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GDP

2014-12-13 11:02孙成显徐学军汪照全
人民公仆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机科学人类

■ 孙成显 徐学军 汪照全

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GDP

■ 孙成显 徐学军 汪照全

GDP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通常被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通俗地讲,它代表着人类改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行为能力,亦即第一产业(农业等)、第二产业(工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出能力,其对象涉及到耕地、矿产、动植物等资源,关系着人类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不科学的GDP,就是GDP无度增长和反映GDP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呈现畸形的比例结构,影响着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1972年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引用。此后,联合国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定位如何,决定着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与质量的安全态势和水平,同时也决定着人类自身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安全态势和水平。

可持续发展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存在,二是人类经济社会在依存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可持续存在与发展。而GDP则是反映人类与自然资源发生关系的媒介指标,它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深度和广度,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宽度和广度,同时也反作用并影响自然资源种类和生机环境存在的安全和可持续性。人类通过实现GDP,把整个地球视作人类的经济区,陆地、海洋、草原、江河中的动植物都成了人类经济的靶子,经济活动覆盖和吞噬了一片又一片区域和一个又一个物种。由此,人类需求从简单向多方位发展,如粮食、蔬菜、肉食、水果、服装、住房、汽车、洗衣机、家具等;社会人文景观也向多样化空间发展,如高楼大厦、交通道路、娱乐场等。这样带来的结果是需求的经济性冲击了资源的生态性,资源利用的无度化引发了资源生存的碎片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单方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引发总需求(指对再生资源和矿产等的需求)、总供给(指GDP)与总物源(指自然资源)三者的持续失衡,过度追求人类总需求、总供给的最大化,忽视自然生态的第一性、承载的脆弱性和自身平衡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人类拉响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危机警报。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计算,2013年8月30日是生态超载日,这表明地球当日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或可循环的自然资源总量;在本年剩下的4个月里,人类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透支着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生态超载导致森林萎缩、渔业资源衰退、土地减少与退化、生物多样性日益丧失等。应当讲,GDP已成为关系并决定和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片面追求GDP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与影响

GDP涉及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及其产值,自古至今不断改变和增长着,并直接反映在承载自然生机本体的地球表面景观的变化上。即第一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对自然生态地表面貌的第一次分割与覆盖,其结果是使得大面积原始土地被改造成农用地,导致大量动植物数量、种类的减少甚至消亡;而人类近现代以来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对残留少量原始地貌生态和农业用地的再次侵蚀与分割,其结果是承载生机本质的农用地被大量占用、大量工厂的无度建立与运转带来的污染水、土壤、空气等问题。如我国1952年的GDP只有679亿元,2011年为47万亿元,这一年的一天创造的GDP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1990年世界经济总值为21万亿美元,2011年全球经济总值约为70万亿美元,预计到2100年,世界经济总值将达到235万亿美元至550万亿美元之间。目前,全球不断增长的GDP以及GDP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的不科学,甚至出现以牺牲和破坏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自然资源来换取黑色GDP的增长,其结果不言而喻地摆在人们面前:一是大部分土地地貌因为满足人类的吃、穿、住、行而被改变,其中一部分变为耕地,用于种植或养殖农副产品;一部分地表被硬化,变为了城市、工厂、道路等。二是在这种以满足人类诸多需求而改变地表面貌情况下,物种的多样性受到冲击与损害,大量动植物等因生存空间丧失、因各种污染等而消减灭绝;一些物种的减少或消亡必然引起生态圈原有平衡关系的改变,生机已呈衰减变化态势。如森林面积锐减。地球曾有三分之二的陆地为郁郁葱葱的森林(76亿公顷)所覆盖。随着人类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目前为25亿公顷)。2007年6月世界生态协会推测,目前世界上的雨林和树木以每分钟一个足球场的速度在减少。森林面积锐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加剧等;导致动物多样性衰减。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世界一些著名的生态学家惊呼:人类正在毁灭极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

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通常被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GDP

盲目片面追求GDP、“唯GDP论英雄”,必然带来经济行为的爆炸和GDP的爆炸,必然导致各产业所对应的自然资源种类、规模和性质等的大改变、大调整和大取舍,并伴随以下悖论行为与理论的并行:在经济行为爆炸和人口爆炸的前提下,一方面提出发展经济,向地球索取,以满足人类需求;另一方面又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际情况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天生的矛盾体,人类发展经济的欲望永远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天敌;GDP畸形结构和无度的增长,意味着人类有了生产消费的胜利与喜悦,同时也意味着自然生机可持续的衰减与损害。

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数字看现状,不难得出这样一个观点:GDP现有结构、比例本身已经证明,它仅代表并反映人类获取自然资源广度、深度、强度能力的指标。

可以说,不科学的经济行为和理念,不断助长着GDP规模结构和性质的非生机取向,使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机可持续发展方向渐行渐远,持续肢解着自然生态格局,撕裂着可持续的本质载体与内在关系。这种舍本求末的GDP结构规模,终究会断送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葬送原本美丽生机的大自然。总之,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GDP,需要反映并维护自然生机本质属性和开发利用有序、有度的GDP。不科学的GDP,其取向的非生机性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性”与“不可持续性”;而科学的GDP,其取向的生机性则决定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了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负责、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我们需要科学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GDP,呼唤反映并维护自然生机本质属性和开发利用有序有度的GDP。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审计署卫生药品审计局)

猜你喜欢
生机科学人类
让阳台焕发生机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生机暗涌
人类第一杀手
点击科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科学大爆炸
生机何傲然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