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究

2014-12-15 16:23江云清何春梅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

江云清 何春梅

【摘 要】分析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钻研精神和动手能力,建构“文理比例适当”的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常态化;以“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人文系列讲座”为辅助载体,创新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 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8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但近年来,理工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知识上偏重专业教育,能力上实践和创新不足、表达和沟通能力也不够理想,修养上人文素质不高。这些跟我国高校过细分科的专业教育体制有关。不少高校的办学思想过于强调培养应用型专才,往往过于注重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却不甚重视。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大学教育的任务被简化为培养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工具性”人才。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来看,大学生接受人文文化的熏陶是必需的。因此,理工类院校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建立完善的知识创新教育体系,坚持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培养出既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又能够综合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强化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理工类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设人文学科的课程,还指的是各理工科专业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中挖掘出科学本身具有的人文精神,教授学生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价值理念和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信念。笔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维方法和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内容。人文知识是载体, 人文思维是手段,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理性升华,三个环节密不可分,共同组成了大学生人文品质与修养。因此,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巧,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应有的做人道理。

(一)确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类院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外理工类院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我国。美国的理工类院校普遍重视科学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制订,不断优化课程计划。如麻省理工学院要求理类大学生必须修完相同比例的科学、数学、人文和社会核心课程。英国剑桥大学的理工学院规定学生必须修习相应的人文科学课程。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中指出:“理工科院系的普通教育目标, 是要使学生对科学、科学方法、文化史、文化价值的判断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因此, 必须重新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理工类院校开始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各自学科的专业能力培养重心,人文素质教育不可能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但是要确立其基础性地位,明确理工类大学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要普及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明确理工科院校不同于文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我国的教育体系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 文理分科过早,导致人文知识的教育薄弱,尤其是中学理科学生,中学阶段人文教育较少,部分理科生进入大学后还是就读理工科,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缺乏,人文精神教育弱化,因此导致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修养不足。文科院校的人文素质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系统培养。但是,理工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自己的专业特殊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所占比例有限,因此理工类院校应加强工科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手段和路径研究,在教育内容、任务要求和教育体系上形成自身特色。

从培养目标而言,理工类院校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上从过于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到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科教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中,并以“学分制”明确规定大学生应选修一定比例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使大学生成为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

(三)以“实践育人”的方式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是借助知识传授、环境影响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将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的人格、气质、心理与修养的过程。但是,传统的“灌输式”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易让学生产生乏味、厌倦的心理,因此创新教育方法是人文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活泼好动,年轻而勇于挑战,可将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参观展览、征文、演讲赛、辩论赛、抢答赛、班级讨论、团体沙龙多种等方式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实践中潜移默化,在锻炼中获得充分认识与体验,从而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

二、加强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理工类院校应通过人文类知识的教育熏陶,着重培养理工科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钻研精神和动手能力。其中,社会责任感教育对理工科类大学生而言是最为迫切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切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体而言,加强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构“文理比例适当”的课程体系,将人文教育常态化。专业素质教人求真求是,人文素质教人求善求美。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以课程为依托,将人文素质教育常态化,才能使教育更加深入人的内心。

据了解,国外知名理工类大学人文学科课程一般占全部课程的25%,而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类课程还不到15%。因此,提高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是理工类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和主要途径。理工科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如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组成人文核心课程,要求理工科专业开设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类的课程,如环境专业开设美术课、建筑工程专业开设艺术鉴赏课。全校开设大学语文、古代诗词、影视欣赏、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鉴赏、创新思维训练、中国传统文化讲座、音乐欣赏、舞蹈和大学校园文化概要等50多门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要求学生必修或限制性选修相应学分课程。如笔者所在学校是根据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要求各理工类专业学生选修4个学分文科课程,文科学生选修4个学分理科课程,初步形成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特色。endprint

(二)以“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人文系列讲座”为辅助载体,创新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人文素质是由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构成,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不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吸收世界优秀的历史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方能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培育而成。但是理工科专业有自己专业课程的学分要求,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可能占主体地位,因此通过系列讲座来辅助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多年来坚持“屏风大讲坛”、“雁山大讲坛”活动,坚持人文素质教育类的讲座,如“大学生创业”、“中华经典对联鉴赏与写作”、“中外音乐欣赏”、“大学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其次以“国学班”教育为平台,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举办国学兴趣班,讲授传统的“四书五经”、孔子学说、古典诗词艺术等,以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华美德教育陶冶学生品德和情操。

然而,专业的特殊性也决定学生的兴趣点,因此除一些人文社科共同涉及的知识外,可根据专业的需求有所侧重与创新。各专业还可以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系列人文讲座。如土木专业可以举办“风水文化、居住文化、建筑艺术”等系列讲座。学校要求每个专业每学期要有两个以上的讲座,由各学院负责邀请在各自专业领域里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或者成功人士来校做讲座,他们的人格魅力、知识成就甚至是成长经历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人文讲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转化成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以校园文化为土壤,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称。物质文化是校园物质、环境、设施等建设;精神文化则是学校校风、学风、班风、人际关系等深层文化;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规章、制度等;行为文化指校园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产生积极作用。

坚持环境育人和文化活动育人并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在每个教室内悬挂科学家或者艺术家的画像与名人名言,教学楼走廊上贴有文明礼貌用语的提示牌,这些都能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中耳濡目染。为加强人文素质活动教育,学校还开展了诸如“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校园文化成果”评比、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评比、大学生才艺大赛、五四青春文化艺术节、中华经典读书月、书画摄影展、大学生社团论坛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体验大学的人文精神。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和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启迪了学生智慧,完善了学生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梅珍.理工科院校人文学科建设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教育论丛,2006(4)

[2]杨叔子.科学人文, 不同而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3]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4]程颖,马绩伟.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2011JGZ028)

【作者简介】江云清(1971- ),男,浙江龙游人,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何春梅(1973- ),女,广西贺州人,桂林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辅导。

(责编 吴 筱)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