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2014-12-15 06:36滕书筠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摘 要】分析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课程实训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式、课程教学思想、教学系统化设计、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高职广告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平面构成课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67-02

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的基础训练方法,源于上世纪3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一种在实践中开拓抽象思维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改革开放后,由广州美术学院幸泉华教授介绍到我国,并在中国美术设计院校引发了一场教学革命,“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誉为三大构成基础课,侧重面有所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目前,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已经在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所有的视觉设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它是研究二次元空间形象构成的科学,探讨平面设计二维空间中基本要素的构成、形成规律及应用等问题。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巧性,是设计者从事专业设计工作前首先要学会运用的一种视觉语言基本训练。该课程通过让学生掌握形式美法则的规律,运用视觉语言创造形象,处理好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构成能力、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广告设计需求。高职平面构成教育的重点是方法与能力的教学培养,目的是培养基础深厚、勇于创新,掌握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该课程主要通过强调点、线、面单纯的艺术训练,以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形态元素的平衡、对比、节奏、律动,形象符号元素的叠加、减少等构成形式设计图形,给人们以视觉美感,扩大和丰富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段和领域,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在设计中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二、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平面构成课程设计思路主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强化训练学生创意构思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在专业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课程教学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重视实践教学,将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项目驱动等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之中。

(一)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针对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就业需求,在近年的平面构成教学中,逐步创建以实现教学的目的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目标,构建具有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专业特色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结合专业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更符合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同时,也应注重教材建设工作,除了选用适合的教材,还应积极地编写教材,促进教师团队的快速成长,带动课程全面的建设。

(二)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设置。从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着手,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采用“理论—实训—应用”三段式教学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创意训练,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获取创造性思维方式;二是精心设计实训项目,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具体的、实用的形式美法则;三是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帮助解决他们的个人发展空间问题。

(三)采用课程教学互动及展示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授与专业应用设计相结合,通过有步骤地训练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提高学生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构成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布置难度适宜的任务,互动式地指导学生,采用多维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整体评价、一对一的个别评价或学生自评,从面到点,从普遍问题到个别问题都给予学生具体的评说与指导,提高学生有效驾驭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老师学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此外,在课程改革中,学生应按要求完成关于构成中重复、渐变、对比、发射、渐变、肌理、空间等课堂与课外练习,通过将学生的单元习作、构成设计等作品在全院公开展示,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通过教学展示活动为课程教学改革找到效果检测的窗口,为学生设计才华及能力的展示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平面构成课程独特与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抓住了人脑中潜在非言语思维能力——图形思维。课程通过表达、转换、构形及识别等进行逻辑归纳及分析提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面向艺术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长期以来仅限于各自为政式的创新教育的改革模式,对于传统的对左脑功能过度培养训练的教育理念、完善高职教育中全方位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教育体系提供了开拓性的思想与途径。而在课程教学中,以理论的应用为指导、用课件辅助教学、采取以课题项目的实训为考核的形式和内容检验教学,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也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主要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下:

(一)建立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实训内容。改革后的平面构成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多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在作业内容上,突破传统训练内容的局限,倡导手绘、粘贴和电脑制作等多种表现手法相结合的设计作品,力求在更大的艺术空间里拓宽学生设计表现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课程中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课程体系大纲分析,把不同能力领域中的相近的知识合,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本课程体系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的任务与目的、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学时分配、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课程内容、实训项目、成绩考核。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把教学模式、实习认知、训练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利用多种参考教材为学生提供支撑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我们把课程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讲授和认知;第二阶段是消化和理解;第三阶段是实训和考核。通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学生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并学会运用它来完成设计任务,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的。为此,平面构成课程采取了理论讲解、作业讲评和课后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方式,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外,结合作业讲评及评分,通过教师课堂现场信息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的乐趣,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课后在教师引导下,也可以充分利用强大的网上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在线测试与评价系统进行自主、协作式学习,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教学网站等形式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形成多向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随时进行在线测试让学生及时了解所学情况轻松地应对考试。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教学思想。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自主学习教学形式是通过有目的地提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充分利用课题以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能更好地发挥学院图书资料室和网络的作用,通过阅览教学资料,布置专题作业的资料检索与查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理论方面的不足,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五)基于学生实际项目参与的教学设计。在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主的高职教育教与学中,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平面构成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及网络资源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课题项目教学中,以专业比赛、具体的实际项目或模拟的广告公司项目开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创新精神。在专业课程中以结合如大学生广告大赛、广告学院奖等专业性比赛或以网络中的广告设计竞标项目,或通过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宣传海报的设计及会场布置等实际项目进行学习,以实际的项目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实践能力。在进行“实际课题项目”布置时,让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负责管理安排工作。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六)能力本位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学生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领悟和理解开展课程训练活动。利用工学结合的教学系统化设计,即理论知识→作业训练→课程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通过能力本位的考核体系,从工作能力出发,包含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标准、现场的操作能力等手段来完成考核的任务,使学生真正的设计能力得到体现。

(七)课程评价方式的创新。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考核评价不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而是应该建立整体课程实际效果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给予的课程体系的评价;行业专家对课程体系给予的评价,学校教学督导组对课程组的评价;课程组自身的评价;学生对课程效果的评价。这样一个课程评价体系,完善了课程的整体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尹定邦.平面构成[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2]幸华泉.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9

[3]林玉凤.广告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B287);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改项目(2012JYJGA03)

【作者简介】滕书筠(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