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语言政策对培养小众播音员的启示

2014-12-15 16:01赵然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启示新加坡

赵然

【摘 要】介绍新加坡语言政策的形成和双语政策的成效,结合广西的语言现状,提出广西高校可实施以培养优秀方言播音员为目的,以普通话为主、其他方言为辅的双语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加坡 语言政策 小众播音员 启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36-02

小众播音员,是相对大众播音员而言。大众播音员是指使用普通话进行信息传播的播音员,而小众播音员则是指运用方言播音,为小众服务的播音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小众播音员在方言和少数民族地区能发挥重要的宣传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众播音员培养并未获得重视。在全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遍地开花的情况下,仅有南部沿海的几所高校开设方言播音专业,而且方言语种单一。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语言复杂的国家。当地的印度人说淡米尔语,马来人说马来语,华人说华语。各个民族还有自己的方言。要把这样一个国家打造成一个绝大多数人都通晓英语,同时又懂得自己母语的团结国家,新加坡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曲折的过程。其中,小众播音员的培养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新加坡的语言政策

(一)双语政策的形成。一直以来,新加坡都在摸索适合自己的语言政策,以维护各个种族的和谐。新加坡建国的基本决策之一就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新加坡政府认为,这是利于各种族和谐发展,更利于新加坡发展的语言政策。“1956年2月,委员会向立法院提呈《新加坡立法议院各党派华文教育委员会报告书》,建议主要包括:平等对待各语文源流的学校,学校至少教导两种语文,各源流学校需采用共同的课程标准。”这是新加坡首次提出双语教育模式。要求各个学校除了教授母语外,还可以学习其他语文,到了中学各个源流的学校必须学习英语。1965年新加坡建国时,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是新加坡建国的基本决策之一。“在多重考量之下,新加坡政府决定将英语定为主要语文,规定第二语文为小学毕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也就是说,即便学生不在英校上学,小学毕业的英文考试也必须及格。双语教育推行了一个时期之后,在1979年3月新加坡政府又公布了《新加坡教育委员会报告书》,检讨和评估双语教育制度。报告指出,“当时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读写能力较低”。因此,报告书提出了分流制度。在分流制度下,80%的学生能升入中学,其余的学生将进入职业专科学校。进入中学之后,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安排不同的语言课程,并参加不同等级的语言考试。报告书还提出另一项重大提议,即保留若干学校为特选学校,以英语及其母语同时作为第一语文。而其他原有的学校全部将英语改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随着新加坡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慢慢地英语能力强的毕业生优势越来越明显。1987年,政府将四种语文源流的学校全部改为统一体制。至此新加坡以英语为第一语文,各种族母语为第二语文的双语教育制度确立。

同时,从1979年9月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大力倡导华人“多讲华语,少讲方言”。

(二)双语政策的成效。在双语教育制度培养下,一般新加坡人都具备了不同程度的多语能力。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和任务来使用不同的语言。以华人社群为例,在出席会议时会有49.8%的华人使用华语,76.7%的华人使用英语;在发表工作报告时,仅有28.1%的华人使用华语,77.5%的华人使用英语;在商务洽谈中,37.2%的华人选择使用华语,74.3%的华人选择使用英语;在与同事闲谈时,85.4%的华人使用华语交谈,61.3%的华人使用英语交谈;在发送手机短信时,只有44.7%的华人使用华文编辑短信,81.4%的华人使用英文编辑短信;85.4%的新加坡华人选择收看华语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62.1%的华人选择收看英语节目;73.5%的华人会购买华文的报纸杂志,68.4%选择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在出席会议、工作报告和商务洽谈等工作中,新加坡华人使用英语,是因为新加坡的工作语言被规定为英语,而且英语在对外经贸中具有沟通作用,使用英语会让人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日常生活和休闲,比如看电视、聊天等会使用华语。但是,汉字书写对于新加坡华人来说有一定难度,且华文输入法相对英文输入法复杂,新加坡华人多用英文发送手机短信。从此可以看出,新加坡华人具备双语沟通的能力,但英文使用程度要高级于华文使用程度。

二、广西方言播音员培养现状

(一)广西方言的状况。广西是一个语言丰富的地方。她既是国内罕见的汉语方言宝库,同时又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目前广西境内除了拥有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外,还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等其他10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外,其他10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在广西占多数的汉族中,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也各自持有不同汉语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中在广西通用的就有五种,它们分别是粤语、桂柳官话(北方方言的一种次方言)、客家话、湘语和闽语。另外,在广西通用的汉语方言还有一种,即平话。平话分为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桂南平话比较类似粤语,因此有的学者主张把桂南平话列入粤方言,而把桂北平话归入桂柳官话。根据《广西推广普通话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广西使用得比较多的方言是桂柳话、粤语、平话、壮话和客家话。这些方言的使用者,遍布广西各地。

