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育环境培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014-12-13 21:24
新东方 2014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价值观核心

教育环境是价值观念产生的重要基础因素,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平台,做到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观念,必须主动重视教育环境的培育,突破制度和体制的制约,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当前的社会发展趁势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历史教育环境、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三个方面。

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础

从文化传承发展来看,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挖掘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要获得突破性的改变,必须从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有效成份。

(一)要充分借鉴中华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历史经验,营造历史传承的教育环境

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培养人民的民族精神意识,使社会秩序得到稳固的发展,在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在传承历史教育价值观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总结历史教育实践经验,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价值观教育精神,以历史实践做依托,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一些经验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奠定了今天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

第一,价值观教育在各种教学内容中始终处于突出地位,达到课内教育和课外实践的完美结合。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没有独立的价值观教学场所和内容,而在私人办学和政府办学方面,又强调把价值观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却没有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例如,中国古代的“太学”开设读经课。经学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思想,其内容重点强调了治人之道和伦理道德,作为当时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课内接受了良好的价值观教育,在课外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第二,价值观教育与智育、美育和谐统一。关于德与智的关系,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中主张“必仁且智”,认为“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1]。中国古代重视德育教育,重点强调德和美的关系,中国古代价值观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为主,重礼数、颂美德对人的思想道德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乐教、礼教体现了整个古代价值观总体的发展趋势。

第三,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价值观教育。以忠为本、以孝为先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核心,在价值观教育中,学校里提倡“三纲五常”的教育思想,重视学习忠孝思想,忠臣、孝子在古代社会和家庭中最为重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提倡的忠孝价值观思想构成了整个民族的思想脉络,“三纲五常”紧紧的束缚着人民的思想,任何人都无法摆脱。

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定多于肯定、批判多于赞许的。近年来由于国力大增,民族自信心有所恢复,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影响亦逐渐重视,国学方兴未艾,国际上孔子学院办得风风火火,但对国人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基本上属于碎片化,国学入课堂多以诗歌、短文、节录的形式讲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尚未形成围绕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形成系统设计。应该高度重视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制度设计,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丰厚的历史土壤。

(二)要汲取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经验,围绕时代主题打造教育环境

把握时代脉搏,围绕时代主题,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有效经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整个民族面临着危机。在民族危亡、救亡图存、渴望变革的氛围中,传统价值观成为人们质疑的对象,并逐渐让位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初步提出自己的价值主张,其目标指向建立独立、自由、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开展了一系列价值观教育活动,一是做好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在全社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结合社会实践经验发展共产主义理想价值观念。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将爱国主义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统一战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三是以艰苦奋斗为主体的革命精神教育。四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道德情操教育。通过一系列符合当代中国人需求的价值观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才会变成具有生命力和生长性,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响应和共鸣,成功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大化整合,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要吸取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价值观教育环境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人们逐渐挣脱封建思想枷锁,培养了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但这一期间,大跃进的失败,使“共产主义理想”和“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因此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失去了价值导向作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价值观引导下,人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异化了自己,迷失了自我,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看待他人和社会,也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与社会、集体、他人的关系。不仅造成了社会经济的衰退,也破坏了几十年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培育环境,造成了人们价值的真空和信仰的危机,价值观培育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对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价值观教育经验,好的要坚持,其中的惨痛教训,如果为尊者讳,刻意遮掩回避,对于形成历史共识和民族共识是极为有害的。必须采取直视务实、充分批判的态度,营造一个科学的历史研究环境,正视某些历史性失误对民族价值观的伤害,展现真实的历史,才能以史服人,以理服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史鉴平台。近年来对抗日战争期间的国民党军队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影视和纪念活动予以肯定,对推进两岸互信起了很好的作用,也为形成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当代中华民族共识提供了良好的语境,这一点值得推而广之。

二、正视国际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践行的深刻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国际环境,深刻影响着我国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当代社会主义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双重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出现了剧烈的变化:苏东剧变代表着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新时代的到来。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深刻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苏东剧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体制性矛盾久拖未决,使一些人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这就造成了思想方向上的迷茫。

