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技术在我国图书馆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4-12-11 11:46苏宏权杨继红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二维码图书馆

苏宏权+++杨继红

摘要: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期刊来源、年代分布、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二维码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并提出二维码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二维码;图书馆;文献计量;引文分析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3.007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Code Technology in Domestics Libraries

Su Hongquan, Yang Jihong*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enter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TCM, Taiyuan Shanxi 03002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eriodical resources, the age of distribution, and periodical contents,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code technology in domestic librarie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wo-dimensional code technology in Chinas libraries.

Key words: two-dimensional code; library; bibliometrics; citation analysis

随着二维码、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当前出现在电视、网络、报纸、车票、海报等各类宣传平台和印刷品上二维码逐渐增多,该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被人们认识和使用。随着3G、4G移动手机的普及,二维码的使用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人们的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内众多图书馆也开始探索使用二维码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二维码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便读者在图书馆获取信息和信息交流等各项服务,以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

本文通过定量方法对二维码技术在我国图书馆应用的文献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论文为依据,以此科学客观地了解国内图书馆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以期推动二维码在我国图书馆的使用。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主题”和“关键词”为检索入口,以“二维码”、“二维码技术”、“图

基金项目:山西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2013091002-0105)

第一作者:苏宏权,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建设。E-mail: 527425861@qq.com

*通讯作者:杨继红,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中医信息化。E-mail:yangjh10@163.com

书馆”为检索词,匹配模式为“精确”,检索结果为84篇文献,时间则不限,检索时间为2014年4月12日。经过筛选删除,得到63篇文献,报纸3篇,硕士论文1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对该领域的期刊来源分布、年代分布、论文著者分布、引文、关键词和主题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2文献计量分析

2.1期刊来源及年代分布

63篇文献分布在46种文献中,平均每种文献发表1.37篇,其中图书情报类杂志发表该类文章最多,其次为技术管理类杂志,说明图书情报类杂志是此类文献的主要展示平台(见表1)。虽然二维码在1987年已经出现,目前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1],但国内对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始于2007年王冀的报道《飞旋的“魔扣”》[2],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发展和二维码逐步被大众认识,该技术在图书馆的使用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而且在今后的几年该技术将会受到图书馆越来越多的重视。

表163篇文献类别分布

文献类别 载文量

(篇) 文献数量

(种) 文献数量

百分比(%)

图书情报杂志 31 19 49.20

技术管理类杂志 23 19 36.51

大学学报 5 5 7.94

报纸 3 2 4.76

学位论文 1 1 1.59

图1二维码论文发表年代分布

2.2论文著者分布

对论文作者分布的统计,主要用于统计作者的合作度和合著率,有助于确定核心作者。合作度和合著率是文献计量学中用来揭示作者合作程度的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重要参数。合作度是指在确定时域内每篇文章的平均作者数,合著率则是指在确定时域内署名2个以上的著者论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其随机性很强。另外,通过这项统计,可用量化的方法确定某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3]。合作度其数值越高,表明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合著率是衡量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广度的重要指标[4]。63篇文章中有84名作者参与研究,人均发表量为0.75篇,独著文章42篇,合著文章21篇,合作度为1.33,合著率为33.33%,可以看出,对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较为倾向于以合作方式进行,但发展并不是十分明显,核心作者群体并未出现。

表2发文量≥2篇的作者及其单位

姓名 作者单位 发表文章

数量(篇)

张成昱 清华大学图书馆 3

陈玲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2

周喆 常州日报社 2

朱茗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2

张爱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 2

按照作者发表文献不分排名先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张成昱发表论文篇3篇,其中有2篇为与该馆张蓓、窦天芳分别共同合作发表,另有4作者分别发表论文2篇,其他作者均为1篇。从而可以看出,目前该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并未形成领军人物和核心作者群。从作者机构分布来看,有42人为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占50%,高校院系为22人,占26.2%,公共图书馆9人,占10.7%,其他机构为11人,占13.1%,说明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为高校图书馆和高校相关院系,其他机构研究对该领域研究很少。

