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子情结”在《儿子与情人》一文中的体现

2014-12-12 09:47吴晓芸
参花(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克拉拉劳伦斯情结

◎吴晓芸

“恋子情结”在《儿子与情人》一文中的体现

◎吴晓芸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现代派小说家劳伦斯的作品。文中描写了莫雷尔夫人在婚后生活中失去对丈夫的情感依托后,对儿子保罗表现出超越正常母爱的情感,是一种典型的“恋子情结”。本文将在分析作品内外人物关系、情感纠葛和情感投射的基础上, 着重对“恋子情结”这种畸形之爱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和现实表现、造成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儿子 情人 莫雷尔夫人 恋子情结

一、《儿子与情人》作品内容简介

文中的母亲莫雷尔夫人在婚后生活中才发现,丈夫为人粗鲁,加上生活的拮据,使她逐渐讨厌丈夫,但孩子接二连三地诞生,又使她无法逃离婚姻生活,对丈夫的情感,逐渐转移到儿子身上。这种情感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等到保罗真正长大,成为一个绅士的时候,谎言,冷言冷语,旁敲侧击,这些成了莫雷尔夫人干扰别的女人进入儿子情感世界的武器。因为畸形的爱,导致莫雷尔夫人无法正常看待儿子的情感,不能给出理性的建议。并且和保罗的两个追求者,米利安、克拉拉展开了对保罗情感的争夺。文章里依次出现三个女人,莫雷尔夫人,米莉安,克拉拉,通过对着三个女性之间感情纠葛的描写,侧面展示了本来一个优秀青年保罗的心灵成长历程,在这部小说里面,由于父亲的粗暴,加之长期不和父亲在一起,保罗在情感上偏向母亲莫雷尔夫人。依恋母亲,必然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强烈的憎恨, 文中母子关系的描写被认为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病例。保罗对母亲的依恋,也得到母亲莫雷尔夫人的“积极”鼓励和回应,保罗在得到默许后更加肆意妄为,莫雷尔夫人也拼命用“爱”来把成年的儿子拴在自己身边,但无论怎样,这种爱是不正常的,是畸形的,扭曲的,它不仅影响了保罗的心理发展, 而且对于莫雷尔夫人也是一种折磨。

二、 《儿子与情人》的现实来源

《儿子与情人》文中人物复杂纠结的情感关系,正是作者劳伦斯自己实际生活的一种折射。劳伦斯的母亲,利迪亚·劳伦斯在结婚前曾是一名教师,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受的教育上,她的学识和智商都高于丈夫,但由于年轻时的单纯和阅历的简单,一时着迷,就嫁给了采矿工阿瑟。随着彼此的了解深入,夫妻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科迪亚使尽浑身解数,想改造丈夫,让他成为有教养,有抱负的人,但是,结果却一直让她失望。本来寄托予长子威廉,但造化弄人,威廉也不幸离开了人世。遭此重创的科迪亚,对生活失却了兴趣和信心,直到看到因肺炎生命垂危的劳伦斯,幡然悔悟,她把全部的感情和爱都倾注到劳伦斯身上。劳伦斯成了母亲的全部希望,恢复后的劳伦斯对母亲言听计从,科迪亚鼓励劳伦斯从事文学创作,并为他设计好方向发展,但从这一侧面上看,科迪亚是典型的望子成龙。这是所有父母的共性,无可厚非。但科迪亚也干涉到劳伦斯的情感生活,她不允许儿子与除她以外的其她女子来往,干涉儿子的情感生活,妄想独占儿子的感情世界。这种畸形的情感,不仅使科迪亚本人陷入无望的深渊,而对于劳伦斯,也是一段痛苦的折磨。正是这一事实经历,劳伦斯才塑造出了格特鲁德·莫雷尔夫人这一人物,写下了这部传世之作。

