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LD区块剩余油研究

2014-12-12 02:44曾宪友尹祥翔杜皓蔡绪森胡梦希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化工管理 2014年29期
关键词:砂组物性水井

曾宪友 尹祥翔 杜皓 蔡绪森 胡梦希(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100)

一、精细地质模型

1.地质模型

分区块对L D油田进行PETREL建模,以10 m为网格步长。1队平面网格数539×497,精细网格总数6161309个。现对1队PETREL建模进行详述,根据L D油田1队的动、静态特征,包括模型网格中的砂岩顶面深度、储层厚度、净毛比、孔渗属性等,采用PETREl进行相建模,属性建模,及构造建模,并以相控为基础进行了地质模型的精细划分。模型整体位于背斜构造东翼,根据造研究成果来看,该区域较为平坦,无大规模的断裂构造。

2.相模型

根据油藏描述沉积相研究成果得知,扶余油层以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将研究区域微相进一步细分为: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河口坝侧缘、深湖泥岩及分流间湾泥岩等微相。

3.物性模型

三维非均质性物性模型是以参数体的形式反映储层内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表征了油藏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1-2],按照上述思路分别建立了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模型。根据各井点的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利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井间的物性参数分布,得到渗透率模型。

二、全区块油藏数值模拟

1.网格的建立

在PETREL建模基础上,分区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粗化网格步长35*35 m,1队平面网格数154×142,精细网格总数502964个,现对1队数值模拟进行详述。模型选择Eclipse2005软件中E 100黑油模型,考虑油、气、水三相流体流动,其中气相主要为溶解气及少量气顶气,坐标系统为笛卡尔坐标,网格类型为角点网格,选取井排方向为I方向,垂直于井排方向为J方向,边界以油水边界线和1队的区域边界线为准,网格划分以35 m为步长。

2.全区及单井开发动态历史拟合

由区块的实际生产情况,采用生产井定油量,注水井定压定液生产的方法,因此对于生产井只要拟合上产水量,产液量就自然可以拟合上了,而对于注水井由于定了注液量,这样就保证了累计注水量的拟合,并且边界定压对模型计算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全区的拟合结果表明,对压力趋势、含水率、日产油、累产油、日产水和日产液拟合的相对误差较小,范围在±2%;该区块164口生产井的产油及含水率进行拟合,其相对误差仅为0.03%,单井历史拟合误差控制在±3%以内,整体符合率高达82%,由结果可以看出拟合效果较好。

三、剩余油成因与分布

1.剩余油的成因

L D区块剩余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水井与油井间高渗线上水推进较快,舌进现象较为严重,相邻油井间存在死油区形成剩余油;部分主力产层位存在注无采、有采无注的现象,注采对应关系不合理、水驱控制程度低;部分油水井间存在裂缝通道形成爆性水淹,主裂隙方向成为水淹通道,而水体无法影响到垂直于裂隙方向上的区域,该方向上油水井联动性差,对应关系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邻井生产情况较好而因自身工艺技术条件限制导致开采不充分而残存在井底附近的剩余油;低渗透带隔挡或岩性尖灭所形成的剩余油;断层隔挡区域,断层对注水存在影响,使得含油饱和度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略高于原始状态[3-4]。

2.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根据数模结果得如下表格,2010年G I、G I I、F I三砂组平均相对吸水比例均在13%以下;G 3、G 4、F 2三个砂组,平均相对吸水比例均在18%以上,水淹较为严重。由于这些砂组有效厚度较大,从纵向上看主力砂组G 4、F 2,仍为剩余油的分布的主要层位。从剩余油平均饱和度值上看,G 4砂组最低,水淹情况最严重,因此F 2+3应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力层位,而G 1和G 2砂组大部分未动用,采出程度低,也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对象。

表2 二队各砂组剩余储量及饱和度

四、剩余油挖潜对策

由剩余油分布规律,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制定如下的挖潜措施:

1.采用合适的方法来继续开采井间及微相边缘的剩余油,如转向压裂,反向注水等方式来开采滞留区中的残余油。

2.通过补射新孔来改善注采不完善区域井的井底流情况,开采其中的剩余油;对于因裂缝影响波及不到的区域剩余油,可通过堵水调剖、周期注水等方式来进行挖潜;

3.岩性歼灭隔挡型剩余油需要打新井来挖潜,不过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该类型剩余油挖潜价值较低;对于离水井较远的角井附近剩余油及因作业工艺方面原因影响导致油井产量不好形成油井附近的剩余油主要是通过重复压裂进行二次动用来挖潜。

结论

1.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知L D区块地质储量和相关的储层物性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对于剩余油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通过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L D区块进行地质和储层物性研究,从地层构造及增产措施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块剩余油产生的机理。同时,针对实际情况,给出了合理进行挖潜的建议。

[1]龙章亮,董伟,曾贤薇.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16(2).

猜你喜欢
砂组物性水井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水井的自述
濮城油田S3S5-10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乌龟与水井
断砂耦合对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