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经历

2014-12-23 13:35撰文邢最荣
浙江林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雪灾那曲推土机

◆撰文/邢最荣

1995年5月,根据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选派45位浙江干部赴那曲工作。组织上决定我为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的领队,我荣幸地成为援藏队伍中的一员。临行前,“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来浙江作报告,我们45位援藏干部胸戴大红花,认认真真地聆听了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在赴西藏前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5月20日早上,我们准备离杭赴藏。清晨,下了一整夜的大雨还没有一丝停的迹象,好像有意渲染我们离别时的气氛似的,抑或是老天爷同送行的人群一样,流下热泪为援藏干部远离家乡送行?

6点30分,我们在杭州大华饭店集中,出发去杭州笕桥机场乘机。时任省委副书记卢展工,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平波,省委组织部,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到机场欢送。电视台记者忙前跑后记录下每一个感人的场景,而记者们一个个被雨水、汗水、泪水湿透的身影,永远印记在我们援藏干部的心中。在飞机舷梯旁,卢展工副书记冒雨同我们一一握手,当最后同我握手时,卢展工副书记说:“老邢,你的担子很重。”我边上机边大声说:“请卢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我们在成都稍作停留,于5月22日乘6时58分的飞机飞往拉萨。经过2个多小时的飞行,正点到达拉萨贡嘎机场。在机场出口处,由藏族姑娘、小伙和小学生组成的欢迎队伍,以藏族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我们的到来。那曲地委、行署的领导与我们紧紧握手,并献上洁白的哈达。

那曲距拉萨320多公里,海拔4500米,比拉萨高800米。西藏被誉为世界的屋脊,那曲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我们在拉萨适应性休整4天后,于5月27日一早向目的地那曲进发。下午2时左右,到达那曲在途中设立的欢迎站。在三座缀满美丽吉祥图案的宽大帐篷里,身着盛装的那曲姑娘和小伙子端着象征吉祥的切玛盒和飘散着浓浓醇香的青稞酒,热情地欢迎我们。下午6时左右,到达那曲镇。在色尼路的两旁,成千上万的群众在夹道欢迎。事后得知,这样的场面,只有在那曲和平解放时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才出现过。我们提前下车,脖子上挂着洁白的哈达,轻轻地拍着双手,缓步走在欢迎队伍的中间。“热烈欢迎”的气氛深深感染着我们,而4500米的海拔、60%的含氧量和0.6个大气压的恶劣环境也在考验着我们。轻轻地拍手都觉得很费力,两条腿更是软绵绵地难以迈动,短短几百米的路感觉很长很长。

那曲地委、行署召开干部大会,热烈欢迎来自浙江、辽宁的援藏干部,并详细介绍了那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会后,我们浙江援藏干部还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把从家乡带去的土和水撒在那曲的土地上,让浙江的土和水与那曲永远地凝聚在一起。自此也正式开启了我们在那曲的援藏之旅。

在那曲的三年,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那时的那曲,没有自来水,饮用水都是受污染的浅表地下井水;没有电,全那曲镇只有一台12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在晚上7点到12点发电供居民照明;通讯条件落后,手机和光缆还没有开通,整个那曲镇只有4条线路可以拨打长途电话;没有一条柏油马路,雨天遍地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卫生条件极差,没有一家浴室,长期不能洗澡;牛粪是唯一的生活燃料,分散居住的援藏干部要学会用牛粪生火烧水、做饭……加之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高海拔,缺氧又低气压,初到那曲时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觉。随着对那曲恶劣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在各自岗位上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援藏干部与藏族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转眼间已三年届满,又觉得三年时间实在太短暂,以至于在那曲地委、行署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举行的欢送会上,大家依依不舍,许多同志热泪盈眶,有的甚至失声哭泣。是高海拔让人的情感特别脆弱,还是低气压造成对泪腺的自然挤压,或是汉藏同胞三年共同奋战产生的情感在临别时集中迸发?去时满含热泪,回时泪水涟涟。

在那曲的三年,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艰难,感受到了西藏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西藏精神,深切体会到汉族离不开藏族、藏族离不开汉族,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一员。

在那曲的三年中,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深刻的记忆,特别是那次特大雪灾,至今记忆犹新。

