毅++++++陈星光++++++邹隆耘++++++李军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皮瓣移植在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0例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皮瓣移植修复,另选50例深度慢性难愈创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清(扩)创+外科换药+皮瓣修复,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次数、创面感染率、皮瓣存活率、平均住院天数。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手术次数、创面感染率、皮瓣存活率、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09±0.28)次、0%、99.5%、(31±5) d,对照组分别为(3.34±1.04)次、38%、58.0%、(43±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皮瓣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次数、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 R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025-03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各种内在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创面不能按照自然愈合进程达到修复,进入一种慢性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致创面经久难愈。深度(Ⅲ度或Ⅳ度)的慢性难愈创面用外科换药+皮瓣修复具有疗程长、费用高、疗效差等缺点。笔者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皮瓣移植治疗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35例,女65例;平均年龄(58±17)岁;压疮120例,糖尿病足53例,其他慢性溃疡27例。另选50例采用传统方法清创+外科换药+皮瓣修复创面患者为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12)岁;压疮31例,糖尿病足9例,其他慢性溃疡1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Ⅲ度或Ⅳ度创面,糖尿病足患者无明显下肢血管病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VSD购置武汉德髂拜尔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由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生物透性贴膜(英国施乐辉)、三通接口、负压吸引装置组成。另选10号或12号硅胶管一根或数根。

1.3 治疗方法

1.3.1 全身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以纠正贫血(HGB维持>110 g/L),低蛋白血症(白蛋白维持>30 g/L),维持水电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每天按照公斤体重给予足够热卡,遵循营养补充原则,能肠内营养尽量肠内,不能或不够的予以肠外营养。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全身情况稳定后行创面修复处理。

1.3.2 观察组创面处理 清除肉眼可见坏死皮肤及组织,剪除裸露变性肌腱组织,凿除或咬除感染和坏死骨组织,压迫、电凝或结扎止血,用过氧化氢溶液、稀碘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大量冲洗,盐水纱湿敷。取比创面稍大VSD敷料1块或数块盖于清创后创面,10号或12号硅胶管1根或数根放置溃疡深部或骨感染坏死处,边缘间多个侧孔,固定于与VSD敷料底部接触处,间断缝合VSD敷料边缘致正常皮肤,用75%乙醇脱去皮肤边缘油脂清除肉眼可见坏死皮肤及组织,干纱布擦净,用生物透性贴膜完整封闭整个创面,用三通接口连接VSD引流管,接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大小维持在25~450 mm Hg之间,若装置无漏气可见敷料呈皱褶橘皮样改变。术后自置硅胶管接大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每日从放置硅胶管处灌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溶液20 ml左右2次,灌入时停止负压吸引和盐水冲洗,15 min后重新开始负压吸引。7~10 d后去除VSD敷料,创面无坏死组织、肉芽生长良好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创面,否则可继续行清(扩)创+改良VSD置入术。

1.3.3 对照组创面处理 清除肉眼可见坏死皮肤及组织,剪除裸露变性肌腱组织,凿除或咬除感染和坏死骨组织,压迫、电凝或结扎止血,用过氧化氢溶液、稀碘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大量冲洗,盐水纱湿敷。创面用碘伏凡士林油纱覆盖,棉垫、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常规换药,1~2次/d。若创面出现感染或坏死组织较多,可再次或多次行清(扩)创术,创面无坏死组织、肉芽生长良好选择合适皮瓣修复创面。

1.4 观察指标

手术次数、创面感染率、皮瓣存活率、平均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观察组:183例患者共计2次手术封闭创面,17例患者3次手术封闭创面。所有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培养均为无菌生长。199例患者皮瓣移植存活;1例压疮患者因创面接近肛门,粪便污染致近肛周处皮瓣切口愈合不良,换药2周后创面愈合。200例患者住院天数为26~42 d,平均(31±5) d。对照组:14例患者共计2次手术封闭创面,12例患者3次手术封闭创面,17例患者4次手术封闭创面,7例患者5次手术封闭创面。有19例患者出现创面感染,有3例患者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6例培养出溶血性葡萄球菌,6例患者培养出大肠埃希菌,4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创面感染患者皮瓣移植存活率较差,还有2例因静脉回流障碍,出现部分皮瓣坏死,均换药后1次或多次行游离薄皮片移植才封闭创面,共计21例出现皮瓣愈合不良。50例患者住院天数为29~63 d,平均(43±11) d。两组的手术次数、创面感染率、皮瓣存活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3 讨论

