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语义关系对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选择性研究

2014-12-11 07:32万光荣
湖北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异类复句陈述

万光荣

(中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引言

语气是依附在小句之上用来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和主观情绪的成分,语气的类型包括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大类。每个小句都有独立的语气,当小句构成复句时,语气组配有两种形式:同类组配和异类组配。同类组配有4种形式,语言使用中占绝对优势;异类组配有12种形式,占据语气组配很次要的部分。

每个复句都有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表达复句内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分为并列、因果和转折3大类,其中因果类又细分为因果(说明性因果的简称)、推断、假设、条件和目的;并列类细分为并列(包括平列、对照和解注)、连贯、递进和选择;转折类细分为转折(又称突转)、让步和假转。[1](p38-45)任何复句既有语义关系,同时又有语气组配,理论上看,语义关系和语气组配应该是互相表现、互相制约的。袁明军[2](p31-35)、朱斌等[3](p193)考察了语气同类组配和异类组配可以有哪些语义关系,不能有哪些语义关系,但是反过来,复句语义关系可以有哪些语气组配,不能有哪些语气组配,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发现,本文就是这个角度的一个尝试。

表1 二合复句语义关系和分句语气异类组配频率对应表

我们全面统计了约50多万字语料中的二合复句。它们是五部文学作品:戏剧《雷雨》、《风雪夜归人》和《情场如战场等三种》各约10万字,小说《围城》的第一、二、三、四和第九章共约10万字和《活着》10万字。得到异类语气组配的二合复句642例,并判定了这些复句的语义关系,它们使用频率分布如表1。

二、复句语义关系对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选择性特点

(一)选择异类语气组配的范围。

并列类下4种语义关系对异类语气组配的选择范围从大到小排序为:连贯>并列>递进>选择。连贯关系选择11种语气组配:陈述+疑问、陈述+祈使、陈述+感叹、疑问+陈述、疑问+祈使、祈使+陈述、祈使+感叹、感叹+陈述、感叹+疑问、感叹+祈使,选择语气组配的种类最多、范围最大。并列关系选择9种语气组配:陈述+疑问、陈述+祈使、陈述+感叹、疑问+陈述、祈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陈述、感叹+疑问、感叹+祈使。递进关系选择5种语气组配:陈述+感叹、陈述+疑问、疑问+陈述、祈使+陈述、感叹+陈述。选择关系没有异类语气组配的用例,这是因为选择关系一定需要关联标记(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两个选择项的语法关系相同、语义地位相等,体现为同类语气组配,几乎不可能是异类语气组配,下面的讨论不再涉及选择关系复句。

因果类下5种语义关系对异类语气组配的选择范围从大到小排序为:因果>假设、推断>条件、目的。因果关系选择10种语气组配:陈述+疑问、陈述+祈使、陈述+感叹、疑问+陈述、祈使+陈述、祈使+疑问、祈使+感叹、感叹+陈述、感叹+疑问、感叹+祈使,选择的语气组配范围最大。假设、推断、目的和条件关系都可以实现为异类语气组配形式,只是范围较小:假设选择4种(陈述+疑问、陈述+祈使、陈述+感叹、祈使+陈述);推断选择3种(陈述+疑问、陈述+祈使、感叹+陈述);目的选择2种(陈述+疑问、祈使+陈述);条件选择1种(陈述+疑问)。

转折类下3种语义关系对异类语气组配的选择范围从大到小排序为:转折>假转、让步。转折关系选择4种语气组配:陈述+疑问、陈述+祈使、陈述+感叹、感叹+陈述,选择范围相对较大。假转关系只选择“陈述+感叹”、“祈使+陈述”;让步关系只选择“感叹+陈述”。无论是组配种类还是组配模式,相对于并列类和因果类,转折类都很少。