2.3引文及下载频次分析

引文量是作者对其领域新知识、新成果吸收能力的主要标志。63篇文献共有参考文献347条,篇均引文数5.51条,参考中国期刊引证报告[5-7]显示,相对于图书情报类论文的引文量来说,研究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的作者吸收文献情报容量和能力相对稍弱。347条引文中,中文引文260条,外文引文87条,引用外文在7条以上的论文仅有6篇,其中44篇论文一条外文也没引用,可见我国图书馆对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研究对外文文献的吸收及利用还不够。另外,发现论文引用数量与期刊档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发表高质量的论文需要更多地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文献被引和下载情况是衡量文献学术价值和贡献值的一种测度。统计表明,63篇文献中有32篇文献被引用,平均被引率为50.8%,总被引频次为177,篇均被引率为2.81次。从统计数字来看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基本成正比,被引频次高的论文其下载量一般来说也会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学术影响力。被引频次和下载量均为最高的是孙晓瑜、王荣宗的《国外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8],被引27次,下载量为1 343次,排在第二的为张燕蕾的《二维码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9],被引19次,下载量为1 182次。在63篇文献中,下载量<100的文献26篇,占41.3%;下载量在100~400的文献27篇,占42.9%;>400~1 400的文献10篇,占15.9%。从文献被引和下载量看,该主题研究文献被引率和下载量相对较高,部分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理论和实践案例得到了我国同行的高度关注。

2.4关键词和主题分析

对文献的关键词通过Excel整理,剔除无意义的关键词,将意义一样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归类整理,共得到11个关键词,除了二维码、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概念较广的关键词之外,其他关键词分别为“移动服务”21次、“手机图书馆”14次、“手机二维码”12次、 “QR Code”11次、“创新服务”11次,“OPAC”9次,“信息服务”9次,“图书借阅服务”8次。通过关键词的频次统计可以看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与手机和移动服务密切相关,正是手机中的二维码读取软件的安装,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二维码,同时可以看出手机是当前大众使用二维码的主要终端设备;虽然二维码有PDF417、Data Matrix、Maxi Code等二十余种常用编码格式[10],但是通过关键词频次统计可以看出,当前图书馆主要使用的是QR Code码,并且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书目检索服务、图书馆网站地址信息存储、活动介绍等信息服务。

在关键词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该领域的主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42篇;二是二维码在图书馆程序开发案例研究7篇;三是部分图书馆实际案例介绍4篇;四是国外案例介绍4篇;实际应用模式探讨4篇;发展前景介绍2篇。可以看出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码的技术应用探讨研究上,真正的应用案例并不多。图书馆实际使用二维码案例不多,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读者的认知度低;二是基于手机的图书馆应用平台不多;三是手机网络流量的限制;四是目前纸本图书多为一维码,很少有二维码出现,影响了二维码在图书馆中的实际应用。

3建议

我国图书馆二维码的使用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讨论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期刊来源水平不高,研究人员分散,合作度不够,基金支持不足等。

3.1期刊来源分散

通过分析,63篇文献分散于46种杂志,期刊均发文量为1.37篇,发文最多的4篇,36种期刊发1篇,说明该领域文章来源过于分散,在46种期刊种,图书情报核心期刊有9种,共发文15篇,占总发文量23.8%,核心期刊发文量少,反映出发文质量总体水平较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研究不够深入。

3.2研究人员分散

一个稳定的研究团队是推动学科研究的基础保障,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中84名作者中有76人发文一篇,占90.48%。大多数的作者只做单次研究,并未能持续的深入,目前该领域还缺少稳定的研究群体,在未来的几年应鼓励该科研持续进行,尽快建立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促进图书馆在该项目的快速发展。

3.3合作度不够

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图书情报、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各个领域的共同合作研究,才能扩大该领域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创新研究方法和提供新思路。但通过统计该研究的合作度为1.33、合作率为33.33%,虽然已经出现合作攻关的倾向,但是优势并不明显,成果影响力不足。在日后应加强协作交流,应加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各个图书馆间和馆内人员之间的合作攻关,以此来提高团队合作水平和协作攻关的优势。

3.4基金支持不足

63篇文献没有一篇得到基金的支持,说明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对此研究关注度不够,支持力度也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研究者应加强基金项目的关注和申报外,各政府部门、上级主管机构、大学院校对于该领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在项目立项、经费配给上给予保证,才能共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宜仁村.二维码.[EB/OL].[2013-4-14].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3/0414/18/3506657_278231857.shtml.

