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雷竹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2-23 03:04崔志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雷竹产业化对策

崔志伟

摘 要:该文介绍了三丰地区雷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雷竹产业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雷竹;产业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07-02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V.Ventricousinternode in Sanfeng area, discussed the ways and suggestions of CV.Ventricousinternod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CV.Ventricousinternode;Industrialization;Countermeasure

雷竹(CV.Ventricousinternode)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属竹种,具有产量高、成竹快、出笋早等特点;雷竹笋鲜嫩味美,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自然生长环境人为干扰少,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天然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雷竹常年保持绿色,荒山荒坡、山塝田以及农民房前屋后的空地栽植雷竹后,不仅防止了水土流失,形成了防火隔离带,同时也为太平湖沿岸、322省道沿线绿色质量提升和美好乡村建设助力添彩。

1 自然地理情况和资源状况

1.1 自然地理情况 三丰位于黄山市北部,与池州市的青阳县及宣城市的泾县接壤,介于东径30°25~30°28′,北纬117°57′~118°06′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7℃,平均无霜期263d,年平均降雨量1430mm,平均年雨日为155d。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绝大部分山地海拔在120~500m之间。地带性土壤为山地黄红壤,母质为酸性岩浆岩及砂岩风化,厚度中等,肥力良好,适宜发展雷竹产业。

1.2 雷竹经营现状 三丰地区1995年开始从浙江临安引种栽培雷竹,种植面积少,只是在房前屋后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产的鲜笋,也只是自己食用,没有进入市场。2002年,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调优林种结构,开始大面积营造雷竹林。2007年以来,政府因势利导,实施“万亩雷竹”生产加工计划和“笋竹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流转林地、坡耕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业化规模经营,三丰地区掀起了雷竹基地造林和抚育新高潮,现有雷竹面积15 000hm2,示范基地5个,笋加工企业3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8家,为笋竹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太平湖小气候等原因,加工的盐笋、笋干等产品内质、口感较好,不添加防腐剂,保持原汁原味,在江浙沪一带有较高声誉。今年鲜笋产量6 000t,收购均价5元/kg,农民售笋人均收入1 200元,笋竹产业已成为三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

2 存在问题

2.1 粗放经营,效益不高 目前笋竹栽培仍以单家独户为主,经营雷竹的林农大多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学历,经营的竹林都是沿袭传统的凭经验粗放式管理,没有形成—套系统的适合当地实际的技术体系,林农栽种后不管抚、不施肥等粗放管理的状况仍较为普遍。除少数基地外,大部分笋竹林分散、没有成片,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管理、运输成本高。少数农户为追求产量,不规范施化肥,造成鲜笋品质下降,导致雷竹生产水平和效益总体不高,巨大的生产经营开发潜力有待挖掘。

2.2 加工附加值低 林农缺少产品品牌建设意识。2002年以前,雷竹笋都是林农自己食用,2002年以后,逐步发展有30家小规模雷竹笋加工户,但只能进行收储、水煮、冷冻、腌制、烘干、装箱等简易加工,缺少卫生安全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产品单一、初级、附加值低,加工的直尖、弯尖、扁尖等笋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多是外地批发商来采购,利润空间有限,制约了雷笋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3 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主管部门要从三丰区位和资源状况出发,以科技为支撑,准确定位,科学制订雷竹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几年努力争取雷竹笋产量由每667m2不足400kg提高到600kg以上,雷竹笋销售额突破5 000万元,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800余户,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大户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寻求政府职能和民间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争取并落实水源涵养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加大对雷竹产业发展的牵引力,调动林农生产积极性,实现10万hm2高效笋竹林建设目标,促进雷竹产业快速发展,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2 推广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雷竹笋产量和效益 林业技术人员要进村入组,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推广雷竹栽植、垦复、施肥、灌溉等实用技术,严控化肥、农药施用,推广使用有机肥,保持鲜笋自然风味。实行定点跟踪服务,建立技术服务档案,指导林农对雷竹林进行科学管理,改变低产、低质的现象,提高竹林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将“竹园子”变成“菜园子”。涌现出一批种植雷竹致富的典型,实现林农增绿增富。

3.3 大力培育示范基地,发挥示范效应 发挥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平台作用,按照土地流转自愿、有偿、依法原则,尽量利用荒山荒坡地,通过调换、转让、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相对集中建设雷竹基地。乡、村两级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状况,抓好低产低效雷竹林改造,培育高产优质高效雷竹示范基地10个,面积3 000 hm2,通过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在新品种和抚育新技术上以点带面作用,在产量、质量和效益上示范,带动全乡笋竹产业向集中连片型和优质高效型发展。

3.4 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笋竹产业要发展,加工企业挑大梁,雷笋价格由原来的1kg不足2元逐年上涨到今年的5元,农民持续增收,龙头企业起到关键作用。要促进现有加工业主的联合,引进有经济实力人士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竹笋加工龙头企业,研究开发雷竹笋保鲜加工技术,实行笋竹产品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导入全程质量跟踪管理体系,实施并通过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注册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食品商标,打响知名品牌,消除林农发展雷竹笋的后顾之忧。加快技术创新,着力于产品的系列化开发,生产笋干、笋丝、笋球、礼品笋等畅销的有特色的旅游休闲食品,将这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推向全国市场。

3.5 拓展产业功能,催生新型业态 利用国家4A景区太平湖北岸的区位,以322省道接线路通车为契机,依托雷竹林资源和笋竹科技示范园等基地,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引进竹荪栽培和放养土鸡、竹鼠、留鸟等林下特色种养,打造“竹海人家”特色乡村,完善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和服务,推出集竹生态观光农业、竹海农家乐、拔笋剥笋体验和摄影采风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丰富雷竹产业内涵,通过发展生态雷竹产业, 走出一条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雷竹产业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5 个观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德兴市引种雷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雷竹10个种源 (类型)引种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