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继承发展采茶戏

2014-12-24 00:54张惠青
戏剧之家 2014年22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采茶戏创新发展

张惠青

摘 要:采茶戏是是流行于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湖南等省区的一种本土腔剧种,从目前来看,采茶戏的传承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演员后继无人、专业老艺人寥寥无几、剧目生产缺乏财力、市场吸引力不强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及思考,就如何有效继承发展采茶戏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采茶戏;政策扶持;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I236.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06-02

一、前言

采茶戏是是流行于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湖南等省区的一种本土腔剧种,采茶戏传播以江西为轴心,将湘东、皖南、粤东北、闽西、鄂东南连成一片的“采茶文化区”,目前还保存有近30种,如湖北的“蕲春采茶戏”、 “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江西的“宁都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抚州采茶戏”。从目前来看,采茶戏的传承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演员后继无人、专业老艺人寥寥无几、剧目生产缺乏财力、市场吸引力不强等,本文就如何有效继承发展采茶戏进行探讨。

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政府在继承发展采茶戏过程中往往会扮演主导作用。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来为采茶戏的继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要科学规划采茶戏发展进程,应该将科学规划列入年度工作报告中,政府有关单位要全面开展采茶戏的专题调研,对发展采茶戏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二是实施采茶戏保护工程。定向培养专修采茶戏的后备人才,例如宜春市就明确规定“鼓励市采茶歌舞剧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中高级专业人才”,同时,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采茶戏表演专业,为市县两级专业艺术院团提供人才储备。三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要加大采茶戏剧团的专项资金投入,以江西赣州市为例,近5年来市财政仅拨给赣南采茶歌舞剧院专项资金就达1000万元。

三、进一步加大采茶戏进社区及校园

第一,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为传承和发展采茶戏这一乡土文化瑰宝,应该大力在中小学校开展“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开办采茶戏兴趣班、表演班,将采茶戏作为素质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校音乐、体育教育课程,编印采茶戏少儿普及教材,开设采茶戏校本课程,开发一批反映时代特点、充满少儿童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新节目,如江西武宁县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武宁采茶戏”这一精神食粮,该戏的主要传唱地鲁溪镇今年推行了采茶戏进校园活动。鲁溪镇文化站组织行家在中心完小三、四年级中挑选出了24名爱好唱歌且有一定演唱基础的学生,成立采茶戏兴趣班,利用学校兴趣活动课和双休日对他们进行采茶戏基本功和基本唱腔的培训,同时讲授武宁采茶戏的历史发展及相关知识。值得注意的是,采茶戏不光可以走入中小学校,还可以走入大学校园。如采茶戏专家陈宾茂先生就曾经走进赣南师范学院课堂现场演绎赣南采茶戏,在课堂上,陈宾茂就赣南采茶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就赣南采茶舞蹈动作形态进行了精彩演绎。陈先生宽厚朴实、豁达开朗和幽默风趣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在场师生,其深入浅出、声情并茂,时而讲解、时而歌唱、时而舞蹈的现场演讲和精彩表演赢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其深邃的艺术理念和对采茶艺术的执着精神让师生们深感钦佩、深受感动。

第二,要加大采茶戏进社区。社区是继承发展采茶戏的重要阵地之一,如宜春市采茶歌舞剧院为传承推广优秀传统艺术,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宜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建和谐幸福宜春,每个周末都会到宜春城区灵泉街道灵泉社区、下浦街道徐田社区、宜阳新区枣树社区、官园街道安居社区、化成街道新建社区、珠泉街道珠泉社区、湛郎街道状元洲社区、凤凰街道林桥社区等社区,为社区的群众带去《红丝错》、《荞麦状元》、《方卿戏姑》等采茶戏传统剧目,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许。

四、 大力推进采茶戏创新发展

继承发展采茶戏,重在于坚持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在创新的过程中传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务必要大力推进采茶戏管理体制、艺术形式、表现内容、剧目内容等多个方面创新,促进采茶戏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加长足的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剧目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创新,要大胆创新突破采茶戏的舞台效果、表演形式、表现内容、人物刻画、剧目编排,把原来较为单一的采茶小戏发展到快板、音乐剧、小品、相声等一系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形式,创作出一批符合群众欣赏情趣、反映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节目。

二是要大力推进整合优质资源手段的创新。探索演出演员、市场中介、生产方三方共同合作的生产方式,最优化配置术生产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例如广东省五华县就成立了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标志着原五华县采茶剧团成功转制。该县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以留住人才、繁荣文化为宗旨,将原采茶剧团人员分流至该县文化馆和各镇文化站,享受财政供养,指导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同时,新成立的采茶戏演艺公司将依托原班人才,广泛挖掘艺术新人,大力传承采茶戏艺术,面向市场打造、推介艺术精品。

三是要对采茶戏的内容进行丰富,必要时可以对采茶曲牌重新填词。比如,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就在采茶戏曲牌中巧妙填注了赣州有名的八境台、“三十六街七十二巷”等景点,使之成为了赣州市旅游活地图。

五、关心人才并发挥人才作用

要结合采茶戏的具体情况,出台关爱采茶戏专业人才和留住采茶戏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各级有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采茶戏专业人才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与他们谈心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安心继承发展采茶戏,并积极发挥作用。一方面要珍惜人才,以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成为推动采茶戏发展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对于采茶戏有特殊贡献的专业人才,将根据有关情况,实行破格晋升职称,使其享受到和能力技术相适应的待遇,在住房、工资、子女等方面给予关照。同时,要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要严格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始终基于“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体现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要建立起包括按要素分配等在内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薪酬制度。同时,要同时抓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给采茶戏演员建立起和谐、尊重、温馨的工作环境,多给予关爱,给他们更多的工作自主权来激发他们工作的创造力和热情。

六、 努力打造采茶戏精品

采茶戏的繁荣,离不开创作的繁荣。要大力实施采茶戏精品战略,用一系列的精品剧目来带动采茶戏上水平、上质量。一是要编排一批富有现实题材的采茶戏,以此来反映现代人民群众生活、农村风貌等,二要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二度创作。,如《花灯仙子》、《阿三打铁》、《试妻》、《莲妹子》、《钓拐》、《双打龙凤刀》、《睄同年》、《补皮鞋》等。三是要结合当地情况来打造一批红色题材的精品剧目,力争做出精品来冲击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文化大奖。

参考文献:

[1]董晓梅.粤、赣两地采茶戏唱腔音乐研究——以粤东北和赣南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33(02):111-114.

[2]张快彩,黄东阳.简述粤东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J].音乐时空. 2014,29(07):123-126.

[3]姜昊,张文婧.江西采茶戏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以南昌采茶戏为例[J].大家,2012,37(12):140-145.

[4]欧阳绍清.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大舞台, 2012,26(02):123-126.

[5]钟俊昆.论赣南采茶戏的审美特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8,26(04):156-158.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采茶戏创新发展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对东营市2015年棉花种植情况调查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