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12-15 06:36陆高峰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体育教学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体育多元化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优化组合高职院校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依据、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多元化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71-02

在当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理性思维的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不断应用,教学模式也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也出现了过分强调教学模式的普适性,忽视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本文探讨高职院校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即是一种解决难题的有益的尝试。

一、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不同种类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有学者把国外体育教学模式分为三类:一是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等;二是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如最优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最优化模式等;三是非理性主义的教学模式,如快乐教育模式、暗示体育教学模式等。自素质教育开展以来,我国体育教育学者在学习国外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提出了众多体育教学模式。如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整体式体育教学模式、复合式体育教学模式、超市式体育教学模式等等。这些研究使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不断完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推动体育新课程的革新,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盲目机械地模仿,过分强调教学模式的普适性,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僵化。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特定的使用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而我们某些体育教师不考虑文化差异、教学内容、学生素质、教学环境,盲目照搬国外一些成熟的教学模式。此外,受我国传统思想过分强调教学目标全面和整体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教学模式在构建时只期望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从而导致教学模式功能单一、目标大而空,失去其独特性。这些做法就如同削足适履,很难达到有效教学,还会导致我国体育改革进展缓慢。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运用策略和评价体系五种要素。这五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但在我国某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有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不明确,有的在实践中缺乏实际操作程序,有的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先天不足的教学模式真正拿到实践中应用,效果自然发挥不出来。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操作性差。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中一直存在着实践跟不上理论的问题。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和体育工作者尝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但这些研究很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操作程序和运用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功能单一,只重视学习和能力,忽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教学模式缺乏整体效应,科学化程度不高;模式之间独特性不明显,在教学功能上都是类似或相近的。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依据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多种变量的复杂的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是必须要选择主要变量来开展。因此体育教学模式是多因素的,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水平、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环境优化组合成各种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变量为依据的体育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将总目标具体化。比如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依据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主体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两类。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原有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以教材内容变量的教学模式要划分出知识性教材、技术性教材。根据不同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体操类教材可多选用多媒体感觉信息类教学方法。以教师职业素质变量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自身的优点、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教学环境变量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场地、器材、课堂时间、班级规模、气候天气等因素选择教学方法。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原则

(一)择优性原则。由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互补性,同一个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模式进行不同的优化组合后可形成多套教学模式,并且各有所长。此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建立类比模型,对比不同教学模式的差异性、优缺点,权衡利弊,选择和组合适应性强、能普遍且容易推广,适合现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灵活操作性原则。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灵活操作性原则。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与应用时,要考虑变量的因素,灵活操作教学模式。此外,任何一个教学模式的理论都有缺陷,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为了达到可操作性原则,在构建多元性教学模式时要从整体把握,灵活操作,使理论更切合实际,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效性原则。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操作程序和运用策略,要达到不断提高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发展身心的实际效果。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要具有实效性,便于使用和推广。教学模式的设计和优化组合要简洁实用,才便于体育工作者理解和应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适量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和学的统一。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会限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和组合要遵循适量性,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五)创造性原则。创造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灵魂,是一个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带来极大的伤害。创造性原则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途径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优化、组合、创新,以便使教学模式发挥出最大功能。

(六)系统性原则。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运行体系。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中,体育教师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对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进行各方面优化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四、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策略

(一)优化组合教学模式应落实四种思维活动。最佳的教学模式设计,必须经过认真研究课标、体验学生、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教学目标是高职院校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确立具体可行的三维目标。对教材的处理,教师不能简单地传递教材的知识,要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多重价值,根据具体教学环境进行适当筛选和重组。在构思教学程序时,体育教师不仅要学内容的背景,还要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显示互动有效、清晰流畅的教学程序。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枯燥被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对体育概念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可以通过实验法、讨论法等。此外,教学过程有效进行还要体育教师善于创设开放互动的问题情境。在这四种思维活动中,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灵性。

(二)组合教学模式应把握特点、体现特色。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并存。每个教学模式都是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生成的。每个教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我们在优化重组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条件选择最优教学模式,也可以努力创造教学模式所需的环境和条件,使教学模式的优点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系统性、整体性与优化高效相结合。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实施教学模式的过程是解决好控制与反馈这两个环节的过程,而教师和学生是两个能动的控制的主体,使教法和学法联为一体,所以能否实现教学模式的最优组合、实现最佳的效能,还将依赖于教师、学生双方的教学态度、素质、能力以及水平。教学模式的整体性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从整体出发,贯彻教学原则,使教学模式要素之间形成互为因果的整体。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还必须依据体育教学规律,从整体出发,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全面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条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多样反馈模式。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重视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设计、教学实现条件等,还要重视教学评价。效果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实现条件的差异性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多元性。比如主动性的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次数和质量;合作性教学模式重点考虑团体的得分情况。总之,评价标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立标准、规范、科学、有弹性、开放、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是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中不断探索。

总之,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重组的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时代性和创新性,是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但真正实现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还需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赫连华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04(24)

[2]胡振,龚希武. 论基于质量观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构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

[3]罗志峰. 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4]魏勇.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22)

【作者简介】陆高峰(1970- ),男,广西桂林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体育教学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化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水质工程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英语”课内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