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与不仕

2014-12-17 12:53刘兴雨
领导文萃 2014年23期
关键词:郭子仪萧何当官

刘兴雨

中国人一向把做官看得很重。如果说谁有出息了,往往是指谁当了什么官。所以古人十载寒窗苦读,往往为的是出人头地,混个一官半职,所谓学而优则仕。如果读了很多书,而没能当上官,那书就像白读了似的。

过去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里的达也就是当官,而且是当大官,不然怎么兼济天下。当然,有些人达了也未必兼济天下。这些人天生就不愿为天下做点儿什么事,留点儿什么念想。他或许会想:兼济了天下,谁又会给我什么好处?

虽然有些人并不愿兼济天下,但官还是愿意当的。中国的老话是:“千里来当官,为的吃和穿。”与之相呼应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当官,上哪弄那么多银子去?

当官不仅仅有吃有穿,而且有好房住,有好车坐。更主要的是,前呼后拥、一呼百诺,派头十足,而且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巍巍然,悠悠然,何等惬意,何等威风,叫人如何不爱它?

可是,并不是什么时代的官都可以做的。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所谓“现”,并不是出现,而是在天下太平时出来当官。这个道理人们都能接受,问题是对形势的判断往往因人而异。在这一点上,汉朝的开国元勋萧何堪称榜样。

萧何在秦朝时曾做过小官,在同事中出类拔萃。秦朝的一个御史听说他挺有能力,就想推荐他到中央当官。这事要放在我身上,早就手舞足蹈、举杯痛饮了,别说推辞,只要谁有那么点儿意思,我立马拎三只老鳖去看望他了。可萧何这家伙真能沉得住气,竟然像要他老命似的坚决不干。现在回头看2000多年前的事,当然一目了然。可是当时能拒绝高官,那判断力得超过别人最少十倍。萧何看出了秦朝这根蜡烛没几天烧头,当然不愿随之玉石俱焚。可他也不是永不出仕,刘邦一起事,他就跟随左右,为刘邦守后方、供粮草,最后位极人臣。

当然,也有在世道挺好时,拒不出仕的。像东汉时的严光,皇帝老哥刘秀是他同学,我要有这么个同学,早千里迢迢拜上门去了,怎么也得让他给我安排个位置,最少副部级。严光可倒好,像人家有艾滋病似的,避之唯恐不及,跑到富春江垂钓去了,真是傻帽儿。可宋朝的范仲淹竟然还羡慕他,说什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官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上的,你既要有那能力,也要有那机会。就像现在,也许我累死也不会当将军了,因为军营的大门朝哪开我还不知道呢。多数情况下,是别人让我们当我们才能当。在这方面,唐朝名将郭子仪堪称楷模。安史之乱时,他率15万大军收复长安,皇帝亲自对他说:“国家再造,卿力也。”可皇帝又怕他功劳太大,驾驭不了,就派个太监监军。可这个半男不女的人把军队弄得乱七八糟,只好又让郭子仪干。那个太监嫉妒,猛说坏话,因此郭又交出兵权,回归京师。后来别人抵挡不住叛军,又请他出山,他啥话不说,披挂上阵。后来又折腾了好几个来回,他都是让回家就回家,让上阵就上阵,就像小学生上学放学一样平静。难怪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其实,也不是所有时代的官都做不得。假如诸葛亮也跑哪里去钓鱼,谁请也不出来,他的名字就可能湮灭,三国的历史就可能改写。只不过得审时度势,选好主子,所谓“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不管什么时代,好人不当官,坏人就得当,与其让坏人当,还不如让好人当。当然,不该当官时也硬跑出去当,就只能被别人耻笑。如元代赵孟頫、清代吴梅村、当代周作人,皆属此列,不用说了。

(摘自《历史有张阴阳脸》)endprint

猜你喜欢
郭子仪萧何当官
“大唐保镖”郭子仪
下期预告 “大唐保镖”郭子仪
敬 佛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当官的“四个层次”
萧何官居高位有四招
郭子仪感动奸臣
郭子仪教子无私念
萧何“自污”的政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