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4-12-15 16:29陈良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校企实训

【摘 要】就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职场打磨”的基本方向和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校企融合,做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高职 室内设计 “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04-02

当前,在现在企业呼吁人才难求的压力下,应用现代职教理论审视职业教育现状,检视职业教育自身改革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共建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把学生带入到生产一线当中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生产过程、人才需求形成无缝对接,从而培养在校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一、“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分析

“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校企贯通、校企融合、共同培养人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推行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生签订师徒关系,同时,把全国知名装饰企业请进学校,请进校内实训基地,请进班级的共同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实战训练,实现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模拟教学与在企业进行真实生产教学相贯通,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技能的培养,坚持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做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通过该模式,师生双方在校内外实训工地中边做边学边教,做到理论和实践统一,直观和抽象融合,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最后由企业按用人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职业能力。

“2+1+1”中的“2”是教室和校内实训基地,是提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生产性模拟实训的场所;一个“1”指的是企业,是提供给学生真枪实干的舞台;另一个“1”是考核,是企业单位用人标准综合考核,验证教学成效的关键。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由教室、校内实训基地再到企业实战训练,再由企业到校内实训基地、教室的交替循环进行教学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如图1所示:

图1 “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图

二、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及企业的人才需要,尤其学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往往出现职业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而遭到用人单位拒绝。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专业团队先后走访了全国多家知名企业,把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目前室内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工作现状等各方面要求进行对照分析,最终认为我们的教学设置不尽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待提高,加上教师在传授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用人标准也存在脱节,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用人的需要,也难以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另外,又反映出校内专业教师长期在校内教学,专业技能水平也存在过于滞后,不能及时学习到企业的先进技能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到的技能与企业要求有差距。经过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该专业上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三、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与企业或社会采取合作、协作、股份制、共享等多种形式,共同建设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使学生由校内实训基地到企业实训基地,再由企业实训基地到校内实训基地交替循环过程进行生产性教学实践,从而达到互惠互赢,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发挥校企深度合作的作用

学院与全国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共建共同培养人才合作协议,成立由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依托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实训基地的建设,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实训性教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考核标准等一系列的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同时还利用企业优势,聘任企业专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教学专兼职教师,让学生更直接的学习到企业的最新技术技能。

(三)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培养一批“双师素质”教师

“2+1+1”校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创新了师资队伍培养路径,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学习企业现代技术技能文化的平台。尤其在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外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时也深入到了企业第一生产线学习先进技能,吸取企业的先进经验,学习到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的文化,更新教学理念,达成共识,实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方面也会得到了迅速提高。

(四)实行“现代学徒制”

采取立足于岗位的“双基地”、“双师傅”的“双带双轨”的学生培养方式,学生与职校专业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签订师徒关系,做到双师傅在双基地共同教学,共同指导,共同培养人才,实现职教老师与企业技师是“师傅”,职校学生是职业教师与企业技师的“学徒”,保障学生学习到企业一线的先进技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endprint

(五)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滞后“重教太过”、“教学分离”、“技能滞后”等问题,在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深入开展工地现场教学法、企业情景教学法、岗位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受益,真正学到专业职业技能,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设计项目中的问题,而且还能使学生完成关键岗位能力的培养,经过创新教学方法,系统的职业规范化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标。

四、高职室内设计专业“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自从在室内设计专业构建了“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编教材,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实行“现代学徒制”,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生、师、校、企”四方共赢。

“学生赢”:学生在校内生产性模拟教学与企业实战教学相贯通,不仅学习到企业的技术,还可以亲自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也体现 “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干”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与企业要求一致,树立了学生的就业信心,实现了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教师赢”:教师在带学生进企业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学习到了企业先进文化和现代化技能,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也明显提高,实现了技能水平与市场对接更新。

“学校赢”:推动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贯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尤其对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学院的教学改革步伐,提升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明显提高,树立了学院品牌。

“企业赢”:学院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懂技能、会工作、适应能力强”的企业后备军,在用人上优先为校企合作企业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真正做到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企业满意率达98%以上。

实践证明,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解决了高职高专教学上的难题,创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创新了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信心,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业务强,技术过硬的后备人才,真正实现了“生、师、校、企”四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良,莫坚义,梁辉.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工地学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4(3)

[3]陈良.搭建“二室一场一考核”教学平台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探讨》[C].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2

[4]伦洪山,梁辉.“教、学、做”统一的“工地学校”[J].中国培训,2013(5)

【作者简介】陈 良(1979- ),男,广西北流人,研究生学历,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及艺术教学。

(责编 何田田)endprint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校企实训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作品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