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戏剧结构特征

2014-12-11 19:40陈泰宇陈哲臻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突转表现主义奥尼尔

陈泰宇 陈哲臻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自1956年2月在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首演以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一直受到评论家的关注。然而,批评大多局限于剧中体现出的自传以及现实主义成分,戏剧中的表现主义手法则鲜有系统而又全面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戏剧和表现主义戏剧的特点对该剧进行分析,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上论证该剧是一部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完美结合的戏剧典范。

一、现实主义特征

首先,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情节统一,结构完整。从情节上看,该剧的结构高度统一。它有统一的现实时间:一天,从清晨到午夜。它还有统一的现实空间:蒂龙家消夏别墅的起居室。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中心事件逐渐展开:玛丽从戒毒疗养院回到家—家人发现玛丽依然对吗啡上瘾—家人相互指责—玛丽发疯。虽然情节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整个戏剧的张力愈发紧绷。从整体上来看,该剧具有详细的戏剧时间、戏剧空间和完整的情节结构,因此该剧在结构上是统一完整的。

其次,戏剧冲突的发展是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部结构完整的戏剧通常具有五大环节:开端、上升、高潮、回落、结局。每个环节都代表着戏剧冲突的不同阶段。该剧包含了上述所有的戏剧元素,并且这些元素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来进行安排的。因此,该剧的情节在逻辑上是连贯的。

开端交代了该剧的基本信息:人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在上升阶段,情节逐渐展开,人物的活动愈发频繁,为全剧的高潮做出了铺垫。在高潮,蒂龙一家的冲突达到了顶峰,人物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随后在回落,人物的动作下行。最后在结局,矛盾得到解决,全剧走向尾声。

最后,该剧融合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 “突转”与“发现”。“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其中一处“突转”为蒂龙从职业生涯的顶峰跌入低谷。在主演《基度山伯爵》大获成功之后,他一年年地故伎重演,逐渐荒废了他的天赋。在那个伤心之夜,蒂龙与埃德蒙喝酒时坦白道:“也许过去的经历给我的教训太深,让我把钱看得过分重了。这一点后来甚至断送了我的演员生涯。”①成为了那出戏的奴隶,他再也没办法去扮演其他角色。在金钱的诱惑下,他甘愿被命运控制,放弃自己的天赋。所以《基度山伯爵》既是他职业生涯的顶峰又是他人生衰败的直接原因。

“突转”和“发现”紧密相连。“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系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

蒂龙家每个人都想要逃脱自身的黑暗,他们紧紧抓住自己的“白日梦”不放,想要在梦幻和回忆中找回真我。埃德蒙却是一个例外,在几次人生失败之后他逐渐清醒过来,并尝试打破“白日梦”。在得知自己身患痨病之后,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沉迷于“白日梦”。有一次他对父亲坦白道:“我刚才跟你说的那些话,我实在表达不清楚,只能结结巴巴讲一通。我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了。不过,这至少是实实在在的写实主义。”在最后他可以以一种真实的方式来面对自己。所以,离家到疗养院不是他人生的结束而是他人生的开端。因此,埃德蒙的“发现”让读者和观众看到了他人生改观的希望。

二、表现主义特征

在该剧中,奥尼尔使用了具有表现主义特色的结构,以外化人物的心理活动,凸显剧作的主题。此剧浓郁的抒情性以及女主角玛丽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此剧除了以外部情节发展为基础的外部结构外,还存在以回忆为内核的内部情感结构。

该剧浓郁的抒情特征展现了蒂龙一家复杂的心理活动。霍夫曼史塔曾提及,“人物对话直接、有力,时常带有一种冷酷而生动的抒情性”。该剧引用了大量波德莱尔、王尔德、吉卜林和史文朋的诗歌,有时剧中的人物还随性做诗。因此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这些诗歌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抒情性。此外,为了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奥尼尔还使用了大量的独白。为了外化玛丽的内心世界,在第三幕和第四幕,奥尼尔巧妙地运用了十八处独白。例如,在第四幕中玛丽通过独白向观众诉说了她因失去信仰而遭受的苦难,以及她对重获圣母玛利亚关爱的渴望。她天真而羞涩地大声自语:“我离开她以后心里乱极了,于是我又跑到圣像前向圣母祈祷,并得到了内心的平安。因为我知道圣母听了我的祈祷。只要我对她的信念永不丢失,她就会永远庇护我,不让我受到伤害。”通过这段独白,玛丽的真情实感得到了自然的流露,观众可以得知玛丽真正的自我还是心存信念,但是她早在染上吗啡的那一刻便抛弃了“真我”而选择与魔鬼同行。饱含抒情色彩的独白使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又不会对长篇的独白感到很沉闷。因此,通过对该剧的结构进行抒情化的处理,奥尼尔深入揭示了现代社会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诉求,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该剧的意义。

在该剧中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蒂龙一家试图从过去寻找出导致现在不幸的原因。哈罗德·布鲁姆曾提及,“过去对现在必然的作用和剧中三个相关联事件的发展息息相关:玛丽退回到过去的回忆里,她外貌特征的改变,以及由她的转变造成的家庭破裂”。这表明,玛丽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该剧存在以回忆为内核的内部情感结构。此外,玛丽的思维方式还决定了该剧的现在和过去相互交织。在剧中玛丽通过吗啡一次次回到过去:她纯真的中学年代,初次与蒂龙相遇,婚后精疲力竭的生活,尤金的死,埃德蒙出生带来的痛苦。通过这些倒序的手法,奥尼尔一方面将玛丽的幻想和现实生活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另一方面他还深入刻画了玛丽内心的挣扎、痛苦以及渴望。

该剧的结构被分割为大量不连贯的场景,这些场景如同电影镜头一般时常发生转变。这些场景包含了玛丽对过去的回忆,然而这些回忆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联系。正是玛丽对过去独有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此剧的内部情感结构。在剧中随着她的思绪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玛丽也不断地游走于幻想和现实之间。上一个场景的一些插曲会直接对下一个场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这些场景之间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因此观众会产生一种循环的感觉。对于这一点,诺曼·柏林曾指出,“该剧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向后发展,给人带来一种贝克特式的感觉——时间好像停止了,而实际上它依然在流逝”。

总之,《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包含了两种戏剧结构与两种故事情节。外部情节讲述了蒂龙一家从平淡的清晨逐步迈入悲剧性的深夜。内部情节运用倒序手法,从玛丽不幸的婚后生活一直追溯到她在修道院的纯真岁月。在外部情节的作用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引起了人物的外部行为。同时,外部行为又推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因此,外部情节和内部情节相辅相成,共筑全剧。在戏剧结构上,奥尼尔将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该剧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分崩离析,揭示了他们对真我与真爱的渴望。

注释

① 本文所有相关作品引文均出自:Eugene O’Nei11.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M].London:Ya1e University Press,1989.以下仅标出页码,不再一一说明.

[1]Abrams,M.H.A G1ossary of Literary Term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Ber1in,Normand.Eugene O’Nei11[M].London:Macmi11an Press,1982.

[3]B1oom,Haro1d,ed.B1oom’s Modern Critica1 Interpretations: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New Edition[M].New York:Infobase Pub1ishing,2009.

[4]O’Nei11,Eugene.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M].London:Ya1e University Press,1989.

猜你喜欢
突转表现主义奥尼尔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回归的心路历程——奥尼尔戏剧叙事研究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关于表现主义
于无声处的“突转”与“发现”
试论情感的突转与延伸
《项链》教学内容再探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