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机制复杂,多继发于老年病、糖尿病和放射治疗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指出,虽然难愈性慢性溃疡不会立即威胁生命,但因长时间的经久不愈,蛋白大量丢失,导致全身基础情况差,加重患者的原发病和基础疾病[1-3]。若发生感染扩散,可出现脓毒症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快速有效地封闭创面成为外科医师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 Fleischmann医学博士首创了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3-4]。VSD可以减轻创面组织水肿,防止压力对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有效改善微循环,减少氧耗,使部分间生态组织得以恢复;也可以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的表达,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活跃,促进创面微血管的密度,进而促进创面愈合[5-6];其处于封闭负压状态可以有助于阻止外部细菌侵入创面,及时将液化或坏死代谢废物排出创面,降低毒素吸收,改善机体全身情况,减少细菌堆积或繁殖,降低创面感染率[7-8]。传统VSD技术易发生引流管堵塞问题。姚占川等[4]报道对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单用VSD,引流管堵塞率高达37.5%。堵管若发现较晚,可导致细菌的蓄积,反而加重创面感染。笔者采用VSD+自置硅胶冲洗管予以持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持续冲洗可以使创面保持一个持久的湿性环境,有利于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为下一步采用皮瓣手术修复创面提供一个良好的创面床。BFGF溶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9-12]。采用BFGF溶液灌洗伤口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为皮瓣手术修复创面提供有利条件。Ⅲ度或Ⅳ度创面局部缺损较深,常需应用皮瓣移植来进行修复。皮瓣可用单轴随意皮瓣、远位血管蒂、筋膜瓣或者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若创面缺损较深,在皮瓣切取时需连带较多皮下组织,使大量皮下穿支血管被损坏切断,对供瓣区的损伤较重,还影响皮瓣血运。采用改良VSD技术后可以使创面面积和深度明显缩小,减轻供瓣区的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5]。

笔者采用改良VSD技术+皮瓣移植修复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现,对照组因清创+传统换药创面引流不充分,细菌易蓄积,创基床不容易清洁,14例患者共计2次手术封闭创面,12例患者3次手术封闭创面,17例患者4次手术封闭创面,7例患者5次手术封闭创面;观察组183例患者采用1次清(扩)创+改良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组织新鲜饱满,血运丰富,无水肿和渗出,行皮瓣移植一次性封闭创面,16例患者因创面损伤深,坏死组织较多,局部血运差,2次VSD置入术后行皮瓣移植封闭创面,1例因创面污染(离肛周近,粪便污染)致部分术口愈合不良、开裂,换药2周后创面愈合;可见采用改良VSD技术治疗后行皮瓣移植可以减轻组织进一步损伤,减少手术次数。自创性加入10号或12号硅胶管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防止VSD引流管堵塞或冲洗不及时而引起细菌和毒素的堆积致创面感染。观察组200例患者采用VSD敷料期间无一例创面感染;对照组在常规换药情况下则有19例患者出现创面感染,其中3例患者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6例培养出溶血性葡萄球菌,6例患者培养出大肠埃希菌,4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表明采用VSD技术可以将开放性创面变为闭合性创面防止外界细菌入侵,在封闭状态下创面处于相对缺氧或低氧状态,拟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在负压状态下被动变为主动的引流可以减少组织细胞对毒素和坏死产物的重吸收,还可促进坏死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使创面保持清洁,显著降低创面的感染率,为后期皮瓣修复创面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还发现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1±5) d,而对照组为(43±11) d,其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采用改良VSD技术还可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而手术次数的减少和住院时间的缩短还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改良VSD技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次数、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Fleischmann W,Becker U,Bischoff M,et al.Vacuum sealing:indication,technique,and results[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1995,5(1):37-40.