[2]王冀.飞旋的“魔扣”[N].通信产业报,2007-01-01(029).

[3]许家梁.信息检索[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55- 156.

[4]朱丽华,吴海山.2000~2007年《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探索,2009(3):25-27.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8]孙晓瑜,王荣宗.国外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3):23-25.

[9]张燕蕾.二维码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情报,2007,27(10):94-95.

[10]李欣.手机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35(1):97-98,142.

(收稿日期:2014-04-15,编辑:魏民)

2.4关键词和主题分析

对文献的关键词通过Excel整理,剔除无意义的关键词,将意义一样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归类整理,共得到11个关键词,除了二维码、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概念较广的关键词之外,其他关键词分别为“移动服务”21次、“手机图书馆”14次、“手机二维码”12次、 “QR Code”11次、“创新服务”11次,“OPAC”9次,“信息服务”9次,“图书借阅服务”8次。通过关键词的频次统计可以看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与手机和移动服务密切相关,正是手机中的二维码读取软件的安装,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二维码,同时可以看出手机是当前大众使用二维码的主要终端设备;虽然二维码有PDF417、Data Matrix、Maxi Code等二十余种常用编码格式[10],但是通过关键词频次统计可以看出,当前图书馆主要使用的是QR Code码,并且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书目检索服务、图书馆网站地址信息存储、活动介绍等信息服务。

在关键词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该领域的主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42篇;二是二维码在图书馆程序开发案例研究7篇;三是部分图书馆实际案例介绍4篇;四是国外案例介绍4篇;实际应用模式探讨4篇;发展前景介绍2篇。可以看出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码的技术应用探讨研究上,真正的应用案例并不多。图书馆实际使用二维码案例不多,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读者的认知度低;二是基于手机的图书馆应用平台不多;三是手机网络流量的限制;四是目前纸本图书多为一维码,很少有二维码出现,影响了二维码在图书馆中的实际应用。

3建议

我国图书馆二维码的使用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讨论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期刊来源水平不高,研究人员分散,合作度不够,基金支持不足等。

3.1期刊来源分散

通过分析,63篇文献分散于46种杂志,期刊均发文量为1.37篇,发文最多的4篇,36种期刊发1篇,说明该领域文章来源过于分散,在46种期刊种,图书情报核心期刊有9种,共发文15篇,占总发文量23.8%,核心期刊发文量少,反映出发文质量总体水平较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研究不够深入。

3.2研究人员分散

一个稳定的研究团队是推动学科研究的基础保障,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中84名作者中有76人发文一篇,占90.48%。大多数的作者只做单次研究,并未能持续的深入,目前该领域还缺少稳定的研究群体,在未来的几年应鼓励该科研持续进行,尽快建立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促进图书馆在该项目的快速发展。

3.3合作度不够

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图书情报、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各个领域的共同合作研究,才能扩大该领域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创新研究方法和提供新思路。但通过统计该研究的合作度为1.33、合作率为33.33%,虽然已经出现合作攻关的倾向,但是优势并不明显,成果影响力不足。在日后应加强协作交流,应加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各个图书馆间和馆内人员之间的合作攻关,以此来提高团队合作水平和协作攻关的优势。

3.4基金支持不足

63篇文献没有一篇得到基金的支持,说明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对此研究关注度不够,支持力度也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研究者应加强基金项目的关注和申报外,各政府部门、上级主管机构、大学院校对于该领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在项目立项、经费配给上给予保证,才能共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宜仁村.二维码.[EB/OL].[2013-4-14].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3/0414/18/3506657_278231857.shtml.