(二)选择异类语气组配的使用频率。

并列类下3种语义关系选择的异类语气组配的使用差别很大,在二合复句中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序为:连贯>并列>递进。并列关系的复句共103例,主要选择“陈述+疑问”、“感叹+陈述”、“祈使+陈述”组配。连贯关系的复句共207例,首选“陈述+疑问”、“祈使+陈述”、“陈述+祈使”组配。递进关系的语气组配频率都不高,以“陈述+感叹”为最多。

因果类下5种语义关系实现语气组配的频率高低排序为:因果>假设>推断>目的>条件。因果关系的语气组配248例,频率差别很大,首选“祈使+陈述”、“陈述+疑问”、“陈述+祈使”。假设关系共30例,首选“陈述+疑问”、“陈述+祈使”。推断关系共13例,主要在“陈述+疑问”中体现。目的关系5例,只选择“祈使+陈述”和“陈述+疑问”。条件关系只有2例“陈述+疑问”。

转折类复句所选择的语气组配一定有陈述语气,并且使用频率都不高。转折关系的语气组配共18例,其中“陈述+疑问”占有优势地位。假转关系只选择“陈述+感叹”和“祈使+陈述”各1例;让步关系只选择1例“感叹+陈述”。

(三)选择异类语气组配的顺序表现。

并列关系选择的两种语气有的既有“甲+乙”又有“乙+甲”,有的只有“甲+乙”。有两种顺序的组配都有一个是陈述语气,并且陈述在后是优势组配;只有一种顺序的通常含有疑问语气,疑问在后是优势组配,且一种顺序的组配频率都很低。连贯关系选择的两种语气基本上都有两种顺序,有陈述语气时,陈述在前是优势组配;有祈使语气时,祈使在前是优势组配;陈述和祈使组配时,祈使在前是优势组配;疑问和感叹组配时,只选择感叹在前疑问在后的顺序。递进关系选择的异类语气组配非常有限,陈述在前是优势组配。

因果关系选择有陈述的组配,且这些组配容易调换顺序,有祈使的,祈使在前是首选;没有祈使的,感叹在前是首选;不能调换顺序的是有疑问的组配,疑问倾向于在后。假设关系只选择有陈述的组配,并且都只有陈述在前的组配。推断、目的和条件关系选择的组配都只有一种顺序,且含有陈述语气,陈述语气在前是优势组配。

转折类复句选择的异类语气组配顺序比较固定,其中转折关系选择四种组配形式:感叹+陈述、陈述+感叹、陈述+疑问、感叹+疑问;假转关系只选择陈述在前感叹在后、祈使在前陈述在后两种组配形式;让步关系只选择感叹在前陈述在后这一种组配。

如果将12种语义关系和12种异类语气组配打散放在一起,按照语义关系选择语气组配的范围大小、组配频率高低、组配顺序受限程度来考虑,复句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三组:

A组,并列、连贯、因果,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范围大,频率高,顺序灵活;

B组,假设、递进、推断、转折,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范围中等,频率中等,顺序灵活性中等;

C组,目的、假转,选择、条件、让步5种关系,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范围较小,频率较低,顺序灵活性较差。

三、复句语义关系对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选择性机制

复句语义关系之所以在选择异类语气组配时有上述诸多特点,其实有多方面主次原因。次要的是语气本身的特点使得有陈述语气的组配优先于没有陈述语气的组配。在[+确定性]、[+意愿性]和[+情感性]的语气特征中,陈述语气无论与哪一种语气组配,都共享两项特征,而没有陈述语气的疑问、祈使、感叹两两组配时都只共享一项特征,共享语气特征的数量越多,语气组配的使用频率越高。[4](p66-70)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主要原因。

