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平台下软件专业CBE教学模式探索

2014-12-15 16:05刘杰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教学模式

刘杰

【摘 要】分析在校企协同平台下引入CBE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软件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实验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通过实证对比验证了软件专业CBE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校企协同 CBE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49-03

伴随着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网技术产业的不断扩大,到2013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突破6000亿元,这表明与物联网相关的所有领域都将进入软件人才急需的“后硬件时代”,其人才需求的结构比例特征表现为“橄榄型”,即高端人才(项目经理)和低端人才(软件蓝领)严重短缺,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大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因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而被拒之门外,这反映了高校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不准,培养模式僵化,造成毕业生质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尴尬局面。

高校对软件人才一直沿用以学科体系为主的培养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在软件专业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如何借助各方力量加大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扭转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是目前高校必须解决的难题。为了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用联合发展,校企协同合作办学模式和CBE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可见,结合校企协同平台进行软件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企协同与CBE

(一)软件专业下的CBE

能力本位教育 (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是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职业综合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指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指动机、情感领域 ;经验指活动领域;反馈指评价、评估领域。具体到软件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Ⅰ)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基础知识;(Ⅱ)有一定程度的实践经验;(Ⅲ)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Ⅳ)对自身严格要求,具备自我评估能力。这同时也是IT企业对合格的软件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仅仅注重Ⅰ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方面。Ⅱ型、Ⅲ型、Ⅳ型能力的获得不仅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还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的实践场所和工作情景。高校师资一般擅长理论研究,工程实践能力较弱,软件专业虽然配有专门的实验室,但很多课程实践大多只为了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实践形式单一,与具体的IT企业环境和工作情景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一些新兴学科(物联网),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有效联合企业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CBE的教学模式。

(二)校企协同

校企协同是以校企双方各为独立主体,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指向所进行的信息、知识、资源及行为合作活动,以期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按照软件专业CBE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高校应充分联合企业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的Ⅱ型、Ⅲ型和Ⅳ型能力,打下师资、实验实训基地场所这两个硬基础。一方面,IT企业的软件开发人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开发能力,高校通过兼职聘用的方式将企业的优秀人才吸纳入CBE体系中作为教育队伍的重要补充,同时鼓励高校软件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自身的工程应用技术水平和实际的软件开发能力,以便日后将实践能力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为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校要与企业方联合建设教学实验室、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场所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建设尽可能的接近企业的标准和水平,高校有必要聘请企业方有专门建设经验的开发人才进行指导。有了师资与实践场所的必要条件,软件专业才能有效稳妥地开展CBE教学模式的应用。

二、校企协同下的软件专业CBE教学模式探索

(一)构建进阶式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软件类课程理论较深,同时实践水平要求高,通常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才能够深刻理解,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进阶式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将课程按时间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模块化的各项能力训练阶段,综合技能实践能力培养阶段,按照这三个阶段将软件专业课程的体系分类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以模块化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知识的拓展能力。在课程具体的划分上,以能力培养定课程而不是以学科体系来定课程。比如,对学生JAVA程序开发能力的培养反映到课程上来就是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基础课)、JSP(专业核心课)、J2EE(专业技能或专业拓展)、安卓平台软件设计(专业技能或专业拓展)。

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程属于理论晦涩难懂的课程,需要教师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灵活应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学习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要将课程的知识点按照能力的培养目标模块化,对应于每个模块给学生设定学习的要求和达到要求的标准,同时引领学生上机实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不再是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教师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管理者,给学生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和现场答疑。对于专业技能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以实训的方式,在该类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进行项目分组,模拟接近企业的实践开发情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开发一体化实验室构建多层感知教学模式

软件专业CBE中Ⅱ型、Ⅲ型能力的学习离不开长期的大量的实践活动,实验室作为学生主要的课程实践场所,其好坏成为实践能力习得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以往软件专业教学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而实践课要在下一个课程时间转移到机房,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存在割裂关系,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后却无法及时转化到实践能力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新开发的一体化实验室,既有多媒体演示平台又有联网机房,同时还配有多种实验网络、无线传感器和仿真开发板,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对实验室教学资源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将软件课程教学和实践场地一体化,教师一边讲一边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开发,快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合到实践中,形成多层次的感知教学模式,有利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endprint

(三)开辟校内实践基地和大学生软件创业园

软件专业CBE中Ⅱ型、Ⅲ型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一般的案例验证和小模块的开发,很难在课堂上完成较大的软件项目,而去企业的综合实习每年只有两个月的集中时间,这就需要开辟校内的软件实训基地作为学生能够实践和自我学习的营地作为第一课程实践的重要补充。IT行业是未来充满最多创业可能的行业,而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又是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升华,高校应借助校企协同的平台,大力扶植高校软件创业园的建设,并在政策体制、活动经费、知识培训上给予帮助和引导,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创业的积极性和动力,对于优秀的学生成果,应正确引导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

(四)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觉得评价是教师的事情。教师一学期要面对非常多的学生,很难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准确无误的评价,这种情况造成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软件专业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对教师盲目崇拜式的相信,或者干脆自我封闭,毕业时踏出校门时都不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能做到什么样的水平,自我评估意识严重缺失。软件行业知识的更新程度非常快,从业人员每隔一个时期只有对自我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位,及时补充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软件专业CBE的第Ⅳ型能力属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会自我督促,促使主体维持自我的一致性。

软件专业CBE教学评价方式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目的不仅要获得对学生在指定时期的客观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CBE评价主体可以是高校教师、企业、学生自身,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应按照教师给出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完成自我评估报告递交给教师和企业方,教师和企业方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后,三者结合获得最终评价。教师不能简单的将评分结果告知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自我评估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自我正确认识的能力,去掉消极的因素,不断鼓舞学生,防止学生走向沮丧的自我封闭。

三、实证分析

为分析出CBE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从软件专业中随机挑选了两个班级,对其中的一门软件专业课程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如表1所示。一个学期后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评估能力四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计算出平均分值,如表2所示。获得两种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图,如图1所示。

图1 两种教学模式综合能力比较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上,两者基本持平;采用CBE教学模式的班级其Ⅱ型、Ⅲ型、Ⅳ型能力水平普遍高于学科体系模式。

本课题借助校企协同合作平台,探索了CBE教学模式在软件专业上的应用,通过教学实验分析论证了CBE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发展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BE教学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下的高校毕业生能较快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符合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何立民. 物联网概述第5篇:物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2(2)

[2]卢苇,蔡圆媛,邢薇薇.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

[3]许霆.论校企协同的机制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2 (17)

[4]林涵, 王琳.基于CBE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计算机时代,2013(10)

[5]陈伟球. CBE 教育模式对我国新兴产业职业教育的启示[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6]李静, 李寿泉.大学生创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7]冯蓉珍.校企合作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软件技术学院学报,2013(2)

[8]李云玮,刘阳. 物联网时代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经营管理,2011(148)

[9]潘翔. PBL 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26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4JGZ154);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287)

【作者简介】刘 杰(1982- ),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系统。

(责编 丁 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强化校企协同培育 提升人才培养效能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