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独立学院转型的启示

2014-12-15 05:03李德正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独立学院

【摘 要】分析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以及其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对我国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 应用技术大学 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 转型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33-03

一、研究背景

当今经济形势下,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扎实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我国各高校当务之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状况是:高职高专教育重实践、轻理论,本科教育则重理论、轻技能。为此,从2014年开始,我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方针政策。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我国高校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即“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4月底,教育部在河南驻马店市召开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最重要的议题就是研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并达成共识。2014年5月公布的全国600所本科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中,有308所是1999年升格为本科的地方高校,287所为独立学院,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则明确指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综上所述,我国的普通本科特别是独立本科向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培养当前经济形势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已势在必行。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作为广西9所独立学院之一,形势发展对其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但是我国独立学院要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或者职业教育是无先例的,对于到底应该首先从哪些方面入手,转型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等问题国内是无法找到转型的先例来解答,因此笔者通过分析德国应用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学制4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为例,探讨我国独立学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的思路。

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

二战以后,德国的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和振兴,并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与科学、工业与贸易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国际货币资金组织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第四,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由原来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被德国人称之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是促进德国强盛的关键所在。高度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有着极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双元制”办学模式被称为“欧洲师表”、“世界职业教育典范”,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曼海姆职业学院和斯图加特职业学院,是德国最早成立的职业学院,其“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形式,完全有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是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职业教育国家之一的重要标志。在德国,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机构对学生在企业实践有不同的规定:“双元制”职业学院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培训时间为总学时的1/3,在企业进行实习培训时间为总学时的2/3;“双元制”大学则要求学生有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应用技术大学学制4年,要求学生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目前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是德国实施高职教育的主要机构。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有:第一,实施本科与硕士学历培养。本科阶段前4个学期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专业实践、企业实习主要集中在第五、第六学期,第七学期主要是撰写论文,考核及格以后,取得学士学位,其文凭与其他大学具有同等效力。另外,每年有大概20%~30%的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升入硕士阶段学习。第二,课程改革以适应产业结构变化作为指导思想。强调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体系等主动对接产业,按照企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培训。第三,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以“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模块,同时注重学生“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的培养。第四,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专业设置要起到引领企业作用,走在企业前面。第五,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来自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多,占60%~70%,甚至80%。另外一个最大亮点是“双师型”教师、完善的师资进修培养制度、兼职教师资源库。

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对我国独立学院转型的启示

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教育经验,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在向应用技术转型发展中受到了以下启发。

(一)课程建设中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由于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教师受到传统学科型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绝大多数课程教学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强调运用专业教学法和方法论,一直偏重理论、注重知识传授。对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重视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注重和突出实际应用技术。对某些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工学交替为主,以“行动为导向”教学理念,根据工作过程“从简单到复杂”设置课程单元模块,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校企合作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要立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放眼东南亚,服务广西,始终围绕如何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更多地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目前经济全球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大流通、大市场、大经贸”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不管是大部分专业转型,还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都不能凭空想象去设计专业课程,忽视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应积极对接相关的产业行业机构,主动服务新形势下广西产业发展去培养应用型人才。具体做法包括邀请相关机构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企业行业共建有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开发开设专业和课程,把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职业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纳入行业需求的轨道,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endprint

(三)打造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专兼师资队伍大部分属于研究理论型,虽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但是缺乏社会上相关实际工作经历经验。因此,要出台政策,在学院转型发展过程中,提前着手对教师进行转岗培训。由于该学院过去招聘的大量教师属于学科性知识结构,他们绝大多数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显得不大适应,特别离“双师型”教师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须采取措施要求教师经常或定期去相关单位、机构、行业、企业进行专业技术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需要。同时,学校也应考虑允许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相关单位组织和行业机构兼职,从而确保教师不脱离专业实际。只有在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同时,采取“培养+引进”的方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由“教学高手、科研能手、创新强手”组成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培养出高技能和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四)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创新教育与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突出对部分应用专业学生区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就业的区域针对性”。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西方高等职业教育最成功的标志和特色,因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在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必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上相关专业岗位的用人需求,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重点,使教学内容与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相适应。实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企业行业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增强实战经验,强化动手操作技能,达到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即“就业就胜岗”。因此,可通过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逐步使教学场所从课堂向实训基地转轨,逐步使专业课程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效性。

(五)构建以行业为标准的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

长期以来,独立本科对于具体某一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衡量和评价、评价的主体和机构是什么等问题的要求不是很明确,并且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估内部基本上都是实行“学生评教、教师互评、领导评教、督导评价”的监控体系,外部接受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进行年度检查,或者接受五年一轮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然而,在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比如在德国和澳大利亚,所有高职院校都建立了非常规范、严谨、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关专业的行业企业自觉、主动与学校一起定期对专业课程是否满足行业要求,是否符合教学规律进行评审,最终效果一般都是行业组织说了算。因此,建立以行业为标准的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已成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的发展目标之一。

(六)在国家支持下开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

日本教育学家麻生诚说过,现代社会的大学如果丧失了国际性,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来愈广泛和深入。从2008年底开始至2013年,教育部每年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省级重点高职院校中选派100名领导,参加为期五年的中国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前往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这六个国家,就办学体制、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社会服务、院校治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取得了可喜成效。由于高职教育有其特殊的科学的发展规律,因此我国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面临的困难可能比高职高专院校更多,形势更加严峻,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其也需要和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一样,在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合作,从国际交流中走出中国本科职业教育的特色。

总之,高职教育有其特殊的科学的发展规律,我国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在吸取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同时,也要引进、消化和吸收以德国为例的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高职教育经验,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2014-06-30].http://cpc.people.com.cn/n/2014/0226/c64094-24474800.html

[2]高等教育酝酿大变 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EB/OL].(2014-05-15)[2014-06-30].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15/c_126505003.htm

[3]全国85%本科院校将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EB/OL].(2014-05-12)[2014-06-30]. http://edu.163.com/14/0512/07/9S1FTIVD00294MBA.html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2014-06-30]. http://www.jyb.cn/zyjy/zyjyxw/201406/t20140622_587161.html

[5]彭晓兰.德国教育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国际教育交流,2011(19)

[6]张耀.澳大利亚TAFE学院校企合作的特色与启示[J].国际教育交流,2011(19)

[7]林润惠.赴德国培训考查报告[J].国际教育交流,2010(8)

【作者简介】李德正(1966- ),男,广西钦州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交流与合作、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实习就业。

(责编 王 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独立学院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中央苏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