(二)当代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新变化,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在新的形势下,西方敌对势力通过隐蔽的手段来影响中国价值观念的发展,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以其自身的发展优势、新的方式从政治转向社会生活方面。一些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以经济文化艺术交往为借口,利用其现有的发展优势,有意推广其“西式”价值观念、政策、执政模式和生活方式,极具欺骗性。这些渗透,必然会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或涉世未深者受到蛊惑,对西方价值观念产生盲目的崇拜,背弃社会主义价值观。

其次,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家主权的渗透性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强有力经济干预的机构。国家疆界变得模糊,民族意识弱化,人们的理性逐渐被淡化。同时在国际范围内资本、信息、技术和知识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强,伴随而来的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增强,将会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互联网上自由意识泛滥、伦理意识缺失和道德责任感的削弱,淡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缺失,传统伦理、人文精神价值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新媒体扩张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商业价值急剧上升,大众化、个人主义的思想占领了主流媒体,人们的集体意识淡化,使人的个性的表达将越来越迁就于网络化的世界、多面向的资讯和消费选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原有的方式及其效果受到新的考验。

总之,当今价值多样化使得人们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发展方向上脱离了轨道。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冲击不可避免,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一是要加强对国际环境的科学解释,从思想上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际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强化共性,摒弃其中与社会主义不相容的因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上的宣传教育,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了解和认同。近年来我国在国外建设了一批孔子学院,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应该在孔子学院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共性及人类共同价值地宣传。

三、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

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目前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伴随着传统社会的消解和现代社会的生成,必然会对的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内外意识形态的冲击下,经济和政治问题突显出来,各个领域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增加,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冲突等方面的新矛盾不断加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新的要求。要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地位,明确指出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实践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组织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立完整、有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网络媒体环境,要通过这三种主要途径进行价值观念的培养。

(一)优化中国社会环境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处于一个发展时期,优化社会教育环境是其发展的基本条件,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加大社会物质投入和社会管理力度,打造良好的社会主义经济环境,达到国家富强的根本目标。物质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增强效果。

第二,优化社会政治环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政治环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各个部门都能各司其职,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让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以优化政治环境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强大的政治能源。

第三,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改造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念,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强调社会主义理想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族解放离不开基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只有遵循社会主义制度、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困难、迎接挑战。

建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教育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注重发掘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努力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从各个层面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好各领域之间的关系,去除不协调、不同步的复杂情况,处理好“自由”和“平等”、“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内核。

(二)结合当前学校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战场,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一个人在校园度过漫长的时间,所以学校教育十分重要,学校的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第一,加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形成一个系统的保障体系,确立学校环境建设的大方向,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去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信仰缺失,理想淡漠等,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理念。

第二,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地域文化等特点,从实际出发来进行学校环境建设。教师要通过自身来引导学生,遵守基本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心灵教育。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培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抗压能力,在此基础上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映射范围,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一个主流精神教育,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优化网络媒体环境,完善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的管理体系

在新时代、新媒体的背景下,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要具有时代性,要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优化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焦点。针对大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要注重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传播主流的价值观思想,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合理整合网络资源,为学生的精神生活、文化思想交流提供优质的平台,让学生方便快捷接收到最新的信息,了解最前沿的思想动态。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特点,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网络文化教育的有机统一,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例如在校园网络中设立论坛,引导大学生自主践行校园精神,通过网上心理测试与治疗、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将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和就业压力等,及时地度过心理危机。

第二,加强网络文化道德教育是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随着网络的传播,网络道德失范、网络文化冲突阻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迫在眉睫。要培养大学生道德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进行网络文化道德教育,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加强网络行为安全教育,树立法律意识,在网络中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利用网络进行道德意识教育,在注重网络快捷性和全面性的同时,引导他们对垃圾信息进行处理,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和判断力,维护网络文明,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符合时代性、生动性和实效性的发展特点。

(四)传承中华美德,以教育实践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教育实践中抓好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的社会精神,大力弘扬社区服务等志愿精神,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走进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抓好勤劳节俭教育,开展全民性的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等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全民节约的社会氛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基础上,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建设,培育爱国、敬业精神,增强团结、诚信、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们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把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培养教育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支撑。

[1]董仲舒.春秋繁露[M].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