[2] 罗显德,欧兆强,王景超,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皮瓣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3):72-73.

[3] 张美光,李志清,王甲汉,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修复糖尿病患者慢性创面的效果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14,30(2):116-123.

[4] 姚占川,凌坤,马克,等.VSD复合对流冲洗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实验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 33(6):554-557.

[5] 张卫红,朱旭.联合治疗Ⅳ度褥疮创面的临床体会[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4):332-333.

[6] 陈伟,张斌.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74-75.

[7] 柏士平,潘拥军,宗艳霞.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在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7-29.

[8] 农新盛,黄超,陈勇喜,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33例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5):466-468.

[9] 娄寅,曹东升,谢娟,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褥疮[J].安徽医学,2013,34(8):1096-1099.

[10] 徐刚,周荣芳,刘森,等.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多发性Ⅲ~Ⅳ期压疮[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6):552.

[11] 王炜,艾合买提江·玉素甫.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58-560.

[12] 饶长秀,万艳.简易负压封闭引流用于褥疮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7):98,100.

[13] 覃佩红,农新盛,文香兰,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2):165-167.

[14] 王金华,顾志明.VSD联合带蒂皮瓣转移及外支架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23-24.

[15] 孙振中,刘军,韦旭明,等.持续灌洗加负压封闭引流皮瓣治疗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3):126-127.

(收稿日期:2014-09-15 本文编辑:李亚聪)

3 讨论

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机制复杂,多继发于老年病、糖尿病和放射治疗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指出,虽然难愈性慢性溃疡不会立即威胁生命,但因长时间的经久不愈,蛋白大量丢失,导致全身基础情况差,加重患者的原发病和基础疾病[1-3]。若发生感染扩散,可出现脓毒症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快速有效地封闭创面成为外科医师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 Fleischmann医学博士首创了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3-4]。VSD可以减轻创面组织水肿,防止压力对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有效改善微循环,减少氧耗,使部分间生态组织得以恢复;也可以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的表达,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活跃,促进创面微血管的密度,进而促进创面愈合[5-6];其处于封闭负压状态可以有助于阻止外部细菌侵入创面,及时将液化或坏死代谢废物排出创面,降低毒素吸收,改善机体全身情况,减少细菌堆积或繁殖,降低创面感染率[7-8]。传统VSD技术易发生引流管堵塞问题。姚占川等[4]报道对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单用VSD,引流管堵塞率高达37.5%。堵管若发现较晚,可导致细菌的蓄积,反而加重创面感染。笔者采用VSD+自置硅胶冲洗管予以持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持续冲洗可以使创面保持一个持久的湿性环境,有利于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为下一步采用皮瓣手术修复创面提供一个良好的创面床。BFGF溶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9-12]。采用BFGF溶液灌洗伤口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为皮瓣手术修复创面提供有利条件。Ⅲ度或Ⅳ度创面局部缺损较深,常需应用皮瓣移植来进行修复。皮瓣可用单轴随意皮瓣、远位血管蒂、筋膜瓣或者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若创面缺损较深,在皮瓣切取时需连带较多皮下组织,使大量皮下穿支血管被损坏切断,对供瓣区的损伤较重,还影响皮瓣血运。采用改良VSD技术后可以使创面面积和深度明显缩小,减轻供瓣区的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5]。

