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

2014-12-14 10:06徐晓丹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变动入境

徐晓丹

(吉林工商学院旅游学院,吉林长春130507)

吉林省入境旅游自2004年以来迅猛发展,入境外国旅游者数量和旅游外汇收入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整体规模得以扩张,旅游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动。旅游消费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旅游消费结构变动的研究,将为制定吉林省入境旅游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水平变化趋势

截至2013年底,吉林省共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24.3 万人次,比2012年增加了5.1%,创造旅游外汇收入5.52 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了11.6%。1999—2012年间,吉林省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平均增长16.4%,创造外汇收入年平均增长18.7%。从接待外国旅游者国籍来看,入境旅游者人数排在前8 位的客源国分别为韩国、俄罗斯、日本、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其中1999—2011年间,来自韩、日、俄三国入境旅游者人数分别达到16.33 万人次、11.42 万人次和4.5 万人次。从横向比较来看,2009—2012年广东省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居于全国首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吉林省入境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较全国旅游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与全国平均值相比也较低,但从数量上来看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吉林省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率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较其他省份增速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如图1所示,1999—2012年间,吉林省入境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呈波动式增长。自2007年以来增长迅速,2012年吉林省入境旅游者人均天消费达到180.44 美元,1999—2012年人均天消费,年均增长0.68%。

二、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演化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及相关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根据旅游消费的内容分类,旅游消费一般分为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信、医疗消费等。[1]

2012年吉林省入境旅游人均天消费比例构成中长途交通占36.7%,游览占4.3%,住宿占12.3%,餐饮占5.6%,娱乐占5.2%,购物占23.1%,邮电通讯占2.8%,市内交通占1.7%,其他服务占9.4%。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地区非基本性旅游消费( 购物、娱乐等)支出在旅游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则反映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旅游消费相对合理。反之,交通、住宿、餐饮、游览等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较大,则表明旅游消费质量较低。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9—2011年)统计资料,笔者描述出1999—2012年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

如图2、图3 及图4所示:1999—2004年,吉林省入境旅游基本消费呈下降—上升趋势,非基本旅游消费先升后降,降幅较大,2004年之后又迅速上升。2004年以来基本旅游消费与非基本旅游消费均呈波动式增长趋势。从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看,各项旅游消费的结构均有变化,作为基本消费的交通所占比重最大,变动也最大,其次是住宿和餐饮这两项基本消费,而非基本消费的旅游购物变动较大,呈波动式演进。变动趋势最小的是娱乐。

图1 吉林省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水平

图2 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演变

图3 吉林省入境基本旅游消费结构演变

图4 吉林省入境非基本旅游消费结构演变

(一)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评价

旅游消费结构是呈动态变化的,每一年旅游消费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引用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指标衡量旅游消费结构平均变动程度的大小。此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将考察期期末的交通、住宿、游览、餐饮、购物等每类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减去期初相对应的交通、住宿、游览、餐饮、购物等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得出的差取绝对值后再逐个相加,即得到期初到期末这一时间段消费结构的变动值,再用变动值除以考察年数,得到的数值即为年均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2],其公式为:

表1 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

从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来看,1999—2010年间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呈波浪式演进特征,有升有降。其中长途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对消费结构演进的影响比较大,变动度分别达到0.75、0.79、0.42、0.34。

(二)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评价

旅游消费结构指数为非基本旅游消费占旅游总支出的百分比与基本旅游消费占旅游总支出百分比的比值[3],数值大小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旅游消费结构指数a=非基本消费/基本消费×100%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则旅游消费结构指数也低,表明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大;相反,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数值越大,反映旅游消费结构越趋于高级化。

表2 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

从旅游消费结构指数变动来看,1999—2012年间总体上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沿升—降—升的趋势演进,1999年旅游入境消费结构指数为53.14%,2004年达到最大值89.04%,随后下降,至2012年旅游消费结构指数达到71.65%。

以上分析表明,近14年来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在旅游消费水平、旅游消费结构和旅游客源市场均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吉林省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迅速,但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且入境旅游人数与人均消费增长不同步。但总体来说自2008年以来人均旅游消费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旅游消费结构变动来看,旅游消费结构呈波浪式演进特征,有升有降。从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看,各项旅游消费结构均有变化,作为基本消费的交通所占比重最大,变动也最大,其次是住宿和餐饮这两项基本消费,而非基本消费的旅游购物变动较大,呈波动式演进,变动趋势最小的是娱乐。

二、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消费属于高层次消费,其需求弹性较大。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旅游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国际上政治、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外,旅游需求因素如旅游者的收入水平、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以及风俗习惯、兴趣爱好等都是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旅游供给因素如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接待设施、服务内容与质量、社会治安以及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等也都是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3]其中旅游供给的因素更为关键,消费者的需求能否实现最终受旅游供给的限制。

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吉林省整体优良级旅游资源类型种类较齐全,其中旅游资源多集中在生物景观、水域风光、地文景观在内的自然类旅游资源类型,而人文景观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数量较少,类型特色也不鲜明。从资源总储量来看,长春、吉林、延边、通化、白山居吉林省旅游资源总储量的前五位,凸显出吉林省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吉林旅游业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突出优势。长白山资源特色突出,资源品质高,优良级的旅游资源储量和品质也比较高。[4]

