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官屯地区沙河街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2014-12-12 02:32李明利彭欣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州061023
化工管理 2014年29期
关键词:街组油源沙河

李明利 彭欣(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 河北 沧州 061023)

一、油气分布规律

王官屯构造:受逆牵引构造控制,Es1—Ek1上在孔东断层下降盘发育两个逆牵引背斜油气藏(官3和官187背斜油气藏)和多个断鼻、断块油气藏(如官137断鼻油气藏),具有油层埋藏浅、厚度大、油气产量高的特点。

官69~官78井区,位于孔西断层上升盘,较大型断鼻构造,在沙三、沙二、沙一段油气富集。

二、沙河街组油气来源分析

孔南地区沙河街组与歧口凹陷相通,但厚度总体偏薄且具有差异化,埋深较浅,沧东凹陷沙河街组地层分布范围广,厚度最大,具有低熟油的特征,沧东凹暗色泥岩厚度最厚600 m,有机碳平均2.33%。南皮凹陷暗色泥岩厚度最厚400 m,有机碳平均2.18%,沧东凹陷生烃门限1800 m,南皮凹陷生烃门限是2000 m。研究区王官屯地区正好处在两个凹陷之间,暗色泥岩厚度最厚在200 m左右,且在工区的西侧官78至叶16井区,而向东侧沙三地层减薄遭到剥蚀。沧东凹陷沧2井沙三出油,试油井段2104.8~2128 m,日产油0.988 m3,累产油6.0m3。原油密度0.9219,粘度29.29,含蜡量4.25%,胶、沥青质19.65%,原油类型属于重质油,为未-低熟油类型。而王官屯地区官137井沙二段试油,试油井段 2038.9~2050.4 m,地层测试 959 m,日产油 43.8 t,累产油7.86 m。原油密度0.8767,粘度35.2,含蜡量17.29%,胶、沥青质24.02%,原油类型属于中质油。王35井,在沙三段试油,试油井段 2258.05~2293.45 m,测液面 598 m,日产油 8.8 t,累产油17.1 t,原油密度0.9095,粘度219.2,含蜡量13.5%,胶、沥青质39.92%,原油类型属于重质油,为低熟油类型,官15-2井,沙三试油,试油井段2189.1~2221.1 m,测液面919 m,日产油11.89 t,累产油6.67 t,原油密度0.8963,粘度28.67,含蜡量15.35%,胶、沥青质27.87%,原油类型属于重质油,王官屯地区沙河街组原油密度偏轻,原油含蜡量偏高。王官屯地区已发现的沙河街组油气基本上位于沟通孔二段油源断层孔东断层的两侧的构造圈闭内,而远离大断层的钻探的井位基本没有发现油气显示,根据以往前人做的油源对比及综合各种因素,沙河街油气主要来源于孔二段生油岩。

三、主控因素

1.沟通油源的大断层及形成的正向构造单元对沙河街组油气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

本区孔二段生成的油气运移方式有两种:横向上沿砂岩体运移及纵向上沿断层运移,孔二段生成的大量油气首先进入砂岩体,聚集于构造—岩性圈闭中,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其次,油气仍可沿张性断层做二次运移。它不仅沿北东走向的二级断层自生油凹陷向构造部位做横向运移而且仍可能沿三、四级断层做纵向上的短距离运移,北东向断层为主要油源断层,具有断距大、延伸长、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沟通孔二段油源,如孔东、孔西,通过油源断层油气向上运聚到沙河街组以上地层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使油气在中浅层的分布主要受油源断层控制,沿控带断层展布。断陷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表明:每条大的断裂带就是一个油气富集高产带,始新世时期,在右旋拉张剪切扭动应力场作用下,以孔店大背斜构造为背景,形成北东向呈雁行排列的孔西、孔东主干断裂。由于断层活动引起断块翘倾与重力滑动,在主断层两侧产生多种伴生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长期发育的继承性构造是油气运移的指向,从而构成本地区油气富集的基础。特别重要的是孔西、孔东等主断裂的长期活动,沟通了孔二段油源层,造成了重要的垂向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使之与上下左右储集体联接起来,形成多套含油组合。因此,主断层是起着沟通油源层、圈闭体和储集体三个基本成油条件的决定因素,构成油气成沿主断裂呈带状分布(图1-1)。

2.与烃源岩叠置或紧邻烃源岩的砂体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陆相沉积储层储集物性变化快,油气难以在其中进行长距离运移,即使岩性圈闭中有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油气通常也主要沿断层垂向运移,而沿储层的侧向运移距离仍然较短。因此,通常只有位于烃源区内的岩性圈闭才最易捕获油气聚集成藏,而远离烃源岩区的岩性圈闭即使具有极好的圈闭条件也较难捕获油气,陆相沉积的多水系和沉积水体的频繁收缩与扩张,使沉积砂体与烃源岩交叠而形成大面积接触,沉积砂体作为储集层具有得天独厚的成藏条件,并最终形成孔二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

3.储层横向变化对油气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官195井区沙三上部由于砂岩向东尖灭,造成低部位官69井区油气富集,而高部位砂岩尖灭带官78-1井未见到油气显示,因此储层的横向变化对油气具有控制作用(图1-2)。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沙河街油气主要来源于孔二段生油岩,孔东、孔西断层是起着沟通油源层、圈闭体和储集体三个基本成油条件的决定因素,储层横向变化对沙河街油气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1]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4):3-10.

[2]曹冰,刘小燕,熊学洲.断层在高邮凹陷复杂断块区成藏中的作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猜你喜欢
街组油源沙河
渤海湾盆地晋县凹陷高村—高邑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综合地质研究及目标优选
不同油源沥青的老化性能聚类分析与对比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白沙河
白沙河
沾化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塔中隆起奥陶系储层与油源断裂复合控藏模式
青东凹陷沙河街组稠油成因及影响因素
突泉盆地突参1井原油中轻烃和金刚烷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启示
油源断裂对下生上储式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