1997年9月中旬,那曲开始下雪。9月下雪不足为奇,6月雪也是常见。只是这次下雪没有出现常刮的寒风,因此雪花完整地覆盖在那曲广袤的草地上。短暂出现的微弱的阳光仅仅让积雪表面出现一点微小的融化,然而太阳下山后迅速来临的降温,使积雪表面形成冰冻,好像整个草原穿上了一件雪白的铠甲。第二次降雪,又是稍融后又冰冻,如此重复,从9月中旬一直到年底。雪越积越厚,整个那曲白雪皑皑,交通阻塞,去乡村马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由于积雪太厚,出现了“人骑马、马骑雪”的状况,牛、羊断草。那曲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全地区有70多万头牛羊,主要是自然放牧。特大雪灾,整个草地被积雪掩埋,使70万头牛羊断粮,牦牛饿急了互咬身上的体毛,连天上飞的麻雀都因饥寒交迫而往下掉。燃料也告急,那曲人民长期以来主要靠牛粪烧水、做饭和取暖,突如其来的特大雪灾,造成了“那曲牛粪贵”,原来只要300多元一车的牛粪,上千元都难以买到,有的牧民只能靠捡路边沥青和胶鞋底燃烧取暖。

雪灾发生后,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十分重视,及时安排粮食、煤炭等物品支持那曲抗灾救灾。那曲全区干部群众积极行动,为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不冻死一个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那曲行署藏族女副专员嗄尔玛骑马穿梭在雪灾最重的乡村,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

10月的一天,我带相关部门的同志去距那曲220公里的嘉黎县,对嘉黎县水电站进行竣工验收。去时还算顺利,推土机的不停工作,维系着那曲通往县城的交通。在公路风口处,可以看到积雪厚达3米多。竣工验收结束后,我们在上午10点左右离开嘉黎回那曲。由于前一天的再次降雪,路不见了,不断有车辆被陷受阻,需要下车扒雪推车。有的汽车用牦牛皮做垫子防止打滑。路上的推土机手,一会儿推出一段新路,让一些车辆通过,一会儿又帮助推拉被陷的汽车。到下午7点多,我们走了90多公里,到达嘉黎县与那曲之间唯一的公路道班。在零下20℃的野外颠簸近10个小时,一进入道班简陋的工房,立刻感受到了带着一丝牛粪味的温暖。道班主人热情好客,无偿提供香醇的酥油茶和开水,让陷入困境而又素不相识的我们,坐在牛粪炉旁取暖喝茶,使我们的身心都感到暖洋洋的。我们赶紧泡了“康师傅”,完成我们的晚餐。我们商议给推土机手50元钱,请他晚上加班帮忙打通前方的道路。见到只穿单衣一直奋战在雪地的推土机手回到道班,我们忐忑地说出了请他帮忙的想法。谁知推土机手二话没说,满口应承,只字未提是否给钱,使我们大感意外。难道说这里的人不懂得“敲竹杠”,还是没有经济头脑?在内地我们经常看到,公路上堵车,有许多人跑来高价叫卖鸡蛋、甘蔗、矿泉水等食品,以此“增收”,发“落难财”。晚上10点多,我们再次启程。不久车辆又陷雪中。气温在不断下降,寒风裹着雪粒吹得呼呼直响。我正想随大家一起下车扒雪推车,却被藏族司机阻止。他说在这样低温缺氧的情况下,如用力过度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这时前方出现了手电筒光,走来几个扛着铁锹的牧民,主动帮助我们扒雪推车。原来这些牧民是在天暗下来之前发现有一辆货车抛锚停在离我们陷车不远的路边,担心货车司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抛锚会被冻死,特地前来营救的。货车司机已在天黑之前徒步离开,碰巧我们的车被困,他们就主动出手相帮。这使我再一次受到震动。

我们在凌晨3点多回到了那曲,短短200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跑了17个小时。次日上午去办公室,西藏自治区抗灾救灾工作组正好来那曲听取灾情汇报,我简要汇报了从雪灾前沿回来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我说:“这次雪灾比预想的要重,受灾造成的损失比预想的要大,广大干部群众在特大雪灾面前的精神状态比预想的要好,一方受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转眼间,我们进藏距现在都快20年了,往事如烟,在西藏那曲三年的日日夜夜,至今仍难以忘怀。现在的那曲,已今非昔比。祝愿西藏那曲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希望浙江与那曲两地人民的情感,如同我们进藏时从浙江带去撒在那曲的水和土一样,永远融合,永不分离。

猜你喜欢
雪灾那曲推土机
别了,没有树的那曲
2016年7月西藏那曲持续性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新巴尔虎左旗大(暴)雪天气特征分析
那曲河边
论提高那曲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雪灾对林木资源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案例研究
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机械师用3D打印机制作了一如无比真实的推土机
履带式推土机行驶系统运动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