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气气浮装置在喇三联污水站的应用

2014-12-12 02:38郝延峰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第三油矿注水队黑龙江大庆163000
化工管理 2014年29期
关键词:溶气沉降罐絮体

郝延峰(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第三油矿注水队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一、气浮基本原理

气浮选是通过向污水中加入微小气泡,并使气泡表附着于水中油和固体颗粒上,形成带气絮体颗粒向水面上浮,从而得到油、固体和水的分离。带气絮体颗粒由油珠、悬浮物、气泡和浮选剂四种物质组成,絮体颗粒的浮升速度遵循斯托克公式。由于气体密度仅仅为水密度的1/775,因而絮体颗粒粘附的气泡越多越易于上浮分离。另一方面,污水曝气可有效地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等厌氧细菌的生长,从而减缓下游生产过程中的管线腐蚀速度。制取气泡是气浮法的先决条件,常用的制取气泡方法有充气气浮和溶气气浮法,喇三联污水站采用效果比较好的溶气气浮法中的加压溶气气浮法。溶解空气所用水来源于气浮沉降罐分离后水,占全部处理污水比例叫做回流比,喇三联气浮沉降罐的回流比在10%—20%间。

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气浮处理流程

喇三联污水处理流程:来水→5000 m3一次自然沉降罐→2000 m3溶气气浮二次沉降罐→1000 m3和500 m3升压罐→升压泵→升压后进入压力过滤罐,过滤后水→2座500 m3净水罐→外输泵→污水干线。

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于回流水中呈饱和状态,压入于气浮沉降罐的溶气释放器中;来自5000 m3一次沉降罐的含油污水进入气浮罐本体中的气浮中心筒配水系统,更进一步药液混合缓冲后通过气浮罐内斜管与罐直壁组成的导流区进入同向流气浮斜管沉降系统,在气浮管沉降系统的油泥依靠水流的推力及其自重沉入底部,尚不能沉淀去除的絮油珠继续随水流向上,水流在接触室遇到释放器释出的20—30 μ m微气泡后,即形成带气絮体颗粒而上浮至分离室液面,浮油溢流至环形气浮罐排油系统通过排油泵外排,分离室内底部气浮罐集水系统将处理后的水经出水管排出。

三、应用情况分析

1.设计效果

厂家提供的设计参数显示,在处理规模达2×104m3/d的情况下,气浮罐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1 2 3 45含油量mg/L出水水质(加药)<=30 mg/L悬浮物mg/L <=40 mg/L含聚浓度絮凝剂水温mg/L mg/L℃来水水质<=150 mg/L<=90 mg/L<=200 mg/L 40 mg/L 36—40

2.现场试验及分析

为研究溶气气浮装置除油效果,油田设计院和厂有关部门一直对喇三联污水溶气气浮系统进行关注和研究,我们队也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日前,我们队与设计院水化验室就气浮装置除油效果进行过多次交流,设计院的工程师肯定了气浮装置的作用,也提出近期打算通过调节回流比,摸索出提高气浮装置除油效果的实验研究。

下面是前期的一些研究,其中包括正常生产,停气浮装置,进沉降罐前加絮凝剂和不加絮凝剂等对比试验,连续对站内污水处理各阶段取样分析含油量,加药时加药浓度约为25mg/L,小于设计浓度40 mg/L:

喇三污水站溶气气浮装置除油效果对比表序号 1 2 3 4水质含油数据(mg/l)污水来水气浮罐进口气浮罐出口滤前外输日处理量备注210.884.439.96.6282.2148.6110.4223.0160.398.1282.6164.9146.038.299.6109.3118.211.914.415.511757.011095.111678.512312.7投气浮并加药停气浮并加药投气浮不加药停气浮不加药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来水稳定,负荷率在60%左右时。投运气浮装置并加絮凝剂除油效果最为理想,基本能达到设计目标。

结论与认识

1.沉降罐加气浮工艺能够提高沉降罐的除油效果。在来水100—200 mg/L的条件下,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出水含油平均值均在90 mg/L以下,通过加强收油、排泥、稳定液位等控制,出水含油最低曾达到27 mg/L。说明在沉降罐内增加气浮是提高除油效率的有效途径。

2.目前喇三联外输污水水质优良,基本无超标情况发生,但气浮罐出水水质与理论数值还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原因认为,来水含油高、含聚浓度高,成分复杂是除油效果不够理想的主因,污水温度、收油、排泥,加药控制也对除油效果有一定影响。

3 另一方面,污水曝气可有效地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等厌氧细菌的生长,硫酸盐还原菌能够将硫酸根离子还原成二价硫离子,进而形成副产物硫化氢,硫化氢对金属有很大腐蚀作用,腐蚀反应中产生硫化铁沉淀可堵塞管线和地层。可以说,在沉降罐内增加气浮除提高除油效率和除悬浮物外还有深层价值。

4.鉴于气浮罐出水水质与理论数值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打算通过调节回流量,改用外输水进行溶气,调节加药位置等试验摸索提高气浮罐除油效率的技术可行性。

[1]马自俊.乳状液与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2]孙英杰.油田水处理系列宣贯教程.大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1.

猜你喜欢
溶气沉降罐絮体
新型溶气气浮装置工作性能与试验探讨
污水沉降罐介质腐蚀性分析
水泥-石灰石粉浆体絮体生长多重分形特征
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
引江水源混凝絮体上浮原因分析与改善方案
沉降罐原油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喇嘛甸油田外挂水箱式污水沉降罐出水工艺探讨
加压溶气气浮除油工艺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PAC投加对絮体破碎后再絮凝特性和颗粒去除的影响
污水沉降罐过渡层组分分析与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