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都是情

2014-12-12 12:20何桂梅
参花(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棉鞋织毛衣鞋面

◎何桂梅

一针一线都是情

◎何桂梅

唐代诗人孟郊有首脍炙人口的短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诗人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后来我又在课外书中看到,清代的史骐生和彭桂也分别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孩子、为亲人缝补衣服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算不上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针线活没有《红楼梦》里的晴雯那般好,只懂得简单的缝缝补补,家里所有的缝纽扣、补口子之类的活,自然是我的份儿,不过也做得有滋有味,把对家人深厚的感情,都倾注在那一针一线里。随着生活景况的日渐改善,家人很少再穿有补丁的衣服,我不算精湛的手艺自然难有施展的机会,也就日渐生疏了。每到寒假,我便会闲得发慌,于是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些旧毛线,搬张凳子坐在村里的婶婶们身旁,手里拿着两根针一根线上下翻飞,像模像样却又笨拙异常,跟着她们学织毛衣。

有人说,女子第一次学织毛衣,那一定是为心爱的人,在夜色里,心里装着那个日夜念叨的人,手上牵长长的线,一针一针将一腔爱意放进去。想着自己一针一针织出的东西穿在他的身上,感受着他的体温,就算没见面,温暖的感觉也会从心内丝丝溢出。而那个时候,女子编织的不仅仅是那件衣物,她编织的是自己的心。

我织的第一件毛衣,却是织给母亲的。刚学会织毛衣那会速度比较慢,毛衣织好后已经是夏天了,我只好把毛衣偷偷地锁在柜子里,然后等待冬天的来临,把毛衣拿出来,亲手为母亲穿上,让母亲感受女儿的爱在身上环抱着自己。

后来,我又学会了织手套和袜子,还学会了编一些漂亮的小袋袋之类的玩艺儿。当然,这些都是用来犒劳自己的,或者,仅仅是供自己欣赏的。那时,在我看来,编织是一件好玩而又浪漫的事,所以才会让我乐此不疲。

某个冬天的午后,我偶然看到有个女人坐在街边静静地钩毛线鞋。和煦的阳光暖暖地斜照在女人的身上,看上去很美。很多路人在围观,我也忍不住驻足。我发现,女人跟前的篮子里摆着好几双已经完工的毛线鞋,由此也得知,女人钩毛线鞋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为了浪漫。围观的路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我却久久不愿离去。我没有去关注女人到底做成了多少笔生意,只是聚精会神地看女人如何钩鞋。看了好一会儿,我突然心血来潮,马上跑去市场买来毛线和鞋底,凭着记忆一针接一针地钩,钩了拆,拆了钩,折腾了几天,总算弄出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一种只可意会的喜悦却聚拢了我的全身。再后来,逐渐轻车熟路,只需一天,就可以钩出一双漂亮的毛线鞋了。

同年冬天,我又从同事那里学会了用棒针织毛线棉鞋的方法:先用毛线织成鞋面和鞋垫,然后把有绒毛的棉布裁剪成大小一样的鞋面和鞋垫,接着将鞋垫缝入鞋底,紧接着将织好的鞋面和绒毛鞋面用手工针反缝牢鞋底,再用尽气力翻转上来,最后拿些绒毛布缝好鞋口沿,毛线棉鞋就做成功了。这种毛线棉鞋,织起来感觉有点繁琐,而且手工针常把我的手指头刺得老疼,但穿在脚上却感觉舒适暖和,自然再繁琐再疼都是值得的。

此后的每个冬天,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会抽时间按照所需给家人、爱人和孩子织毛衣、钩织毛线鞋。看着他们个个都穿上了自己亲手织的“温暖牌”毛衣、毛线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满足。这些毛衣和毛线鞋或许没有商店里卖的那般精美,但牌子可是绝无仅有的、属于私人定制的产物,那一针一线里,饱含着深情,饱含着自己所有的温存、细腻、体贴和关怀。韩剧里说,恋爱中的人送鞋给对方的话,对方就会离你越来越远;我倒是觉得这鞋不应该包括毛线鞋,因为一种温度的感受和存在就意味着距离的相近,很近,近得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棉鞋织毛衣鞋面
织毛衣
玩雪
织毛衣的历史
横编鞋面分类与组织结构探讨
给孙子织毛衣
针织鞋面的分类与特点探讨
让阳光躲在棉鞋里
织毛衣
电子墨水高跟鞋:鞋面图案随心换
“棉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