(一)各关系复句的出现频率与语气组配的范围、频率、和顺序自由度成正比。

复句出现的高频率可以为语气组配提供更多机会,无论是语气组配的频率、组配的形式还是组配的顺序,都会多些。

语法本体研究表明,各种语义关系复句使用的优先序列为:A组>B组>C组。肖任飞统计了《小说月报》2006年第一期187932字的语料(小说语体),得到了复句语义关系优先序列:并列>连贯、转折、因果>递进、时间>假设、条件、让步>选择、目的;《我爱我家》全台词(1-30集)181231字的语料(口语语体),得出复句语义关系优先序列:并列>因果>转折>连贯、递进、假设>让步、时间、条件>选择、目的。[5](p31-33)姚双云统计了“《人民日报》语料样本”和“当代小说语料”,结果大体一致。[6](p73)因此,A组本身在语言使用中的频率最高,B组次之,C组的使用频率最低,高频率为语气组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但是这种机会理论上有两种结果,一是复句的高频率会导致复句语气的组配形式多、组配频率高、组配顺序自由;二是复句的高频率只存在于少数几种语气组配中,每一种组配频率高。儿童习得复句的研究成果支持前一种情况。

儿童习得汉语复句,从各类复句始现时间来看,并列(1岁8个月)>连贯(2岁)、因果(2岁)、条件(2岁)、假设(2岁)>转折(2岁半)>让步(3岁半)>递进(4岁半)、选择(4岁半)。从各类复句的使用频率来看,并列(32.93%)>因果(15.79%)、连贯(15.38)>假设(6.88%)、条件(6.21%)、转折(6.07%)>递进(0.41%)、让步(0.26%)、选择(0.27)>目的(0%)。从各种复句的习得难度来看,联合类复句中,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偏正类复句中,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转折复句>让步复句>目的复句。[7](p3-39)总的来看,儿童会使用不同的复句,A组的复句首先被习得,使用也最多;B组的复句次之;儿童习得最晚、且很少使用的是C组。

哲学研究也显示,并列、连贯、因果是世间万物基本的存在方式,转折、递进、假设、推断是事物与事物比较多的存在方式,目的、假转,选择、条件、让步的存在方式最少。根据像似性原则,[8](p144-153)事物之间最基本、最普遍的语义关系,通过语言形式表达时,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因此,最基本、最普遍的语义关系复句,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事物之间不太常见的语义关系复句,出现的频率较低。

(二)关联标记的使用强制性与语气组配范围、频率、和顺序自由度成反比。

关联标记是复句最重要的形式特点,它既体现复句语义关系,又连接几个或几种语气使它们能够出现在一个复句中。关联标记的使用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义关系对语气组配的选择。

A组语义关系的复句,关联标记使用强制性小。并列、连贯和因果关系的关联标记通常不出现。并列关系的关联标记主要是“既……,又……”、“又……,又……”、“既……,也……”、“也……,也……”、“一边……,一边……”;连贯关系的关联标记主要是“……,接着……”、“……,然后……”、“…..,这才……”;因果关系的关联标记主要是“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它们在选择异类语气时,关联标记一般不用,即使使用,也是单用为多,双用较少。单用或双用的关联标记如果省略,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仍然清楚明了。

(1)请你不要走,留在我身边行吗?(并列)

*请你既不要走,也留在我身边行吗?

(2)你赶紧写份申请,然后我明天来取。(连贯)

你赶紧写份申请,我明天来取。

(3)我不能干,才娶你这一位贤内助呀!(因果)

我不能干,所以才娶你这一位贤内助呀!

因为我不能干,所以才娶你这一位贤内助呀!

B组语义关系的复句,关联标记使用强制性稍大。递进、假设、推断、转折关系的关联标记通常出现。递进的主要关联标记有“不但……,而且……”、“不但……,连-也……”、“尚且……,何况……”、“……,别说……”;推断的有“既然……,那么……”、“要是/若是/如果……,那么……”;假设的有“如果……,就……”、“要不是……,就……”、“如果说……,那么……”;转折的有“虽然……,但是……”、“……,但是……”、“……,可是……”。它们在选择异类语气组配时,通常要用关联标记,如果用了两个配对标记,其中一个可以省掉,但是一个标记也不留,句子关系不明朗,语言也不通顺,如下列各c句。

(4)a.多少代中外探险家尚且都没有穿越那里,何况要在那里打井采油呢?(递进)

b.多少代中外探险家都没有穿越那里,何况要在那里打井采油呢?

c.*多少代中外探险家都没有穿越那里,要在那里打井采油呢?

