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物课堂提问

2014-12-16 08:22徐丽英
生物技术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态度老师课堂教学

徐丽英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包钢四中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提问,指提出问题来问,且多指教师问学生(现代汉语词典释)。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新课改后高中生物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知识性的学习转变为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倡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这就为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1 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意和无意),教师的巧问,还可以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1]。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不仅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标准的示范,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表现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述的机会[2];课堂提问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助活动的刺激,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可以促进人际活动,增进师生交流,反馈教学信息。

2 课堂教学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及内容

调查方式: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内容:

(1)你是否希望老师所提问题目标明确?

A、是 B、否

(2)你希望老师一节课提问的次数是?

A、越多越好 B、越少越好 C、多少适宜

(3)你希望课堂上的提问是?

图1 学生对提问方式所持态度的调查

图2 对课堂提问方式的调查

A、教师单纯提问,学生单纯作答

B、教师和学生可以互动,学生也有机会向老师提问

(4)你希望所提问题应该是?

A、越难越好 B、越简单越好 C、难易适中

(5)你觉得老师在提问时应不应该考虑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A、应该 B、不应该

(6)你希望老师所提的问题多数以“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吗?

A、希望 B、不希望

(7)在你答错问题时,你希望?

A、教师可以态度良好的指正

B、教师能够态度良好的指正并且引导得出正确的答案

C、教师严厉批评

(8)在你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否希望老师给与提示?

A、是 B、否

(9)你希望老师在提问时语气和态度如何?

A、严肃,从老师的表情看不出回答的是否正确

B、喜形于色,回答正确则表扬;回答错误则批评

C、态度和语气都适中

(10)你希望老师在提问时还应该注意什么?(请任意发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

针对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形式的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更加欢迎师生互动形式的提问,他们认为通过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再和教师一起寻找答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在课堂提问次数以及难度上,5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提问频率应适中,提问难度要适当,这就要求教师必需把握一个“度”,同时问题的选择也十分关键,目标要明确,不要有过多的是非提问。图中显示57.9%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不同,反应快慢不同,性格也不同,所以在提问时,对什么样的学生提问什么样的问题,给予什么样的评价,都应当是教师提前考虑好的。提问过程也是值得关注的,60.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应该提示学生,39.7%的学生观点相反,这一点教师应认真思考,对于难度大的、难度较大的、简单的、较简单的问题,应该有不同程度的提示,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暗示,教师可灵活掌握。

3 结语

在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功能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进一步认识和完善自己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尤其注意在提问过程中不能带有情绪,对不会回答的学生不能表现出厌恶、不满;同时,在适当的情形下,给与学生适度的提示,学生回答完毕以后要及时予以评价。课堂提问所选问题需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提问次数适中,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不同的知识情况;在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提问形式下应有目的地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师生很好的互动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郑世君.“提问”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8,18(2):162.

[2]刘晓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J].科技信息(教学研究),2008(9):309.

猜你喜欢
态度老师课堂教学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