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背景下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4-12-15 16:22申敏婷付红珍乔芳芳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申敏婷+付红珍+乔芳芳

【摘 要】分析高职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现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索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工学结合 学前儿童游戏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79-02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学前儿童游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学六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幼师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学习对象情况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面向三年制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该阶段的学生已学过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初步具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但还不够扎实,他们大多习惯于被动式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创新精神少;形象思维占优势,但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思考与理解。这样的学情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能有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课程内容滞后。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以“教材为本”选择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所学与职后的实际需要脱节。近年来,虽然有关学前儿童游戏的新教材陆续出版不少,但教材内容变化小,大多从概念入手谈游戏作用、理论、指导原则和方法等,逻辑体系缺乏新意,多有拼凑之嫌,与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关联度低,无法满足高职高专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教学方法低效。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先学相关理论,理论学习结束后再进行相关练习,导致理论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练习时缺乏对理论的应用与理解,学习效果差。最后,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评价多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对学前儿童游戏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二、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思路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定位是:体现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统一,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幼教师资人才。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与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相适应,运用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环境、规范以及素质、能力、知识要求为导向,建立理论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幼教类人才。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当中,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明确本门课程的目标,即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方法,构建课程体系,在此前提下,明晰本门课程所能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目标(详见表1)。

表1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目标

目标维度 目标表述

情感目标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重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作用;2.形成研究儿童游戏的兴趣,能积极有效地观察、指导儿童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

知识目标 1.认识到游戏对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2.理解儿童游戏的特点,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其兴趣和发展目标的游戏环境;2.能够根据儿童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游戏;3.能够运用各种策略支持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能够引导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5.能够对儿童游戏的设计、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评价,不断提升游戏素养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我们秉承工学结合的理念,坚持校企合作,携手教育专家、优秀的学前教育机构园长、保教主任、一线教师等共同参与课程的内容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我们围绕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以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调整为2大模块、5大学习单元(详见图1)。

学习单元确定后,根据各单元的不同性质创设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面再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子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的创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所用教学载体多为现行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内容和本门课程中较为经典的素材。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在各个学习子情境中,其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游戏设计)在各子情境中重复训练并不断提高。例如,根据幼儿动作发展需要,设计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手指游戏,第一次任务可能仅仅是根据课堂提供的素材设计某个年龄班的一个手指游戏,第二次任务就要增加新的能力要求,如对现有游戏进行改编,让它体现出不同的难易程度,以满足相同年龄段不同儿童的能力差异需求。

图1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内容模块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多元探索。本课程在教法和学法上进行了多元的探索,一改传统的教师讲解理论,再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做法。教学中兼顾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实践先行,借助具体的案例和游戏,让学生先进行亲身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时讲解,学生研讨分析、归纳总结几个环节,深刻理解相关原理;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完成要求的项目,根据原理举一反三地设计与组织游戏,灵活迁移所学知识与理论;最后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实践检验,检验过程中,学生相互观摩、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见图2)。这样的改革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图2 “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四)对课程考核模式进行重新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有着关键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改革前,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考核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更多地涉及游戏相关理论,导致学生考完就忘,走向工作岗位后需要长时间进行适应。改革后,我们强调考核时间的持续性、考核主体的多元性、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逐渐形成了“ 立体多维、考练结合、以考促练”的考核模式(具体见图3)。考核时间的持续性,即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强调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统一,从学生的平日表现到期末考评都作为一个持续的考核过程。考核主体的多元性是指将单一的教师评价改革为课程主讲教师评价、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并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改进提升。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是指将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有机结合,既强调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强调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是指将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结合,既有在课堂上的理论考核、校内实训室的模拟活动考核,还有在实习基地的实践考核。改革后的考核模式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图3 “ 立体多维、考练结合、以考促练”的考核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进行改革,使该课程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充分满足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君,王淑芹.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现状调查与指导策略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15)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1-316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年一般A类项目(2013JGA309)

