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科研腐败 亟须制度创新

2014-12-15 11:10王灏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腐败

王灏

近日,数位知名院士、教授、专家通过弄虚作假,骗取巨额科研经费而深陷腐败漩涡,使得原本就被诟病颇多的科研腐败问题又再次刺痛公众眼球。

据统计,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达5000亿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鲜有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学术腐败、科研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利用虚假合同、发票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从某种程度上讲,科研腐败已不仅仅是个别教授、学者的个案,而是普遍存在于学术圈的“共同现象”,收受回扣、变相套现甚至已经成为科研工作的“潜规则”。

巨额科研经费缘何中饱私囊?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科研管理制度的落后。具体而言,一是科研经费多头管理。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采取“分散投入、多头管理”的形式,科研经费的使用一方面受经费所在部门,如科技部、教育部等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限于财政部关于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及管理。各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及信息交流,为科研经费腐败提供滋生的环境。二是粗放管理。以课题负责人为主体的经费管理制度中,经费的预算、申请、使用都是课题负责人说了算,相关部分只做初步审核,缺乏相应的社会监督,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为科研腐败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三是高校薪酬体系的缺陷。现行的高校教师工资构成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科研经费的多少则与课题负责人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仅仅依靠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已很难满足一些高校教师的基本需求,而要获得更为体面的生活,就不得不增加科研项目的申请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申请额度。这便成为科研腐败的直接动因。

要遏制科研腐败,常规的思路便是制定严格的科研经费使用细则,大到仪器采购,小到差旅补助,都制定严格的上限标准,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忽略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际,从而又催生了矫枉过正的怪状。实际上,科研经费腐败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已相当严重,简单的制度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补丁也无法消除公众心中的芥蒂。遏制科研腐败,根本在于制度创新,建立专业的联席机构,从立项、申请、经费预算、科研过程、结项等环节加强同行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改革不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联席机制,加强同业评价。目前,我国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管理大多集中在科技部、财政部以及其他项目经费来源单位,各单位内部缺少对科研项目可行性及经费使用进行评审的专业人员,项目需要多少经费,经费如何使用,往往都是由项目申请者决定。且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这就使得科研项目从立项后便处于真空状态下,极易滋生腐败。合理配置科研经费,遏制科研腐败,政府机构应主动退位,由专业人士成立科研项目联席会议机制,对课题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经费、实施过程、科研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审,加强同业评价,减少行政干预,确保每一笔科研经费都能落到实处,避免利用虚假信息骗取国家资助。

第二,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强化全过程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这同样适用于科研领域。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权过度集中于课题负责人手中,遏制科研腐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强化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各科研经费管理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精诚合作的作用,有效消除科研经费监管环节中的真空地带。科研部门侧重业务层面,对项目申报、立项、结题、合同等进行监督;资产部门负责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购的固定资产,以及增加的无形资产等,做好资产核算;财务部门则负责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时对项目经费进行会计核算;审计部门则与财务部门一起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进行审核,对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的监督。

第三,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阳光之下无猫腻。遏制科研经费腐败,弥补科研经费漏洞,必须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信息的不公开,使得某些科研人员或科研管理者心存侥幸,一次次地躲开了公众的视野。除保密信息及知识产权外,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经费预算、经费使用、项目结题等全过程的信息全部对外公开,提高科研项目实施进程的透明度,推进“阳光科研”工程建设。

总之,堵塞科研经费管理漏洞,遏制其贪腐行为,不能再一味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深究其根源,从制度创新的层面去治理,以同业评价确定其准入门槛,以缜密的全过程监督杜绝其漏洞,以信息公开将其置于阳光之下,如此,方能管住那只伸向科研经费的“魔爪”。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腐败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