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15-2断块精细地质研究

2014-12-12 02:38杨尚武李明利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河北沧县061023
化工管理 2014年29期
关键词:单砂体三中断块

杨尚武 李明利(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河北 沧县 061023)

引言

官15-2断块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常规的调剖、分注等治理手段效果越来越差,导致区块开发效果差,近几年来自然递减均在17%以上。区块计划实施空气泡沫驱来改善开发效果,因此需要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工作,为空气泡沫驱开展提供依据。

一、断块概况

官15-2断块位于河北省沧县王官屯乡境内,为一被4条断层切割而成的断块构造。断块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沙三段,油藏埋深2140-2240 m,含油面积0.65K m2,地质储量173.34×104t,可采储量48.77×104t。

二、精细地质研究

1.精细地层对比及单砂体划分

本次研究根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由大到小、逐级深入地对研究层段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在对比中,先通过井-震地层划分相互标定,确定高级次地层框架。用地震识别出来的标志层控制目的层层段大套地层的顶和底。然后,依据沉积旋回划分砂层组,沉积韵律划分砂体。

通过对断块沙三段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将断块目的层沙三中划分了沙三中1-中6共6个单砂体,将沙三下划分了沙三下1-下10共10个单砂体。

2.单砂体微构造研究

在对断块进行单砂体划分和对比基础上,按照等高线2米密度绘制了16个单砂体顶界微构造图。从微构造图上可以看出(见图1),本区整体地层北西高南东低,断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和东偏南有2个微构造高点。

图1 官15-2断块沙三中下4顶单砂体微构造图

图2 单砂体平均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柱状图

3.沉积微相研究

参考区域沉积体系背景和相邻区块沉积体系分析资料,根据本断块岩性组合、剖面和测井等综合分析,对沙三段沉积体系进行划分,确定断块沉积体系属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相和微相并绘制了各单砂体沉积微相图。依据划分结果,断块沙三中1为湖泊体系生物碎屑滩微相,沙三中2-沙三下10为三角洲体系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远砂坝微相。

4.储层参数分布规律

(1)孔隙度和渗透率

纵向上,各单砂层孔隙度在12-19%,单砂层渗透率在60-130×10-3u m2,沙三中3-5、沙三下2-4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见图2)。平面上,沙三段孔隙度和渗透率值沿物源方向向两侧减少。

(2)有效厚度

纵向上,沙三中6、沙三下6-10等6个单砂体没有解释油层,其它单砂体以沙三中1、中3、沙三下2、下5平均有效厚度最大(见图2)。平面上,各单砂体均在构造高部位和近物源方向有效厚度值较大。

5.储量复算

应用容积法对各单砂体分别计算储量,合计175.02×104t(见表1),比原上报储量173.34×104t增加1.68万吨。

6.剩余油潜力研究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考虑油水井的射孔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及生产日期等因素,结合油水井注采对应状况、地下原油粘度和吸水剖面变化,把油水井多层合采(注)的情况进行产量劈分,通过研究表明官15-2断块沙三段单砂体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沙三中1-5、沙三下1-3等单砂体上(表1)。从结果看,断块仍具有较大的剩余油潜力。

表1 官15-2断块沙三段单砂体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数据表

结论

通对官15-2断块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对断块进行了单砂体划分,开展了单砂体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参数分布规律研究,并进行了储量复算和剩余油潜力研究,为断块下步空气泡沫驱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

[1]王渝明,许运新,黄德利等.陆相沉积地层油层对比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徐守余.油藏描述方法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王翊超.黄骅坳陷官15-2断块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单砂体沉积特征研究.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单砂体三中断块
想三中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濮城油田单砂体深度水驱探索与实践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在单砂体中的应用
扶余油田西5-8区块单砂体的精细刻画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