[2]王冀.飞旋的“魔扣”[N].通信产业报,2007-01-01(029).

[3]许家梁.信息检索[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55- 156.

[4]朱丽华,吴海山.2000~2007年《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探索,2009(3):25-27.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8]孙晓瑜,王荣宗.国外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3):23-25.

[9]张燕蕾.二维码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情报,2007,27(10):94-95.

[10]李欣.手机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35(1):97-98,142.

(收稿日期:2014-04-15,编辑:魏民)

2.4关键词和主题分析

对文献的关键词通过Excel整理,剔除无意义的关键词,将意义一样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归类整理,共得到11个关键词,除了二维码、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概念较广的关键词之外,其他关键词分别为“移动服务”21次、“手机图书馆”14次、“手机二维码”12次、 “QR Code”11次、“创新服务”11次,“OPAC”9次,“信息服务”9次,“图书借阅服务”8次。通过关键词的频次统计可以看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与手机和移动服务密切相关,正是手机中的二维码读取软件的安装,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二维码,同时可以看出手机是当前大众使用二维码的主要终端设备;虽然二维码有PDF417、Data Matrix、Maxi Code等二十余种常用编码格式[10],但是通过关键词频次统计可以看出,当前图书馆主要使用的是QR Code码,并且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书目检索服务、图书馆网站地址信息存储、活动介绍等信息服务。

在关键词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该领域的主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42篇;二是二维码在图书馆程序开发案例研究7篇;三是部分图书馆实际案例介绍4篇;四是国外案例介绍4篇;实际应用模式探讨4篇;发展前景介绍2篇。可以看出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码的技术应用探讨研究上,真正的应用案例并不多。图书馆实际使用二维码案例不多,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读者的认知度低;二是基于手机的图书馆应用平台不多;三是手机网络流量的限制;四是目前纸本图书多为一维码,很少有二维码出现,影响了二维码在图书馆中的实际应用。

3建议

我国图书馆二维码的使用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讨论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期刊来源水平不高,研究人员分散,合作度不够,基金支持不足等。

3.1期刊来源分散

通过分析,63篇文献分散于46种杂志,期刊均发文量为1.37篇,发文最多的4篇,36种期刊发1篇,说明该领域文章来源过于分散,在46种期刊种,图书情报核心期刊有9种,共发文15篇,占总发文量23.8%,核心期刊发文量少,反映出发文质量总体水平较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研究不够深入。

3.2研究人员分散

一个稳定的研究团队是推动学科研究的基础保障,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中84名作者中有76人发文一篇,占90.48%。大多数的作者只做单次研究,并未能持续的深入,目前该领域还缺少稳定的研究群体,在未来的几年应鼓励该科研持续进行,尽快建立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促进图书馆在该项目的快速发展。

3.3合作度不够

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图书情报、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各个领域的共同合作研究,才能扩大该领域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创新研究方法和提供新思路。但通过统计该研究的合作度为1.33、合作率为33.33%,虽然已经出现合作攻关的倾向,但是优势并不明显,成果影响力不足。在日后应加强协作交流,应加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各个图书馆间和馆内人员之间的合作攻关,以此来提高团队合作水平和协作攻关的优势。

3.4基金支持不足

63篇文献没有一篇得到基金的支持,说明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对此研究关注度不够,支持力度也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研究者应加强基金项目的关注和申报外,各政府部门、上级主管机构、大学院校对于该领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在项目立项、经费配给上给予保证,才能共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宜仁村.二维码.[EB/OL].[2013-4-14].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3/0414/18/3506657_278231857.shtml.

[2]王冀.飞旋的“魔扣”[N].通信产业报,2007-01-01(029).

[3]许家梁.信息检索[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55- 156.

[4]朱丽华,吴海山.2000~2007年《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探索,2009(3):25-27.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8]孙晓瑜,王荣宗.国外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3):23-25.

[9]张燕蕾.二维码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情报,2007,27(10):94-95.

[10]李欣.手机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35(1):97-98,142.

(收稿日期:2014-04-15,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二维码图书馆
图书馆
二维码
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