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地面车辆与航空器安全

2014-12-10 22:27张建发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2期
关键词:航空器驾驶员机场

张建发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102100)

民航地面车辆与航空器安全

张建发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102100)

民航地面车辆在保障航空器运行时,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本文主要综述了民航地面车辆的种类,对航空器的危害等级进行了划分,着重分析了部分地面车辆故障可能导致的危害及后果,重点介绍了民航地面车辆的使用及安全规则。

民航地面车辆 航空器 危害等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内民航机场由十多个发展到近244个(截止2013年底),民航飞机数量达到2179架(截止2013年底),民航地面车辆(在民航150号令中统称为民航专用设备,在机场行业一般称为地勤车辆或特种车辆)等由原来依靠进口,逐步发展到大部分由国产设备替代,可以讲国产民航地面车辆已成为国内机场主力,随着国产地面保障车辆增多,对飞机构成潜在危险也有所加大,主要表现为:车辆刮碰航空器(飞机)。本文仅叙述作业车辆类(即本文下面涉及的各种车辆)造成的刮碰航空器事故,其它车辆因很少在停机坪内行驶,导致的刮碰航空器事故不在本文范围内。因此如何减少地面保障车辆对飞机构成的渐在危险,应是生产地面保障车辆厂家非常重视的问题。

民航地面车辆是指在停机坪、场道直接或间接对飞机提供各种服务的车辆,根据用途大致可分为载客类、运送货物类、飞机保障类。

载客类主要有旅客登机桥、客梯车、机场摆渡车、残疾人登机车。

运送货物类主要有食品车、升降平台车、行李牵引车、垃圾车、皮带传送车。

飞机保障类主要有飞机牵引车、清水车、污水车、飞机加油车、飞机除冰车、空调车、气源车、充氧车、电源车。

以上民航地面车辆对飞机产生潜在危险等级是不同的,根据对飞机产生潜在危险的大小,可将它们划分为A类和B类,A类是直接接触飞机作业的车辆,它们经常与飞机接触,发生撞机、刮伤飞机概率相对较高,B类是在飞机周围进行保障作业车辆。它们与飞机有一定距离,发生撞机、刮伤飞机概率相对较小。

A类车辆中有登机桥、客梯车、食品车、飞机牵引车、升降平台车、皮带传送车、垃圾车、残疾人登机车等。这类车辆从发生安全事故分析来讲,一是车辆本身产生故障,主要有行车制动器失灵,作业装置(伸缩装置)失控而发生安全事故。二是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车辆超速(如:车辆靠近航空器时的速度不得超过3km/h)、人为失误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B类车辆有:清水车、污水车、飞机加油车、飞机除冰车、空调车、气源车、充氧车、电源车、机场摆渡车等。该类车辆虽然不直接接触飞机,但它们经常在飞机周围作业,如果车辆行车制动、转向系统发生故障或驾驶员疏忽大意、超速行驶等,很有可能发生撞机、刮伤飞机的事故。

为何如此强调民航地面车辆的安全呢?主要是民航行业最重视安全,包括飞行安全、地面保障安全等。由于民航飞机价值高昂,稍有刮碰直接损失可达几十万或几百万人民币,这还未计算间接损失,如耽误航班、机场占用费、旅客赔偿费等,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确保民航地面车辆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民航地面车辆对航空器(飞机)构成危险主要表现为:车辆刮碰航空器。为杜绝产生隐患的根源,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民航地面车辆质量和可靠性,二是加强车辆的管理和认真执行机场行驶及停靠民用航空器规则。

1 民航地面车辆质量是根本,可靠性是体现。

确保民航地面车辆的安全,就要求生产厂从设计方案论证阶段,重点关注产品可靠性,要优化设计方案,产品在满足基本功能和性能前提下,尽量减化设计,选用成熟可靠的设计方案,对新的技术方案要充分论证,并对其进行严格零部件可靠性试验,再做整机可靠性试验,绝对不允许把未经严格验证的产品投入民航用户。

虽然现阶段国产民航地面车辆已成为国内机场主力,保有量逐年加大,但国产车辆的可靠性还不高。作为民航用户,一般还是希望使用进口国外名牌产品的,国外产品一般可靠性较高,原因是国外企业非常重视零部件和整机试验,整机试验包括性能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及疲劳寿命试验等。发现问题改进后再进行试验,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对产品选用材料、材质、加工工艺等有严格要求,对生产过程严格按工艺手册要求进行,保证了批量出厂产品质量一致性。但国外产品也存在价格高并且维修、配件供应不及时等弱点,同时民航各单位也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样以来,就给国产民航地面车辆留下了不小的市场空间, 有待我们国内民航地面设备生产厂家去开拓、赢得民航用户信任。

表1 部分地面车辆故障可能导致的危害及后果

分析国内民航地面设备生产厂家现状,一般规模都不大,规模大的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规模均较小。工艺装备落后、重设计轻工艺是行业通病,对产品工艺,无详细规范要求,一般仅有通用要求,对采购零部件入厂检验能力及检验设备均较薄弱,同时零部件生产厂产品质量一致性差,加上对重要受力构件焊缝无探伤要求,以及检验能力不足导致整机产品质量不高,小毛病不断,大的故障也时有发生。鉴于目前行业现状,根据民航总局颁布的《民用机场专用设备管理规定》,新产品定型试验中将重点强化可靠性试验,一改过去用户试运行试验(即工业性试验)的作法,力求在可靠性试验中发现设计或零部件、结构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发生严重故障或致命故障将中止试验,分析发生故障原因,由生产厂改进后进行新一轮试验检测,直至满足民航使用要求,最终向民航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地面车辆产品。

