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地垒油气藏类型及控制因素研究

2014-12-12 02:32闫辛酉大港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天津300280
化工管理 2014年29期
关键词:生油油气藏斜坡

闫辛酉(大港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 天津 300280)

一、勘探开发现状

港北地垒位于北大港构造带中段,港中、港东、港西三个油田的结合部。是以港西凸起倾末端为背景,在下第三纪发育起来的斜坡构造,下第三系被断层复杂化的鼻状构造,构造轴向北东东。(图1)。

图1 港北地垒构造位置图

1964—1971年为勘探初期阶段,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发现油层,经试油证实高产油气流井2口,工业油流井9口,从而发现了港中油田。1996年在港中滨北一断块钻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利用二维资料解释评价后,部署了H7-1、H6-1等井,钻探后获得高产,而改名为红湖构造,当初上报探明地质储量1000×104t,但开发效果不好,储量核销到只有64×104t。2005年为了进一步评价红湖构造,又部署了Bin11 X 1、Bin12 X 1井,其中Bin11 X 1井在沙二段获得工业油气流,探明储量42.7×104t,Bin12 X 1井地质报废,勘探开发工作由此陷入停滞。而在2007年度利用新处理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从构造油气藏认识转变为地层岩性油气藏,提出滚动评价建议,经钻探均获成功,证实了该区评价开发仍有很大潜力。

二、油藏模式构建及油藏类型

由于港北斜坡区发生过多幕、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期不整合。从已知的出油井发现,沙三段油气主要分布在沙三2不整合面下,因此研究不整合的意义是很重要的。不整合既是一种地层现象,也是一种构造现象,在油气藏形成和演化中具有控制性,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沙三段沉积晚期由于受到构造抬升剥蚀的影响,由斜坡低部位向高部位厚度逐渐变薄,地层逐渐变老,形成地层剥蚀现象。受沙三段间不整合面的控制,易于形成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据此建立了不整合遮挡油气藏模式,不整合面以上沙二段内发育地层超覆油气藏,在低斜坡区则发育岩性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该类油气藏多分布在侵蚀高斜坡带,本区沙三2段侵蚀带下部发育了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位于X 47-6-4井—G G 354-5井区。该类型的油气藏在纵向上分布于多套储集体中,横向含油连片的特征,只有明确了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才能更好的部署开发井网。

地层超覆油气藏:在斜坡带水进过程中,地层超覆在下覆层序界面上,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即而形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如G 354沙二段底界的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除其它类型的油气藏外,在斜坡区多形成岩性油气藏。如G 35井沙二段岩性油气藏,油藏特点是油层厚度薄,面积较小,油层横向变化快,油气分布不稳定,而G 35井沙二段岩性油气藏,面积相对较大,证明当时水体环境的稳定性。

三、油气藏控制因素分析

研究区内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主要受岩性和“三面”因素控制,即主要受最大湖浸面、不整合面和断面控制。

1.岩性控制油气藏的分布

该区沙二、三段储层发育,储盖组合条件良好,在工区东侧斜坡区形成有岩性上倾尖灭圈闭,HG 16-38井区发育近岸水下扇,受局部物源的影响,该井区沙二段储层发育,且发育H7-1井南断层、H6-1井断层与油源断层沟通,能够使油气保存下来,经钻探证实该区HG 16-38井、G 35井沙二段油藏为岩性油藏。

2.最大湖泛面控制主要岩性油气藏分布

成藏条件分析和研究实践证实,最大湖侵面附近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最大湖侵面附近湖盆水体深度最大,水域面积和暗色泥岩分布最广,是生油岩集中发育层段。本区的沙三1段暗色泥岩即是生油岩也是沙三2段储集层的盖层,沙一段的泥岩层也是区域盖层,纵向上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两期湖泛面之间的沙二段和沙三段地层。

3.区域不整合面控制地层油气藏分布

构造活动多旋回性和构造旋回的多级次性,造成地层普遍存在多个不整合或沉积间断,有利于形成沿不整合面上、下分布的地层圈闭。如果这些圈闭与生油岩之间存在断层或不整合面等油气运移通道系统,就可以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或不整合遮挡地层油气藏。沿各级不整合面上、下都可以形成地层油气藏,不整合面主要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分布。沙三内部发育的不整合面,在其下覆地层形成了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其以上地层形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

4.断层面主要控制油气运聚

断层面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也有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断面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干通道,非主要生油岩层系油气藏的形成,多数是因为油源断层的沟通,如H6-1井断层与油源断层沟通,为油气运移起到了通道的作用。二是港西及前缘断层不仅控制砂体发育,在断距较大时,可以造成断层两盘岩性的变化,而形成侧向遮挡岩性油气藏。近东西走向的南倾港西断层为长期发育的油源断层,直接切入生油岩,为油气的运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鲍园,罗群,王超勇等.地震成藏学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1):28.280-286.

[2]朱筱敏,李洋,董艳蕾等.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一段实例分析[J].中国地质,2013,40(1):152-162.

[3]李洪香,董越崎,王国华等.歧口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J].特种油气藏,2013,20(3):6-10.

[4]庞雄奇,李丕龙,陈冬霞等.陆相断陷盆地相控油气特征及其基本模式[J].古地理学报,2011,13(1):55-74.

猜你喜欢
生油油气藏斜坡
CO2气氛耦合粉煤灰催化生物质热解生油特性分析
刻画人物心理展现生动场景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信仰的“斜坡”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英坨地区嫩二段和嫩一段生油岩特征分析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低压油气藏地下储气库井射孔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