(5)a.既然爱你到这种程度了,我还会去做让你伤心的事吗?(推断)

b.爱你到这种程度了,我还会去做让你伤心的事吗?

c.*爱你到这种程度了,我会去做让你伤心的事吗?

(6)a.如果我真的和她走到了一起,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假设)

b.我真的和她走到了一起,那会是个什么样子?

c.*我真的和她走到了一起,会是个什么样子?

(7)a.虽然把学生培养成才当然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用的还是看的?

b.把学生培养成才当然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用的还是看的?

c.*把学生培养成才当然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用的还是看的?

C组语义关系的复句,关联标记使用强制性最大。条件、目的、假转,让步、选择关系的复句一般必须使用关联标记。条件关系的关联标记主要有“只有……,才……”、“只要……,就……”;目的的有“……,以便……”、“……,以免……”;让步的有“即使……,也……”、“宁可……,也……”;假转的有“……,要不然……”、“……,否则……”。这些复句一定需要关联标记,复句内的语气不能换序。

(8)a.只要我活着,你就永远不会死心?(条件)

b.*我活着,你就永远不会死心?(如果省略“只要”,语义关系就改变成了并列)

(9)a.我们现在只能从内部查起,以便脱掉我们的干系。(目的)

b.*我们现在只能从内部查起,脱掉我们的干系。

(10)a.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少喝一点儿。(让步)

b.*不会喝酒,也要少喝一点儿。

c.*不会喝酒,要少喝一点儿。

d.*也要少喝一点儿,即使不会喝酒。

(11)a.我的事用不着你管,否则你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假转)

b.*我的事用不着你管,否则你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少用关联标记,或者不强制使用关联标记,为异类语气组配提供了方便,增加了组配的种类和数量。没有关联标记的复句,内部分句更容易掉换顺序,如(12)a和(12)b;单用关联标记的复句,如(12)c和(12)d,调换顺序也容易些;而配对使用关联标记的复句内,语气一般不能调换顺序,如(12)e和(12)f。

(12)a.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去问别人吧!(因果)

b.你去问别人吧,我什么都不知道。

c.你去问别人吧,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d.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去问别人吧!

e.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去问别人吧!

f.*所以你去问别人吧,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四、结论

从12种语义关系来看,并列、连贯和因果3种语义关系的复句,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范围大,频率高,顺序灵活;而目的、假转、选择、条件和让步5种语义关系的复句,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范围很小,频率很低,顺序灵活性很差;假设、递进、推断和转折4种语义关系的复句,分句语气异类在组配范围、组配频率和组配顺序的灵活性方面都介于上面两种情况中间。

这些选择性表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语义关系复句的使用频率和其关联标记的使用强制性不同。并列、连贯、因果关系复句的使用频率最高,关联标记的使用强制性小,选择的异类语气组配范围最大、组配顺序最灵活;目的、假转、选择、条件和让步关系复句使用频率最小,关联标记的使用强制性大,选择的异类语气组配受限最大,选择的范围最有限;假设、递进、推断和转折关系复句的使用频率和关联标记的使用强制性居中,选择的异类语气在组配范围、频率和顺序方面介于上面两情况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只研究了二个分句组成的复句中语义关系对异类语气组配的选择,因为其语义关系单一,且只有两种语气组配,操作简单。至于三个分句或更多分句组成的复句,它们涉及多层语义关系,语气组配也呈现更加复杂的模式,有待后续研究。

[1]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袁明军.小句的语气类型与小句之间语义联结类别的关系[J].汉语学习,2006,(3).

[3]朱斌,伍依兰.现代汉语小句类型联结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万光荣,储泽祥.现代汉语二合复句中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倾向性研究 [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4).

[5]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姚双云.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胡承侥.儿童语言中的复句[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8]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异类复句陈述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Which Is Important?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陈述刘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毛毛虫中的异类
鱼中的异类
鹦鹉中的异类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但愿多些这样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