2.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设施

在酒店接待业方面,长春、吉林、延边地区酒店的数量和质量均居于全省前列,可满足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住宿要求,而四平、白城、松原等市的酒店业相对欠发达,对吉林省旅游业具有一定负面影响。酒店、交通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发展良好,供给的内容和项目、档次与级别、供给方式与旅游需求相适应,则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旅游业发展得比较好,反之,则会阻碍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吉林省有两处民用机场,分别位于长春市和延吉市,一个长白山森林旅游机场,坐落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松江河镇。长白山机场的建成使用对于吸引远距离客源地旅游者尤其是入境旅游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某一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经济发展程度一般的地区入境旅游人数明显会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首先,地区的经济基础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供给能力的强弱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会有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先进的管理系统,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消费能力强的游客来访。其次,旅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也比较紧密,有助于进行地区旅游资源宣传,提高地区知名度,吸引外国旅游者。

三、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优化对策

吉林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从入境旅游人数与人均消费水平和旅游消费结构比较来看,吉林省入境旅游仍表现为数量扩张型发展,入境旅游消费结构还处于初级阶段,属于滞后性消费。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改善旅游交通运输条件,提高住宿、餐饮服务质量,加强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旅游消费质量。

1.发挥长白山旅游区的带动作用

依托本省优势资源,加大旅游资源整合,把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休闲服务的建设结合起来。深度开发丰富的、高品位的资源。在长白山旅游资源丰度大的地区增设旅游线路,盘活吉林省整体内部入境旅游城市,发挥长白山旅游地区的牵引作用。同时细致地综合地分析吉林省各地区的旅游资源,从而确定该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吸引力强的旅游资源,以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点带面形成资源群,建立高级旅游景区,注重构建优质旅游产业链条。认真分析主要入境客源国市场需求,有预见性地对旅游产品进行合理规划,以求适应变化的旅游市场。加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财政投入,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地区旅游开发,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吸引消费能力强的游客。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2.加强旅游客源市场开发

目前吉林省入境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国是韩国、俄罗斯、日本,说明吉林省的地缘优势吸引了周边近距离国家的入境旅游。交通距离对于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距旅游目的地的远近会影响客源国入境旅游者的决策。因此针对吉林省入境旅游既要保证韩国、俄罗斯、日本等主要客源市场的稳定增长,同时也要加强其他远距离客源国市场开发,平衡旅游客源国市场结构。通过举办展会、赛事活动、加强贸易往来、扩大宣传等渠道强化旅游目的地形象,使其成为吉林省潜在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要根据入境旅游客源国旅游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风俗习惯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消费开发。调整旅游消费结构,降低交通消费水平,通过淡季机票优惠、旺季增开航班、旅游包机等形式来降低国际旅游交通费用,通过价格优惠及优质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源。

3.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从吉林省入境旅游基本消费内容上看,交通支出所占比例较高,变动也较大,说明吉林省入境旅游者在交通方面的花费比较多,要提高旅游消费效益就是要降低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比例,提高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因此为了提高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质量,要加大交通投入,改善交通设施,加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增加入境旅游便利性。吉林省入境旅游游览花费比重不高,变动度也比较低,说明吉林省景区景点对入境旅游的吸引力不足。长期以来,吉林省旅游景点开发形式、旅游产品类型单一,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为此应面向国际旅游市场调整旅游产品供给结构,除观光旅游外开发一些高品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消费水平较高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与层次,如发展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专项旅游。改进住宿、餐饮业服务质量,完善规范化服务体系,规范化与个性化旅游服务相结合。扩大住宿、餐饮消费在入境基本旅游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增加入境旅游者过夜天数,延长消费产业链。从非基本旅游消费来看,吉林省入境旅游购物消费具有发展的空间。但是目前吉林省旅游商品开发水平还比较低,旅游商品种类少、缺少地方特色,与旅游购物需求不协调。地方性是旅游纪念品最为本质的特征,旅游商品与纪念品强调其民族性、地方性和特色性。吉林省旅游商品开发应注意突出地区特色,重视商品包装、生产与销售的规模化与品牌化。在娱乐消费方面应增加娱乐设施,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发游客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具有吉林省地方特色的娱乐活动,努力增加娱乐消费支出。同时要加强货币兑换、通讯、医疗等其他服务,从旅游消费各方面提高入境旅游的满意度。

4.积极培养面向国际化的旅游人才

旅游经济是一种以旅游为目的、以经济为基础、以服务为主的经济活动,旅游业内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5]因此,要实现将吉林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旅游强省的目标必须要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加强旅游基础人才的培养,强化旅游企业经营者能力的塑造,加快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现代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体系,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素质及管理水平,实现传统旅游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向现代服务管理方式成功转变。深化旅游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懂技能、懂外语的复合型国际化旅游人才,增加韩、日、俄、德等吉林省主要客源国市场小语种旅游人才的储备。在人才体系建设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吸引、用好、留住各类旅游人才,为其发挥才能提供和创造发展的空间与舞台,提升旅游人力资本要素对地区经济的溢出效应。

[1]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贝贝,郑国璋.安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3]苏建军.山西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及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2,(2).

[4]甘静,王文静.吉林省入境旅游地区差异及结构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8).

[5]张曦文.提高吉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与研究[J].剑南文学,2012,(8).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变动入境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变动的是心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