【作者简介】申敏婷(1978- ),女,陕西西安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游戏、早期教育。

(责编 黎 原)endprint

【摘 要】分析高职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现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索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工学结合 学前儿童游戏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79-02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学前儿童游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学六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幼师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学习对象情况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面向三年制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该阶段的学生已学过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初步具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但还不够扎实,他们大多习惯于被动式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创新精神少;形象思维占优势,但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思考与理解。这样的学情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能有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课程内容滞后。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以“教材为本”选择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所学与职后的实际需要脱节。近年来,虽然有关学前儿童游戏的新教材陆续出版不少,但教材内容变化小,大多从概念入手谈游戏作用、理论、指导原则和方法等,逻辑体系缺乏新意,多有拼凑之嫌,与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关联度低,无法满足高职高专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教学方法低效。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先学相关理论,理论学习结束后再进行相关练习,导致理论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练习时缺乏对理论的应用与理解,学习效果差。最后,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评价多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对学前儿童游戏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二、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思路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定位是:体现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统一,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幼教师资人才。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与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相适应,运用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环境、规范以及素质、能力、知识要求为导向,建立理论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幼教类人才。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当中,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明确本门课程的目标,即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方法,构建课程体系,在此前提下,明晰本门课程所能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目标(详见表1)。

表1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目标

目标维度 目标表述

情感目标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重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作用;2.形成研究儿童游戏的兴趣,能积极有效地观察、指导儿童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

知识目标 1.认识到游戏对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2.理解儿童游戏的特点,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其兴趣和发展目标的游戏环境;2.能够根据儿童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游戏;3.能够运用各种策略支持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能够引导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5.能够对儿童游戏的设计、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评价,不断提升游戏素养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我们秉承工学结合的理念,坚持校企合作,携手教育专家、优秀的学前教育机构园长、保教主任、一线教师等共同参与课程的内容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我们围绕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以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调整为2大模块、5大学习单元(详见图1)。

学习单元确定后,根据各单元的不同性质创设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面再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子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的创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所用教学载体多为现行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内容和本门课程中较为经典的素材。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在各个学习子情境中,其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游戏设计)在各子情境中重复训练并不断提高。例如,根据幼儿动作发展需要,设计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手指游戏,第一次任务可能仅仅是根据课堂提供的素材设计某个年龄班的一个手指游戏,第二次任务就要增加新的能力要求,如对现有游戏进行改编,让它体现出不同的难易程度,以满足相同年龄段不同儿童的能力差异需求。

图1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内容模块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多元探索。本课程在教法和学法上进行了多元的探索,一改传统的教师讲解理论,再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做法。教学中兼顾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实践先行,借助具体的案例和游戏,让学生先进行亲身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时讲解,学生研讨分析、归纳总结几个环节,深刻理解相关原理;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完成要求的项目,根据原理举一反三地设计与组织游戏,灵活迁移所学知识与理论;最后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实践检验,检验过程中,学生相互观摩、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见图2)。这样的改革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图2 “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四)对课程考核模式进行重新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有着关键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改革前,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考核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更多地涉及游戏相关理论,导致学生考完就忘,走向工作岗位后需要长时间进行适应。改革后,我们强调考核时间的持续性、考核主体的多元性、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逐渐形成了“ 立体多维、考练结合、以考促练”的考核模式(具体见图3)。考核时间的持续性,即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强调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统一,从学生的平日表现到期末考评都作为一个持续的考核过程。考核主体的多元性是指将单一的教师评价改革为课程主讲教师评价、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并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改进提升。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是指将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有机结合,既强调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强调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是指将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结合,既有在课堂上的理论考核、校内实训室的模拟活动考核,还有在实习基地的实践考核。改革后的考核模式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图3 “ 立体多维、考练结合、以考促练”的考核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进行改革,使该课程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充分满足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君,王淑芹.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现状调查与指导策略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15)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1-316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年一般A类项目(2013JGA309)

【作者简介】申敏婷(1978- ),女,陕西西安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游戏、早期教育。