(二)方言播音员培养情况。虽然我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在广西一些落后、偏远地区,普通话仍未普及。尤其当地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居民,让他们听懂普通话很不容易。加之,在方言地区,方言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极具亲切感,利用方言做宣传工作比较容易让当地居民接受。即便在广西首府南宁市,方言播音也会让外地务工人员解乡愁,提高工作效率。近十年来,随着东盟的迅速发展,越来越需要运用方言和东盟各国的华人、华侨沟通、联系。所以,为了宣传工作的需要,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台均有方言节目,甚至方言频道。这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宣传、贴近受众。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就有壮语播音、粤语播音等。广西电视台还设有专门的壮语频道。方言节目更是不胜枚举。endprint

然而,在学者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方言播音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学者认为,“纵观各地的方言播音,大多发音及稿件处理不科学而且方言的处理也不规范”,即方言的语音问题。学者们认为方言发音的失准,会产生一些语音歧义,从而导致传播失实。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方言播音员从小在学校学习的母语是汉语普通话。方言广播的编辑记者在编辑稿件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普通话的词语和语序。方言播音都是播音员用普通话编辑的稿件播出的。而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序有很大的不同。方言播音员如果按照这样的稿件播讲,很难给受众美的享受。加之,方言播音员从小学习汉语普通话,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大多使用汉语普通话,对方言的熟悉度不及汉语普通话,导致方言播音员在工作中,常常出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混用而不自知的情况。

目前,广西在培养方言播音员方面还是空白。高校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双语政策经验,培养一批各方面素质过硬的方言播音员,提高广西方言播音员的整体水平,填补这项空白。同时这也能扩大和提高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就业的广度和高度。

三、借鉴新加坡的双语政策经验推进普通话和方言的“双语”培养

为了维护普通话在国内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同时也为了学生日后工作需要,方言播音主持应在学好普通话,适应了大环境的前提下,再学习方言播音,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广西目前使用人数比较多的方言有粤语、客家话、壮话和桂柳话。在招生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招收这几个方言区有方言基础的考生。

考虑到目前方言播音发声和稿件处理多不科学的问题。在学习方言播音主持的前两年,方言播音主持的学生和普通的播音主持学生一样,学习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和播音创作基础。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这两门课程,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能熟练运用发音、用声技巧,避免、纠正普通话语音和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播音创作基础,使学生能够独立对文字稿件进行二度创作,获得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些都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方言播音主持的学生的发声和稿件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借鉴新加坡双语教学的经验,从大学第三年开始,方言播音主持的学生开始从普通话播音主持学生中分流出来。把方言播音主持的学生单独分成一个班,根据不同的方言分组学习。有必要时甚至可以分成各方言班学习,学习运用方言主持节目和用方言编辑稿件。由于方言播音主持的学生有一定的方言基础,对于方言的语法和发音比较熟悉,又有前两年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这些学生学习方言主持节目和编辑稿件会相对比较从容。

在普通话的大环境下,在学习方言播音主持时,方言语音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语音需要注意方言的文白异读和方言的语流音变。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一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如果方言播音员对方言的语音认识不清,混淆文白异读,比如,在播送新闻时把字音播成说话音,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把说话音说成字音,就很容易违背句子的原意,造成错误。

语音中,需要注意的第二个方面是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受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与普通话相似,方言语音也有语流音变。在对方言播音不熟悉的情况下,学生在播送方言稿件时,稍有不注意就会造成方言语流音变的错误或是忽略方言的语流音变,造成受众听觉上的不顺畅。

另外,虽然我们要求方言播音的学生需要有自己使用方言编写稿件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用普通话编辑的新闻通稿。这时候需要有把普通话转为方言过硬的素质。所以,教师在教授方言播音主持时,不能仅仅教授学生用方言说话,还要训练学生使用方言播送感情、有对象感的稿件,这样有助于方言语感的培养。

在借鉴新加坡双语培养模式经验发展普通话和“方言”双语培养模式的时候,要考虑到新加坡双语模式成功的一些特殊外因。比如,新加坡有90%的居民是华人,华人社群的语言环境是新加坡双语模式成功的很重要一个外因。而在文中方言学生的学习环境中,方言相较普通话比较弱势,要注意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调整方式方法,切忌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124

[2]戴朝阳.论方言播音的整体性缺陷[J].声屏世界,2004(1)

[3]吴跃进.简论闽南话广播播音问题[J].新闻传播,2010(3)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基地)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赵 然(1985- ),女,壮族,山西人,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

(责编 吴 筱)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