笔者采用改良VSD技术+皮瓣移植修复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现,对照组因清创+传统换药创面引流不充分,细菌易蓄积,创基床不容易清洁,14例患者共计2次手术封闭创面,12例患者3次手术封闭创面,17例患者4次手术封闭创面,7例患者5次手术封闭创面;观察组183例患者采用1次清(扩)创+改良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组织新鲜饱满,血运丰富,无水肿和渗出,行皮瓣移植一次性封闭创面,16例患者因创面损伤深,坏死组织较多,局部血运差,2次VSD置入术后行皮瓣移植封闭创面,1例因创面污染(离肛周近,粪便污染)致部分术口愈合不良、开裂,换药2周后创面愈合;可见采用改良VSD技术治疗后行皮瓣移植可以减轻组织进一步损伤,减少手术次数。自创性加入10号或12号硅胶管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防止VSD引流管堵塞或冲洗不及时而引起细菌和毒素的堆积致创面感染。观察组200例患者采用VSD敷料期间无一例创面感染;对照组在常规换药情况下则有19例患者出现创面感染,其中3例患者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6例培养出溶血性葡萄球菌,6例患者培养出大肠埃希菌,4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表明采用VSD技术可以将开放性创面变为闭合性创面防止外界细菌入侵,在封闭状态下创面处于相对缺氧或低氧状态,拟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在负压状态下被动变为主动的引流可以减少组织细胞对毒素和坏死产物的重吸收,还可促进坏死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使创面保持清洁,显著降低创面的感染率,为后期皮瓣修复创面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还发现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1±5) d,而对照组为(43±11) d,其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采用改良VSD技术还可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而手术次数的减少和住院时间的缩短还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改良VSD技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次数、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Fleischmann W,Becker U,Bischoff M,et al.Vacuum sealing:indication,technique,and results[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1995,5(1):37-40.

[2] 罗显德,欧兆强,王景超,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皮瓣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3):72-73.

[3] 张美光,李志清,王甲汉,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修复糖尿病患者慢性创面的效果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14,30(2):116-123.

[4] 姚占川,凌坤,马克,等.VSD复合对流冲洗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实验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 33(6):554-557.

[5] 张卫红,朱旭.联合治疗Ⅳ度褥疮创面的临床体会[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4):332-333.

[6] 陈伟,张斌.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74-75.

[7] 柏士平,潘拥军,宗艳霞.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在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7-29.

[8] 农新盛,黄超,陈勇喜,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33例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5):466-468.

[9] 娄寅,曹东升,谢娟,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褥疮[J].安徽医学,2013,34(8):1096-1099.

[10] 徐刚,周荣芳,刘森,等.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多发性Ⅲ~Ⅳ期压疮[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6):552.

[11] 王炜,艾合买提江·玉素甫.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58-560.

[12] 饶长秀,万艳.简易负压封闭引流用于褥疮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7):98,100.

[13] 覃佩红,农新盛,文香兰,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2):165-167.

[14] 王金华,顾志明.VSD联合带蒂皮瓣转移及外支架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23-24.

[15] 孙振中,刘军,韦旭明,等.持续灌洗加负压封闭引流皮瓣治疗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3):126-127.

(收稿日期:2014-09-15 本文编辑:李亚聪)

3 讨论

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机制复杂,多继发于老年病、糖尿病和放射治疗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指出,虽然难愈性慢性溃疡不会立即威胁生命,但因长时间的经久不愈,蛋白大量丢失,导致全身基础情况差,加重患者的原发病和基础疾病[1-3]。若发生感染扩散,可出现脓毒症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快速有效地封闭创面成为外科医师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 Fleischmann医学博士首创了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3-4]。VSD可以减轻创面组织水肿,防止压力对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有效改善微循环,减少氧耗,使部分间生态组织得以恢复;也可以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的表达,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活跃,促进创面微血管的密度,进而促进创面愈合[5-6];其处于封闭负压状态可以有助于阻止外部细菌侵入创面,及时将液化或坏死代谢废物排出创面,降低毒素吸收,改善机体全身情况,减少细菌堆积或繁殖,降低创面感染率[7-8]。传统VSD技术易发生引流管堵塞问题。姚占川等[4]报道对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单用VSD,引流管堵塞率高达37.5%。堵管若发现较晚,可导致细菌的蓄积,反而加重创面感染。笔者采用VSD+自置硅胶冲洗管予以持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持续冲洗可以使创面保持一个持久的湿性环境,有利于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为下一步采用皮瓣手术修复创面提供一个良好的创面床。BFGF溶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9-12]。采用BFGF溶液灌洗伤口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为皮瓣手术修复创面提供有利条件。Ⅲ度或Ⅳ度创面局部缺损较深,常需应用皮瓣移植来进行修复。皮瓣可用单轴随意皮瓣、远位血管蒂、筋膜瓣或者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若创面缺损较深,在皮瓣切取时需连带较多皮下组织,使大量皮下穿支血管被损坏切断,对供瓣区的损伤较重,还影响皮瓣血运。采用改良VSD技术后可以使创面面积和深度明显缩小,减轻供瓣区的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5]。