(责编 黎 原)endprint

【摘 要】分析高职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现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索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工学结合 学前儿童游戏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79-02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学前儿童游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学六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幼师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学习对象情况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面向三年制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该阶段的学生已学过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初步具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但还不够扎实,他们大多习惯于被动式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创新精神少;形象思维占优势,但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思考与理解。这样的学情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能有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课程内容滞后。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以“教材为本”选择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所学与职后的实际需要脱节。近年来,虽然有关学前儿童游戏的新教材陆续出版不少,但教材内容变化小,大多从概念入手谈游戏作用、理论、指导原则和方法等,逻辑体系缺乏新意,多有拼凑之嫌,与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关联度低,无法满足高职高专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教学方法低效。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先学相关理论,理论学习结束后再进行相关练习,导致理论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练习时缺乏对理论的应用与理解,学习效果差。最后,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评价多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对学前儿童游戏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二、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思路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定位是:体现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统一,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幼教师资人才。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与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相适应,运用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环境、规范以及素质、能力、知识要求为导向,建立理论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幼教类人才。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当中,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明确本门课程的目标,即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方法,构建课程体系,在此前提下,明晰本门课程所能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目标(详见表1)。

表1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目标

目标维度 目标表述

情感目标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重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作用;2.形成研究儿童游戏的兴趣,能积极有效地观察、指导儿童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

知识目标 1.认识到游戏对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2.理解儿童游戏的特点,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其兴趣和发展目标的游戏环境;2.能够根据儿童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游戏;3.能够运用各种策略支持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能够引导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5.能够对儿童游戏的设计、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评价,不断提升游戏素养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我们秉承工学结合的理念,坚持校企合作,携手教育专家、优秀的学前教育机构园长、保教主任、一线教师等共同参与课程的内容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我们围绕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以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调整为2大模块、5大学习单元(详见图1)。

学习单元确定后,根据各单元的不同性质创设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面再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子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的创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所用教学载体多为现行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内容和本门课程中较为经典的素材。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在各个学习子情境中,其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游戏设计)在各子情境中重复训练并不断提高。例如,根据幼儿动作发展需要,设计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手指游戏,第一次任务可能仅仅是根据课堂提供的素材设计某个年龄班的一个手指游戏,第二次任务就要增加新的能力要求,如对现有游戏进行改编,让它体现出不同的难易程度,以满足相同年龄段不同儿童的能力差异需求。

图1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内容模块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多元探索。本课程在教法和学法上进行了多元的探索,一改传统的教师讲解理论,再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做法。教学中兼顾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实践先行,借助具体的案例和游戏,让学生先进行亲身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时讲解,学生研讨分析、归纳总结几个环节,深刻理解相关原理;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完成要求的项目,根据原理举一反三地设计与组织游戏,灵活迁移所学知识与理论;最后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实践检验,检验过程中,学生相互观摩、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见图2)。这样的改革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图2 “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四)对课程考核模式进行重新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有着关键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改革前,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考核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更多地涉及游戏相关理论,导致学生考完就忘,走向工作岗位后需要长时间进行适应。改革后,我们强调考核时间的持续性、考核主体的多元性、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逐渐形成了“ 立体多维、考练结合、以考促练”的考核模式(具体见图3)。考核时间的持续性,即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强调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统一,从学生的平日表现到期末考评都作为一个持续的考核过程。考核主体的多元性是指将单一的教师评价改革为课程主讲教师评价、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并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改进提升。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是指将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有机结合,既强调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强调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是指将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结合,既有在课堂上的理论考核、校内实训室的模拟活动考核,还有在实习基地的实践考核。改革后的考核模式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图3 “ 立体多维、考练结合、以考促练”的考核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进行改革,使该课程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充分满足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君,王淑芹.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现状调查与指导策略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15)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1-316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年一般A类项目(2013JGA309)

【作者简介】申敏婷(1978- ),女,陕西西安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游戏、早期教育。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