三、“恋子情结”在作品中的表现

《儿子与情人》中莫雷尔夫人妄图占有保罗全部感情,她倾力培养保罗成为绅士。年幼时的保罗细腻,柔弱,母亲深深地爱着她,她把保罗作为自己希望的寄托,按照自己心中理想的男人模式来培养塑造保罗,莫雷尔夫人无私、无尽、无时无刻地关心和爱护,保罗长大了,莫雷尔夫人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愿望实现的快乐,挑战就出现了。保罗的情感世界里出现了另外两个女人,米莉安,克拉拉,米莉安成了莫雷尔夫人的最大威胁,莫雷尔夫人这样认为是有一定根据的。米莉安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女人,她可以占有保罗的灵魂,莫雷尔夫人对此只能对保罗叫嚷,发脾气,莫雷尔夫人的情绪随着米利安与保罗关系的不断深入而恶化,到后来这种嫉妒心让莫雷尔夫人无法自制,她甚至对保罗说一些醋味很浓的话,从她所说的那些话里可以看出来,在莫雷尔夫人的内心深处,保罗的角色已经从儿子转变为情人,莫雷尔夫人想要占有保罗的全部情感,她无法允许其他女人和她共同占有保罗的情感。比起莫雷尔夫人对米利安的敌视,克拉拉就不一样了,莫雷尔夫人打心底里瞧不起克拉拉,她认为克拉拉这样的女人,粗俗肤浅,她从心底里瞧不起这样的女人,也坚信自己一手培养的保罗,不会为这样粗俗的女人倾注自己的情感。克拉拉对自己的情感威胁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微妙复杂的母子关系间的“爱”在文中的展现得很细致。文章以莫雷尔夫人对保罗的情感为主线,根据这一情感发展塑造每个人物性格。每个人都在受这一情感左右,受这一情感伤害,但莫雷尔本人也未能幸免,伤害家人的同时,她自己也受到很大的情感创伤。在小说中,没有受过教育的下层采矿工人莫雷尔先生,难以和妻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婚后, 他只能用沉默回答妻子对报纸和文学的观点。繁重的井下劳动加上妻子的不理解,经常酗酒和发脾气成了他释放压力的唯一方式。但年幼的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父亲的这一举动,在他们心里,这样的行为,就是一个粗俗的酒鬼模样。他越是这样,孩子们就越远离他,莫雷尔夫人紧密地把孩子团结在自己身边,孤立莫雷尔先生。在所有孩子当中,保罗是莫雷尔夫人施爱最多的对象。也许在孩子当中,他们认为母亲对保罗的偏爱是令人羡慕的,实质上保罗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这种伤害也折磨着莫雷尔先生。莫雷尔夫人呢,她也不是个完全的愚人,她的痛苦也不比莫雷尔父子少,一方面,她偶尔会意识到自己太自私,明白自己对保罗的爱太过分,不正常,会影响保罗自己情感的正常发展,莫雷尔不止一次心里自我谴责,但当这种念头消失了过后还是这样,另一方面,她知道,保罗总有一天会长大,会和异性接触,会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另一个女人将对自己的爱股份进行分割,或许是一部分,或许是全部。永久的持有儿子的这种“爱”,是不可能的。莫雷尔夫人死了,以一个悲剧结束了这种爱的折磨。释放了保罗,也释放了自己, 算是爱的解脱吧!

四、“恋子情结”产生缘由分析

通过对《儿子与情人》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中母亲对儿子这种无意识的特殊情感心理有其产生的原因。首先,莫雷尔夫人所受的教育和婚后的生活为她的“恋子情结”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莫雷尔夫人是一个清教徒,有一定的思想涵养,思想清高而古板,在社会里处于中产阶级,她是一个漠视任何的感官享受只注重精神生活的女人,可偏不巧的是莫雷尔先生却不是这样的人。无望的婚姻生活使莫雷尔夫人深感寂寞。保罗的出生使她有了新的希望和寄托,她要牢牢控制保罗的情感。其次, 莫雷尔夫人所处的时代为她的“恋子情结”提供了社会基础。健康的情感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社会制度,《儿子与情人》的社会的因素即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心理被异化。“一个既有性格又有修养的女人进入了更低一层的阶级,过着自己极不满意的生活,她曾爱过的丈夫不断地让自己失望,所以一旦有了儿子,她们就会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培养,一经儿子长大,她就会选择他们为自己的情人。”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当时的社会氛围, 严重压抑和扭曲了人的自然情感。莫雷尔夫先生每天贪黑起早,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从事着危险的采矿工作,但是回到家里,思想清高的太太却因为他没有精神追求而瞧不起他,儿女们也想着母亲,不尊重父亲。他只能靠酒精来麻醉自己。莫雷尔夫人她虽受过教育,渴望精神生活,但在肮脏、贫穷的矿区,她的这种奢求最终把她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结语

通过揭示和分析《儿子与情人》中母亲“恋子情结”的表现、危害和原因,联系现实,我们应可体会到“恋子情结”对孩子成长的危害。固然对孩子无私的爱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是未可厚非的, 但过度的爱演化成的“恋子情结”将影响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心理。

[1] 车文博. 弗洛伊德文集( 第三卷) 中译本[M]. 长春: 长春出版社, 1996.

[2] 车良廷. 儿子与情人中译本[M]. 北京: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7.

[3] 蒋柄贤. 劳伦斯评论集[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4]陈会昌.人格心理学中译本[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克拉拉劳伦斯情结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重来一次的机会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