笔者采用改良VSD技术+皮瓣移植修复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现,对照组因清创+传统换药创面引流不充分,细菌易蓄积,创基床不容易清洁,14例患者共计2次手术封闭创面,12例患者3次手术封闭创面,17例患者4次手术封闭创面,7例患者5次手术封闭创面;观察组183例患者采用1次清(扩)创+改良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组织新鲜饱满,血运丰富,无水肿和渗出,行皮瓣移植一次性封闭创面,16例患者因创面损伤深,坏死组织较多,局部血运差,2次VSD置入术后行皮瓣移植封闭创面,1例因创面污染(离肛周近,粪便污染)致部分术口愈合不良、开裂,换药2周后创面愈合;可见采用改良VSD技术治疗后行皮瓣移植可以减轻组织进一步损伤,减少手术次数。自创性加入10号或12号硅胶管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防止VSD引流管堵塞或冲洗不及时而引起细菌和毒素的堆积致创面感染。观察组200例患者采用VSD敷料期间无一例创面感染;对照组在常规换药情况下则有19例患者出现创面感染,其中3例患者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6例培养出溶血性葡萄球菌,6例患者培养出大肠埃希菌,4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表明采用VSD技术可以将开放性创面变为闭合性创面防止外界细菌入侵,在封闭状态下创面处于相对缺氧或低氧状态,拟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在负压状态下被动变为主动的引流可以减少组织细胞对毒素和坏死产物的重吸收,还可促进坏死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使创面保持清洁,显著降低创面的感染率,为后期皮瓣修复创面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还发现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1±5) d,而对照组为(43±11) d,其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采用改良VSD技术还可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而手术次数的减少和住院时间的缩短还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改良VSD技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次数、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Fleischmann W,Becker U,Bischoff M,et al.Vacuum sealing:indication,technique,and results[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1995,5(1):37-40.

[2] 罗显德,欧兆强,王景超,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皮瓣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3):72-73.

[3] 张美光,李志清,王甲汉,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修复糖尿病患者慢性创面的效果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14,30(2):116-123.

[4] 姚占川,凌坤,马克,等.VSD复合对流冲洗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实验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 33(6):554-557.

[5] 张卫红,朱旭.联合治疗Ⅳ度褥疮创面的临床体会[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4):332-333.

[6] 陈伟,张斌.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74-75.

[7] 柏士平,潘拥军,宗艳霞.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在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7-29.

[8] 农新盛,黄超,陈勇喜,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33例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5):466-468.

[9] 娄寅,曹东升,谢娟,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褥疮[J].安徽医学,2013,34(8):1096-1099.

[10] 徐刚,周荣芳,刘森,等.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多发性Ⅲ~Ⅳ期压疮[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6):552.

[11] 王炜,艾合买提江·玉素甫.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58-560.

[12] 饶长秀,万艳.简易负压封闭引流用于褥疮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7):98,100.

[13] 覃佩红,农新盛,文香兰,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2):165-167.

[14] 王金华,顾志明.VSD联合带蒂皮瓣转移及外支架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23-24.

[15] 孙振中,刘军,韦旭明,等.持续灌洗加负压封闭引流皮瓣治疗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3):126-127.

(收稿日期:2014-09-15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改良修复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中外比较
WebSocket安全漏洞及其修复
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