表1中列出了部分地面车辆本身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发生撞机、刮碰飞机的危害及后果,并给出了危害等级,希望生产厂家和用户给予高度重视。

表1中仅列举了五种主要地面车辆发生故障时可能对飞机或人员产生的危害,还有其它故障同样会对飞机或人员产生的危害,其它的地面车辆限于结构等方面原因,或多或少都会对飞机或人员产生危害,仅是概率大小不同而已。

2 加强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和认真执行机场行驶及停靠民用航空器规则的必要性

2.1 加强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方面

民航地面车辆交付用户后,为降低或杜绝此类车辆对航空器的安全隐患,用户对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车辆管理应重点放在时刻保持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的控制上。通过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修来降低减少故障率,杜绝车辆带病运行。要从车辆例保管理、维修管理、技术使用和车况检查等方面实施预防控制。

(1)车辆例保管理方面,培养驾驶员认识例保作业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作业内容要求做好例保,定期组织车容车貌和车况检查,保证例保的质量,开展例保样板车的考核评比活动等。

(2)在维修管理方面,应采取强制保养原则,根据车辆的行驶里程和车况制订维修保养计划,保证车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严格保修作业程序,确保维修服务质量,加强对车辆维修质量的检验检测,严格验收竣工的车辆。

组织修理工开展技术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技术培训(包括新车型的保修规范培训)严格按照维修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及检验,保障机修设备的必要配备和定期进行保养。

加强配件的质量验收,及时进行库存配件的养护,注意合理储备。

(3)在技术使用和车况检查方面,由于车辆不断更新,要对驾驶员进行新车型的适应性培训,使驾驶员尽快掌握车的技术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在车况检查方面,要认真落实好驾驶员自检、班组和车间检查三级检查制度,确保车辆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运行。

驾驶员是决定安全行车的首要因素,因此对驾驶员的管理尤为重要,对于驾驶员的管理应从安全意识、驾驶技术、驾驶作风和驾驶适应性等方面采取全面的预防控制管理。

(1)在安全意识方面,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学习和教育。(2)在驾驶技术方面,对驾驶技术一般及新招的驾驶员,在驾驶技术上、车辆三级检查上、例保作业上及驾驶作风上进行带教,定期进行测评考核,不合格坚决不用。

(3)在驾驶作风方面,注重培养驾驶员遵章行车的自觉性,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要求他们掌握自身的性格习性,把握好自控能力。

(4)在驾驶适应性方面,对驾驶员在生理、心理上开展测试,结合工作业绩的分析,对驾驶员做出评估和合理建议。

2.2 认真执行机场行驶及停靠民用航空器规则方面

中国民航局170号令和MH/T3011.24-2006《勤务车辆停靠民用航空器规则》均对民航地面车辆在机场行驶及停靠民用航空器规则方面做出了规定,规定如下:

在机场行驶时:

(1)按划定的交通标志、标线行驶。

(2)按指定的通行道口进入航空器活动区并自觉接受值勤人员的查验、指挥。

(3)行驶到客机坪、滑行道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观察机坪航空器动态、在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

(4)遇有航空器滑行或拖行时,应在航空器一侧50m以外避让,不应在滑行的航空器前200m内穿行或50m内尾随,不应从机翼下穿行。

(5)没有得到空管的同意,不应进入跑道、滑行道。

(6)在机场内专用车道区域行驶时的速度不应超过25km/h,在机坪内没有专用车道的区域行驶速度不应超过15km/h,接近航空器时驶速度不应超过3km/h。

停靠航空器时:

(1)车辆停靠航空器时,应有专人指挥。轮挡应随同车轮移动并随时准备轮挡起作用。

(2)车辆按照各机型航空器的舱门、口盖的分布和勤务的要求停放在规定的位置。

(3)停靠航空器的车辆在距航空器15m处应点试刹车。

(4)车辆不应在航空器的任何部位下停放。

(5)车辆停靠航空器时,不应在前后移动的同时操纵车辆升降,应遵守先起升后接近和先撤离后放下的规则。

(6)车辆应在航空器停稳后有序地接近航空器。除客梯车、登机桥外,其它车辆与航空器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7)停靠航空器的车辆定位后,应先拉紧手刹车,挡好轮挡,并放出撑脚。

(8)勤务完成后,驾驶人员应检查并确保与航空器连接的供气、供油管路、供电电缆、供水管和排污管等已脱开。移动车辆时应确保车辆的任何部位不会与航空器刮碰,才能撤离。

以上民航行业规定对航空器安全起到了规范作用,只有认真执行此规定才能确保航空器的安全。

总之企业应从大力研讨民航地面车辆可靠性设计、完善工艺制造装备、提高生产工人的业务素质等方面着手降低民航地面车辆对飞机保障时产生的安全隐患。用户应加强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和认真执行机场行驶及停靠民用航空器规则,通过生产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确保航空器安全的目的。

[1]MH/T 5002-1996.民用机场特种车辆、专用设备配备[M].中国民航出版社,1996.

[2]MH/T3011.24-2006.勤务车辆停靠民用航空器规则[M].MH/T3011.24-2006.中国民航出版社,2006.

[3] 地面安全.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Z].第2单元,第53部分.

[4]MH3145.53-2001.民用航空器地面设备的安全技术规定[M].MH3145.53-2001.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航空器驾驶员机场
机场罢工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论航空器融资租赁出租人的违约取回权
航空器的顺风耳——机载卫星通信
火星航空器何时才能首飞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最有创意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